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豪刘禹锡:被贬不改初心,为官造福一方

  《文史博览》   2024-02-05 15:55:41

广东省连州市刘禹锡纪 念馆内的刘禹锡像(黄津 摄)

生活于唐代中期的刘禹锡(772—842)被称为“诗豪”,他不仅诗文上乘,为人为官也多有可称赞之处。

唐顺宗时,刘禹锡与柳宗元参与由王伾、王叔文主持的改革,“参与谋议,草拟文诰,采听外事”。《云仙杂记》有一则不无夸张成分的记载,说刘禹锡在这段时间,每天接到各方面的来信达千封之多,刘禹锡不厌其烦,一一回复。 

王伾、王叔文主持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十年,而后又被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1200多年前,地处五岭南麓的连州,荒凉而偏僻,只有一条连江、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连通着外面的世界。

在唐代,州郡长官颇有撰写“厅壁记”的传统,这些写在官府墙壁上的文章,多介绍本地风土,表达治理本地的理念。刘禹锡赴任伊始,对连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情风俗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写成了《连州刺史厅壁记》,文章不仅细述连州的人文与自然情况,还立誓要像前贤一样,“功利存乎人民”。 

任连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并未因为贬谪之事而气馁。他积极履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当连州遭遇疫病时,心急如焚的他立即向在广西柳州的柳宗元和湖南道州的薛景求援,讨来药方,按方制药,发给百姓服用。

他还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药方编辑成具有“廉(价廉)、验(有效)、便(易得)”特色的医书《传信方》,使其广为传播。为让连州真正兴旺起来,他重教兴学,亲自执教讲学,使连州文风昌盛,连当时荆楚、吴越一带的儒生也纷至沓来。连州后来果然“科第甲通省”,可以说为此奠定基础的正是刘禹锡。 

刘禹锡还派人重新疏浚了连州的海阳湖,并写下《海阳十咏》,对每一景点赋诗一首,记录下连州风物。此外,他又筑“吏隐亭”,在《吏隐亭述》中表达了廉洁的心声。 

刘禹锡花甲之年到苏州任刺史时,正遇上大水灾。他及时察访灾情和了解百姓之需,向朝廷上奏章请求救济,朝廷调拨12万石大米分发给灾民,又宣布免除一定时间内的赋税徭役,使当地百姓安然度过灾年。由于刘禹锡为政清廉、救灾有功,朝廷赐其紫金鱼袋。但最好的奖励是老百姓的口碑,这口碑一直延续到了后世。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史博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