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荣梅 2024-02-06 10:39:37
文/奉荣梅
渠水源从故苑来,
宫中脂腻旧萦回。
溪流已共昭阳改,
岸树空余劫火灰。
洗药有仙留胜迹,
题桥无地吊荒苔。
幸邻泮壁存文献,
时接宫县到讲台。
被尊为“药王”的隋唐间大医学家孙思邈,在上下两千年的中医界是个传奇式人物,既是博学智慧的名医大儒,又亦僧亦道、奇特神异,还是个百岁寿星、隐逸之士。但是史料所载其生卒时间,却说法不一,一般说法为101岁(581~682年),也有说他享年141岁的。
因“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馨尽家产”,孙思邈18岁时志学于医,早年隐居于故乡陕西耀县五台山。他的临床应诊活动并无史籍可稽,只在两部《千金方》中可以找到一鳞半爪,如“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至于弱冠,颇有觉悟”“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等。
其两部《千金方》,以理、医两书的口气,笔墨酣畅的骈文对仗,可谓两千年来医学著作中文学气息最浓郁的,拥有232种疾病、5003首药方,成为集医药之大成的经典。
孙思邈的世纪人生,历经了北周、隋、唐数次朝代更替,他曾三次拒绝了当朝授予他的高官厚禄,令人称颂。孙思邈的思想以道家为主,儒家其次,对官禄毫无兴趣,对钱财也十分漠然。
他隐居乡野,看云听瀑,鸥闲鹤静,读书、修道、习医,善谈老庄。晚年时,被唐太宗召请入京,他坚拒爵位不受,但从此即脱离了隐居而寄寓长安,直至羽化。
在长沙老城区有“药王街”和“洗药庵”遗迹,长沙县有孙公殿,在浏阳也有“孙隐山”“洗药桥”等相关地名以及民间传说。孙思邈活了百余岁,又是道骨仙风的“孙真人”,所以与他相关的神话传说不少,诸如“救蛇”“祈雨”“拯龙”“伏虎”“羽化”“显圣”之类。加之他大半生好隐居深山,喜遍访偏方奇药,于是,也有传说,孙思邈晚年曾隐居在长沙地区。
药王街在长沙商业繁华的老城区,东起黄兴路步行街,西至西牌楼。清朝年间药王街还建有药王宫,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业界云集祭祀“祖师”。“药王宫后有竹圃小亭,幽寂可爱,集杜诗联云:‘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药王宫后的竹圃小亭在清代文人刘献廷的《广阳杂记》里还是幽寂可爱的。
药王街
至清同治七年(1881),药王宫被出售,改为云贵会馆,皇仓街上林寺侧另建药王殿。湘雅医院的前身雅礼医院,就创办于此,由美国雅礼协会医师胡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药王街在清朝末民国初热闹成一条商贾集中的商业街,最有名的老店铺有长沙第一家照相馆镜蓉照相馆、洞庭春茶馆、百合剧院。现今街道东口是王府井百货与友阿春天百货镇守着。
在喧阗繁华的黄兴路步行街南面东侧,有条相对僻静的小巷大古道巷,曲径通幽至蔡锷南路。小巷西头近三十年聚集了一色的箱包店,白天流淌的都是各种皮革的气息。而那些黑瓦木门的低矮老房子里面,曾经是古琴清音袅袅,不时可在巷子里遇见儒雅之气的踱步老者,那颤抖的青筋突暴的双手,随时播撒出高山流水梵音。随着时光流转,这个百年老巷子,已归于寂静。
巷子里隐藏着一些有绝技的老手艺人,单单看巷口树立的专业修理箱包的牌子,都很有底气,一修就是三十年。西口之北就是著名的酒吧一条街化龙池古街,华灯初上时,被霓虹灯、音乐与洋酒烧烤接管。
洗药有仙留胜迹,
题桥无地吊荒苔。
幸邻泮壁存文献,
时接宫县到讲台。
现代气息与古意相间,大古道巷中间立有一碑,刊刻僧升昇的诗句,以明示巷子曾有洗药庵遗迹。《图书集成.职方典》也有记载:“洗药庵在善化县西,原玉沟水由庵右绕前,今淤。” 巷北侧的“东文庙坪”是善化县学宫留下的街名,学宫的南门外有条老巷通大古道巷,因学宫西门平时紧闭,出入必走此门,因而这条街就叫“出入是门”,东侧趣园巷有古井甘露井,水质甘洌,四时不涸。
过出入是门巷,有南北向的流水沟巷,将与大古道巷平行的小古道巷相连,两条巷子附近曾有古迹十余处,如祭祀火神的南岳行宫,民国名医刘建勋的旧居予园公馆,还有一步两搭桥、吊马庄、磨盘湾、南倒脱靴等附着各种传说故事的古迹。“流水带花穿巷陌,归云拥树落山村。”予园公馆 的对联,讲述了老公馆曾经显赫的过去,已留存于老照片与小巷人记忆之中。
洗药庵旧址在大古道巷小学内,于1938年“文夕”大火里焚毁,曾幸存的一口“洗药井”,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底废弃。僧升昇 的诗前面还有四句:“渠水源从故苑来,宫中脂腻旧萦回。溪流已共昭阳改,岸树空余劫火灰。”曾经萦回洗药庵的玉沟清渠、岸树溪桥,或淤塞,或成灰烬。
孙公殿是一座庙,也是一座山名,在长沙县黄花镇谷塘。清同治《长沙县志》记载说:“孙公殿在县东四十余里,山脉自浏邑白石尖来,至分界塘入长沙县,西行十余里至此。”孙公殿作为一座山不高,主峰只百余米,因为山上曾经有座庙,庙里祭祀药王孙思邈,所以山就叫孙公殿了,如今庙早已无存。
“孙隐山”在浏阳城东,相传为孙思邈晚年隐居之处,他隐居山里撰写了《千金翼方》30卷,并行医治病。山麓有升观冲、洗药桥、洗药井、炼丹台等胜迹,其中“药桥泉石”为古“浏阳八景”之胜景。
浏阳思邈公园
孙隐兹山若许年,
至今台观尚依然。
云间不见烧丹灶,
桥下犹流洗药泉。
造谒为民祈雨泽,
徘徊寓目爱山川。
穹碑备载飞升事,
胜迹由来岂浪传。
明代郑序的《游孙隐山》一诗,既记载了当年就有的台观、炼丹、洗药景观,也提到了一块“穹碑”详细记载了龙洞病龙的“飞升事”。
据《浏阳县志》载,距县城古道50余里的鲤鱼山下,有一天然岩洞九溪洞,又名龙洞或九鸡洞,洞深五百米左右,有小溪穿洞而过。传说洞中曾藏有一龙,因患疮病痛难忍求治于孙思邈,“药王”以樟树叶治好龙疮,龙遵从“药王”从善不伤人之嘱,化成九只锦鸡飞出岩洞。
九溪洞的左边还有炼丹石和石臼,传说是孙思邈医龙所用。洞中还有各种奇石,如鸡似鼓,像乌龟、罗汉、蹲狮等,千姿百态,也被想象成与龙有关。
孙隐山麓升冲观
孙隐山东北脚下有升冲观,印证着病龙飞升的传说,观早已不存,但是观后有四棵高大的古樟绵延着古意。
“药上真人”孙思邈痴迷于搜寻单方验药,“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千金要方 序》)。他在《千金要方》中没有提到张仲景学说的伤寒,被时人诟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为他说话:“独伤寒未之尽,以未尽通仲景之言,故而不敢深论”。
这在他《千金要方 伤寒上》中有印证:“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此书脱稿时,孙思邈才得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而开始研究,在此后的《千金翼方》里把伤寒发挥得淋漓尽致。
虽然,孙思邈的晚年隐居长沙、浏阳之说没有史书可考,但可以揣测,因为他对前辈张仲景的钦佩,也许会“不远千里”到张仲景曾做太守设堂问诊的长沙寻访“仲景方”。
地处罗霄山脉北段的浏阳,有大围山、连云山、九岭山等大山,药材资源本来丰富。据民国19年(1930)《浏阳物产调查表》所载,浏阳出产何首乌、芥子、葛根、茵陈、栀子、土茯苓、车前草、夏枯球等15种药材。孙思邈也许是慕名到盛产药材的浏阳大山中寻觅新奇药材,被浏阳的旖旎风情和药香留下了。
“销尽炉烟,丹台何处问神仙”。 神像、殿宇、丹台等等,均倾毁于无情的岁月里,然杏林古井迹犹在,炉烟隐逸于山岚间,洗药的山泉千年香泽流淌。
责编:罗嘉凌
一审:罗嘉凌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