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荣梅 2024-02-05 16:21:27
文/奉荣梅
芦叶有声疑雾雨,
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蓬艇东归客,
尽日相看忆楚乡。
——温庭筠《南湖》
晚唐著名诗人的温庭筠(812?~866年?),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同时他还是晚唐杰出的词人,“花间词派”的鼻祖,骈文、小说等创作也有一定成就,可谓晚唐时期各类文体兼擅的“全能作家”。
成松柳的《温庭筠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写到:“温庭筠曾在湖南住过一段时间,因此他的诗集中常有怀念楚乡之词,也可能是借楚乡作故乡之思。”遗憾的是,我在书中关于温庭筠的生平事迹考略章节里,没找到他何时到过湖南、具体寓居湖南何地的详细记载。对于温庭筠的湖湘之游已是不容置疑之事实,但是他羁旅湖湘的时间和他到过湖湘何处一直存争议。
温庭筠因当朝无功名,位卑人轻,其花间词又遭人诟病,其生平事迹正史记载寥寥数言,对其生卒年月均无明文可考,何况是其颠沛的行踪了,比如刘学锴的《温庭筠传论》等,大多只能从其留下的诗词的字里行间去推敲和捕捉了。
《旧唐书.温庭筠传》只在“文苑”里对温庭筠有简短而不太“光彩”的记载:“大中初,应进士。苦心砚席,尤长于诗赋。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徒,相与捕——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
温庭筠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2)生于太原,年幼即随家客游江淮,少时负有才名。26岁京兆府试荐名居第二,却因故罢举,于两年后赴京应试,但落第而归,后因病又错过了数次进士考试。此后他常寓居长安,与皇太子庄恪太子、宰相裴休(一说为裴度)等宴游,直至36岁,多次应进士第累次不中。
关于温庭筠“累次不中”的原因,有的说“因病”,有说“为侧艳之词”“酣醉终日”,也有说是开罪了宰相令狐綯。《唐诗纪事》五十四有说,温庭筠因恃才傲物讥讽宰相令狐綯无学,被报复,向宣宗进奏温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
而最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宣宗大中九年(855年),已是44岁的温庭筠,却因代替京兆尹柳熹的儿子柳翰作赋被人告发,一个无官无职无功名的士子,以搅扰科场罪被黜贬。颇有讽刺意义的是,温庭筠自己一直没有金榜题名的机会,却在举场为举人假手代写而高中,据说,最高纪录他一场考试曾替8个考生答题,是外号“救数人”的作弊高手。
宣宗大中十三年(859),温庭筠被贬随县尉(湖北)九品吏,他已是48岁,先入襄州徐商幕,再南下客居江陵,863年才得以返回长安,任国子助教,3年之后,55岁的温庭筠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去世。
温庭筠无科举功名,也没享有皇恩俸禄的官阶,一介文人到湖南来应该是交游朋友故交的。我只有从他的诗行词句中追寻、捕捉他与湖湘连绵的情缘。
温庭筠曾经应好友李远之邀约,游过洞庭湖。《次洞庭南》的诗句“自有晚风推楚浪,不劳春色染湘烟”,为温庭筠游洞庭湖南岸一带之确证。温庭筠与诗人李远是发小,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李远曾中进士第,被派往岳州任员外,后851年又任岳州员外郎。
二十岁的温庭筠写了几首诗词给他乡的好友,遥寄念想。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七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诗句中透露出,两人此前刚有唔会与告别:
从少识宾卿,恩深若弟兄。
相逢在何日?此别不胜情。
卷八还有《寄李员外远》:
含频不语坐持颐,天远楼高宋玉悲。
湖上残棋人散后,岳阳微雨鸟归迟。
早梅犹得回歌扇,春水还应理钓丝。
独有袁宏正憔悴,一罇惆怅落花时。
温庭筠与宰相裴休交好。刘学锴的《温庭筠传论》提及,裴休曾于会昌三年至大中元年,任湖南观察使,后以侍郎领盐铁,再拜相。温庭筠曾前往拜谒并献诗文《上盐铁侍郎启》,“今日俯及陶镕,将裁品物”,受到裴休的款待。而《湘东宴曲》中“湘东夜宴金貂人,楚女含情娇翠嚬”,则详尽描述了他曾在湘江之东的潭州(长沙)受到裴休设酒宴、张女乐款待的情形。
虽然,此次温庭筠的湖湘之游除了岳阳洞庭湖、长沙外,是否还到过其他地方,从他遗存的诗文虽然一时难以有定论,但是,“楚山、楚乡、楚国、楚女、楚客、楚驿”,“岳阳、洞庭、湘江、湘庙、雁声、潇湘、斑竹、湘南”等等,在他的诗词里随处可见。
比如《芙蓉》:
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木芙蓉花开八九月,湘妃之庙在湘江之滨,都是湖湘之物之景,虽然在吴歌声中,仍然是湖湘情景。
有如《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
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月自明。
——《瑶瑟怨》也叫《湘中怨》,雁声是指衡阳、潇湘既通指湖南也可指永州潇水与湘江汇合。
还有《南湖》《赠少年》《咸阳值雨》《题造微禅师院》《巫山神女庙》等词作中,都有似潇湘、忆楚乡的怀想,洞庭春水、岳阳天、湘南雨、斑竹夜等等都不时在他的笔端呈现……
温庭筠一生可谓怀才不遇,虽是“全能作家”,还是吹拉弹唱无所不精的“全能艺术家”,但其生不逢时,为求功名仕进,数次进士,累战累败,又累败累战,直到晚年,命运多舛。
与同时代齐名的李商隐和杜牧相较,没落贵族子弟温庭筠浪迹于生活的底层,潦倒窘迫,仕途被阻隔,交游甚广,放浪形骸,在晚唐香艳诗风的背景下,向李贺学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成为晚唐绮艳诗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温庭筠的词主要是通过江淮歌姬传唱,故有“花间词”一说,他引领了“专业词人”的先锋,使得“词”这一流行文体为社会所欢迎。他《花间集》也首开出版专业词集的先河,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无科举功名的温庭筠,其文名终于使得他在咸通六年(865 年) 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尝尽辛酸泪的温八叉,严格以文判等后,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杜绝了他所痛恨的因人取士之风。但此举也惹恼了宰相杨收等权贵 , 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年事已高的温庭筠,遭遇此劫,一年后的冬天就抑郁而死了。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花间词” 带给“温八叉”的既有忧愁也有欢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终以此成为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晚唐重要诗人。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