黄三畅 2024-02-01 16:22:40
△韶山
文/黄三畅
韶山是一块圣地,清朝初年,就有邵阳人许国焕歌咏。诗是这样的:
行渚塘至武帐驿
小序:湘有韶山,俗传韶氏女修炼于此。一日有凤凰衔丹诏来,遂仙去。
朝日映深林,露下如流霰。
初为千里客,启途惰瞻恋。
连山黯洞庭,回头失乡县。
松杉引石路,凄风泠然善。
林开古驿平,依微韶山见。
何时凤凰来,丹诏召仙媛。
一从伏莽梗,三湘戎马践。
国计进贤良,关塞及清宴。
尺寸并收蓄,挟策干时彦。
掌上起疮痍,况乃筹策遍?
忧乐民生心,盛时耻微贱。
奔走为世出,所未营私便。
功名尚不希,富贵岂足羡?
怀哉鹰隼秋,厉翼青冥晌。
(此诗载邓显鹤编《湖湘耆旧集》湖湘文库卷五十六》
诗人感叹仙媛被召走(“何时凤凰来,丹诏召仙媛”)。这里的仙媛应是和平安宁的象征。朱明政权解体后,湖南一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平定,残明军队、义军和清军总是在打来打去;到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仍然没有安定,老百姓还未得安宁(“一从伏莽梗,三湘戎马践”)。因此,诗人希望有贤良之士出来,使“关塞清晏”,把寸尺之土都纳入国家版图(“尺寸并收蓄”),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出谋划策(“挟策干时彦”)。在这样的时代,诗人自己也把“忧乐”二字挂在心头,“世出”“奔走”为的是国家和人民,而非为“营私便”,非为个人的“功名”“富贵”。“怀哉鹰隼秋,厉翼青冥晌”,诗人用抒情的笔调,描绘鹰隼在秋天的“青冥”之上翱翔的雄姿,是又一次对英雄的呼唤和期盼。
诗人当没有想到,一百七八十年以后,仙媛又回到了韶山,韶山降生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许国焕,字天章,武冈人,旧居为武冈市大甸乡尖山村。康熙甲午(1714)拔贡,晚年以南村老农自命。他所生活的武冈,是残明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作为朱明王朝遗民,他感时伤逝而恨无力回天,被誉为武冈州四遗老之一,与潘应斗、潘应星、方以智齐名。
许国焕一生写作了大量诗篇,多散佚,至嘉庆间(1796—1820),新化邓显鹤的《资江耆旧集》印行,有个叫刘介卿的送去其《南村集》残本,“断烂漫漶,劣可辨识”。但各体略备,其中有不少详细记述清朝初期武冈一带的大事,弥足珍贵。邓显鹤大为惊诧叹惋,觉得乡前辈名作遗佚者尚多,因而亟录一卷,辑入《沅湘耆旧集》。
或直面社会现实,再现明末清初武冈一带人民的反抗、残明和清朝军队的拉锯式的战争情景,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或抒写天下安宁、人民免遭兵刃的愿望;或抒写对世道人心的看法;或抒发洁身自好、甘为“老农”、遗子孙以清白的心志。许国焕的诗在清初儒林中颇受赞誉,光绪《武冈州志·许国焕传》说:“州人自国初以来,言诗者未之过也。”情感浓烈,风格质朴沉郁,不刻意追求哲言警句,而自有可击节称奇的佳句让人玩味。
摘自《湘声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