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刚强 2024-02-04 16:47:28
杜文贞公祠
文/潘刚强
壬寅金秋十月,遍地黄菊吐艳。走进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穿过丘陵地带的山茶林间,枝桠强劲,叶芽清明,果落花开的生命气息扑鼻而来。我很快嗅觉汨罗江畔荒野草径的独特清香,还夹带吱吱呀呀的鸟鸣声,它来自唐代的轻风烟云。
平江杜甫墓祠坐北朝南,天井湖草坪宽阔平坦。“诗圣遗阡”壁门拾级而上,基石青砖错落有致撑起古朴苍老的高坡庭院。正南门平时很少打开,人们多从东边“阐幽庵”僧舍侧门入内,后山的林荫借仗晴空的光照从天井斜射而来,一棵古罗汉松铁骨金枝,青藓斑苔,凤尾杂草,不知经历了几个百年。官厅三间四架,飨堂供奉杜甫铜像,背后高悬“诗中圣哲”匾额,一个称为“诗圣”的哲人,右手持书,左手护膝,面北远望,凝神忧思,似乎一叶孤舟永远漂泊在疾风急雨中。
今日杜甫墓庐依然保持古朴的风貌,墓前的祭坪青砖铺地,缝隙里长满岁月的青苔。墓室一室两耳,楔砖砌成。墓前四柱三碑,横顶雕刻有朱雀装饰图案。墓室圆形封堆用红麻石块镶嵌合成,顶尖一个石球结蒂,下托莲花图案,四围块石如花瓣般相叠铺展,又如莲蓬覆地。墓堆蓑衣沟外,用红麻石护围,弧行相抄直抵墓门左右两侧的青砖护坎,构成三级台阶式墓地。翠柏苍苍,野草离离,后山清风不时传来鸟语花香。墓东一片山坡,多植有松、柏、榆树。从官厅后拾级而上,一座独立的建筑虎踞其上。山门匾额“铁瓶诗社”,两侧青砖墙壁,“追求、真理”四个大字标语清晰可见,当是民主革命时代留下的印迹。
时逢纪念杜甫诞辰1310周年,铁瓶诗社前坪铺满红地毯,我的新书《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选择在平江杜甫墓祠举行首发式。它其实是我40年来追寻“杜甫在平江”行踪的起点,或又一个新的起点。
2022年11月8日首发式
平江杜甫墓祠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号少陵。读书破万卷,少小便有诗名。20岁开始漫游,35岁赴京城求仕,屡试不取,困守长安十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亲历“安史之乱”,从叛军手中逃到凤翔,谋得个左拾遗,不久即被罢官。后经人举荐,出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杜工部”。现存杜诗1400余首,真实反映了盛唐衰落时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誉为“诗史”。诗名与李白齐,李为“诗仙”,杜为“诗圣”,并称“李杜”。元至正二年(1342),顺帝追封文贞公。1962年,杜甫诞辰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唐大历三年(768)暮冬,经过前后十年的颠沛流离,杜甫在湖北公安憩息数月,一叶孤舟继续沿着长江南下,飘泊到了洞庭湖边的岳阳城下。远远望见飞檐翘角的岳阳楼临湖峙立,他那颗冰冷的心,这才稍稍有了一些暖意。一阵急橹快桨,船儿终于停泊在岳阳城下。杜甫拾级而上,一步一叹登上心中仰盼已久的危楼。他凭轩远眺,百感交集,禁不住泪流满面,写下那首《登岳阳楼》的千古绝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显然,连年战乱流离失所,杜甫心中的离愁国恨有增无减。亲朋无一字,音信渺茫,何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老病有孤舟,遥望关山北,烽火连年不断,独登斯楼,怎教人如何不凭轩涕泗流呢?
大历五年(770)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作乱,潭州城内火光冲天,杜甫从梦中惊醒,带着全家驾着他的小船南下,再往衡州。计划南下郴州,因他的舅父崔伟在郴州任录事参军。他溯郴水入耒阳县境,适逢江水大涨,停泊在方田驿,五天不得食。耒阳县令聂某得知这个消息,派人送来酒肉,附信慰问。杜甫得以救济,曾写过一首诗表示感谢。但水势不退,他的小船无法前行,只好掉转船头,又回衡州北上。等到水势稍退,聂县令派人再寻找杜甫,却是渺无踪迹。在河洲上捡得一只靴子,聂县令推想杜甫必是被大水淹死了,便在城北替杜甫撮了一座空坟。
事实上,杜甫因大水无法南下郴州,只好改变计划,预备沿着汉水转道襄阳返回长安。谁知身体不济,他病倒在舟中,怀着“战血依旧流,军声动至今”的遗憾,在湘江的船上他支撑着写下了绝笔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杜甫再也经受不起江湖风浪的折腾,回乡无望,便想取道风平浪静的汨罗江,转往上游的昌江县城,投靠亲友就医。谁知沉疴难起,船还未到县城他就去世。他的次子宗武时年17岁,无力归葬故里,只好就近上岸,将杜甫暂且安葬城郊的小田村天井湖。40多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曾想把杜甫的灵柩归葬故里,并请著名诗人元稹作了墓志铭,后因干戈扰攘未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之东为豫章,即东吴境。杜甫最后的归宿,平江县那时称昌江县,恰是吴头楚尾。唐真宗神龙三年(707),恢复罗县东部设昌江县,县治搬至故县乡的中县坪。杜甫老病孤舟投靠亲友,卒葬大桥乡小田村天井湖,船岸离中县坪就很近了。
杜甫铜像
清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李元度、张岳龄与平江知县麻维绪、县学教谕陈之纪等人,相约同访小田杜甫墓,商议修墓立祠的有关事宜。此后,李元度针对新旧唐书对杜甫墓葬的讹说误传,写了一篇史料确凿的《杜工部墓考》。张岳龄曾在任甘肃布政使回乡途中,专程至陕西、河南实地考证。张岳龄亦将考察情况写成《杜工部墓辨》。两人的杜甫墓考辨,第一次系统地考证了平江杜甫墓的真实无疑。杜甫“旅殡岳阳”,正是平江县南30里小田杜甫墓的由来。岳阳别无杜墓遗迹,在小田无疑。43年之后杜家曾想迁葬回乡,大历、元和间干戈梗道,未能归葬,也是意中之事。且河南的偃师、巩县均不能确指杜墓所在,更无杜甫后裔。而平江小田有杜家洞,杜甫后裔犹藏有拾遗诰,这不正是信而有征么?
直到十年之后的光绪九年(1883)初冬,杜甫墓祠大修得以实施。当时,杜氏族人曾详细记述了大修的过程:
原墓癸山丁向,花砖结顶。墓下砖砌圆首门三,皆砖所封。塞外嵌红石碑,字皆剥落无迹。择吉日换碑之时,门面封塞之砖中有坼裂而隙者,窥其内如堂室然。再进,有砖作花窗,内深邃不可见。……红碑之下,揭土三尺,始知地有砖。中分人字势,以罗经牵线合人字缝较之,与杜氏谱据所载癸山丁向相符合。由此而下,砖分三级,有半月池、小方池形。池外有瓦筒便于出水者。视此古砖古迹,未便移易,今仍之。惟墓顶花砖,形类扇页,侧面有阳文转草花式砖,因岁久不全,拟照此造新者补之,而陶工苦难合作,因用坚厚石块镶合成墓。径一丈,高五尺,附以石围。碑换青石,高一丈,宽二尺有奇。旁附石板,镶以石柱。
平江杜甫墓
这段摘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杜氏族谱》的文字,记述了当年维修杜墓几件最为重要的事情。一是将墓塞字迹剥落的红石碑换成了青石碑。二是从裂缝中看出墓室空如堂室,有砖作花窗,为典型的唐代砖室墓。三是用罗盘牵线考证,原墓确如旧谱所载“癸山丁向”。四是古砖古迹,不便移易,一应照旧,未作改造。五是墓顶形似扇页的阳文转草花式砖,今人竟无法照唐代复制,只得改用块石镶合成墓。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用来形容李白的这两句诗,倒成了他自己一生最好的写照。杜甫卒世的时间与安葬的地点,过去众说纷纭。全国各地共有杜甫墓 8 座,分布于湖南平江、耒阳,湖北襄阳,河南偃师、巩县,陕西华阴、鄜县和四川成都。杜甫卒葬地,曾经误为耒阳,又有后来迁葬河南偃师、巩县和湖北襄阳之说,平江杜甫墓反倒鲜为人知。
1981年初冬,我在平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工作,负责记录整理县长办公会议纪要。那天陈定安县长主持,听取县文物管理所陈果能所长汇报。听说平江有座杜子庙,我全神贯注,眼睛睁得灯笼大。陈县长果断决定到现场去。小潘,你通知司机。他迟疑一下,转头对秘书科长说,钟科长你就不去了,小潘同去!父辈的老领导,显然看出我的心事。汽车从公路转小田村,机耕路挖烂了,车开不过去,我们踏着温暖的阳光穿过黄土丘陵油茶林,走出一身微汗。初次拜谒平江杜甫墓祠,一座清代建筑灰朦朦的傍山而立,前坪竖有蓝球架,屋子内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从“诗圣遗阡”大门踏进庭院,到处屋瓦漏光,青苔结地,窗破门烂,檐塌墙倾,一派衰败景象。经教室穿过后院,打开墓庐栅门,只见杜甫墓葬麻石结顶,围石塌毁,香炉倒地,一人多高的青石墓碑歪斜墓前。我们抹去泥尘,碑石中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右刻“光绪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左刻“署平江县事武陵知县李宗莲题”。如果不是这块青石墓碑字迹确凿,我真不敢相信,眼前荒草萋萋的这一抔黄土,安息的竟然是杜老夫子伟大的诗魂。陈定安县长当即拍板,从县财政拨出专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抢救性修复杜甫墓祠。
经湖南省文物专家实地考证,平江杜甫墓与长沙等地发掘的唐墓属同一时代,“具有中唐砖室墓特征”,而祠前两个刻有莲花纹覆盆式麻石柱基为唐代形制,证明墓、寺、祠均始建于唐代。1983年,平江杜甫墓祠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次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确认耒阳杜甫墓为衣冠冢,平江杜甫墓为卒葬墓。1988年,平江杜甫墓祠作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的景点,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7年仲夏,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接待湖南电视台的记者。闲聊中他们听我谈起杜甫墓祠,表示感兴趣。我趁热打铁,从县档案馆找来清同治《平江县志》,翻出有关章节佐证,极力鼓动他们去拍一拍。还是得步行几里黄泥山路,我自告奋勇帮穿高跟鞋的女记者扛上录像机一路狂奔。修建杜子庙的青砖,当时都是特意烧制的,许多砖坯上模印“杜文贞公祠”的字样。我忽然有一个“考古新发现”:其中有一口青砖上刻划有“杜甫”二字,从字迹看,显然是在砖坯未干时,是谁随手用尖物刻划上去的。这个“重大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标明了文贞公“杜甫”的名字,自然也摄入了镜头。这个消息不仅在湖南电视台播出,还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
可惜,平江杜甫墓祠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2019年端午,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平江篇》,我参与拍摄并撰稿,平江杜甫墓祠终于“盖棺定论”。
三贤所归同一水
平江人民心中尊敬的“杜子”,真的是唐代诗人杜甫么?老杜为什么会归葬汨罗江上游的小田村呢?宋代徐屯田《小田杜文贞墓》短诗,成为后人佐证平江杜甫墓真实性的重要史诗。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
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著名诗人元稹离杜甫更近,他与白居易并为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当时影响极大,史称“元白”。他们的诗作“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元和八年(813),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对杜甫在诗史的地位作了权威评价:“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杜甫后来被人称为“诗圣”,与元稹的极力推崇密不可分。
元稹在《墓系铭》中还伤心地谈到了杜甫之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平江县地处岳阳与潭州之间,唐时称昌江县,杜甫为什么会一叶扁舟划进汨罗江上游去呢?我以为,杜甫在无法回归故里的情况下,不论昌江县城是否有亲友可投,他都会选择汨罗江作为最后的归宿,因为屈原的诗魂便浮耀在蓝色的汨罗江水。上年春天杜甫刚刚凭吊过祭祀屈原的汨罗庙,他的心与屈原是相通的。
早在乾元二年(759),流寓秦州的杜甫得知好友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千里江陵一日还,正游历湘楚洞庭一带,他高兴地写下《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李白游洞庭,诗仙登临平江幕阜山,追忆葛、艾二仙,留有《炼丹井》 佳作:
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
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
如今杜甫自己身处洞庭湖,亲朋无一字,孤舟无所适,谁说他就怎么不会想到,就像诗兄李白一样,驾着船儿往汨罗江上走一遭,亲自与屈子共诉衷肠,投诗相赠呢?
晚唐时期摭谈拾遗就有李白酒醉捉月沉汨罗,“三贤所归同一水”的传说。韩愈曾有《题杜工部坟》,收录于刘斧的《摭遗小说》。诗中对杜甫称道: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闲愁。
春日偶客耒阳路,只见一堆空土烟芜里。韩愈想起了当时的传说,李白、杜甫与屈原三位忠谏诗人同归于汨水: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齐己的《吊杜工部坟》诗中亦有同样的故事:
鹏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
城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
瘴雨无时滴,蛮风有穴吹。
唯应李太白,魂魄往来疲。
宋人吕大防《杜工部年谱》载:“大历五年庚戌。是岁,杜甫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四月避乱入衡州,至耒阳。盛夏回棹,秋至潭州,沿湘而下。冬卒于潭州岳州间舟中。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诗。”此时,“三贤所归同一水”依然流传于诗坛。南宋豪放派诗人辛弃疾有《忆李白》诗曰: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郞。
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三贤所归同一水”并非空穴来风。为杜甫墓重修立碑的平江知县李宗莲,曾撰联追根溯源,记叙与杜甫相关的两位重要人物:
诗有徐屯田,疑冢千年成铁案;
梦征李供奉,芳园一夜荐琼筵。
“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北宋徐屯田诗,将千年疑冢定为铁案。“李供奉”即李白,唐玄宗喜读李白诗赋,天宝元年(742)召他进宫。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并令李白供奉翰林陪侍左右。“芳园一夜荐琼筵”,李诗仙从此留下李供奉的美名。
东西厢房廊柱,李元度撰联:
自大历庚戌至光绪甲申,相距一千余载,窀穸犹新,赖有徐诗征尘史;
问偃师虚附与耒阳空冢,何如三十六湾,汨罗上溯,恰从屈子共骚坛。
前任知县麻维绪撰联,满怀大功告成的喜悦:
来伴大夫魂,祠墓千秋同景仰;
近寻彭泽宰,菊松无恙赋归来。
祠堂石柱,悬有清人彭德树撰联:
入川入湘,而葬于斯,長忆先贤留足迹;
三吏三別,忧時多感,永留诗史在人间。
张岳龄撰联则更具有平江特色:
与杨孝子共结芳邻,风马云车,应將遗事谈天宝;
后屈左徒告终此地,骚才詩圣,各有英灵护汨江。
杜墓修整完工,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五日,张岳龄、李元度与乡绅文士 45人联名,《请为杜工部修墓立祠》。张岳龄代拟呈稿:“有唐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元谥文贞、襄阳杜公子美先生,于大历五年冬殁葬平江县南二十五里之小田天井湖。子宗武、孙嗣业未能归殡,遂居是乡,今所谓杜家洞也。……兹幸老父台三月大治,百废俱兴,雅意尊贤,瞻言表墓职等,里居伊迩景仰同殷,愿集费以经营,蕲致斋於献享,既修茔域并建祠堂用。是请上台题准列入祀典,庶几春秋有事长增俎豆之光,从此泉壤无恫,大吐文章之气。”
此呈请求鉴核迅赐施行,三日后获准上报。次年三月十六日,由平江知县李宗莲具文,奏请抚督藩宪批准。批文称:“经本县亲自勘查,山向遗址,均多符合,益徵真确”,“墓为公之孙嗣业所筑,谱据昭然。”“从此次修建之后,古异说均不足惑。”这是平江杜甫墓祠正式列入春秋祭典,大功告成,抚今追昔,李元度吟就《新建小田杜工部墓祠落成纪事得百韵》。此前,“公墓历五朝,马鬣渐倾圯。墓旁无片瓦,何以荐清醴。”如今,“想见礼成时,左徒应戾止。风马策云车,公也迎倒履。两代萃孤臣,万古扶人纪。”
事实上,这次大修的规划和准备工作相当充分,施工严格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分步进行。张岳龄、李元度等人一鼓作气,光绪十年(1884)重修杜文贞公祠,包括飨堂、门栋、官厅、僧舍及浣花草堂。十一年(1885)又在官厅后坡新建“铁瓶诗社”,作为诗人聚会之所。
铁瓶诗社
2002年5月,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平江杜甫墓祠修缮方案,参考清光绪《杜氏族谱》留下的布局图,按原貌整修墓祠、官厅、僧舍以及铁瓶诗社,并同意恢复飨堂。派文物专家实地勘察指导,指定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负责技术监管。2005年3月,杜甫青铜坐像安放于飨堂。9月22日,平江杜甫墓祠修缮竣工典礼暨“杜甫诗歌与时代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我有幸出席。开幕式上,来自平江及外地的杜甫裔孙100余人,抬着花蓝三牲祭品举行了传统的祭祖仪式。这是平江杜甫墓祠最为重要的庆典活动,从此正式列入文化旅游景区。
摘自《岳阳文学》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