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实业救国的湘商精英①

  《文萃报》   2024-03-04 10:51:08

范旭东

范旭东:中国重化工之父

范旭东(1883-1945),湖南湘阴人,在中国近代化工领域独占鳌头。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开始其实业报国的新探索。范旭东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碱工业,便谈不上化学工业的发展,为此他创办了永利碱厂。1926年他公司的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领先世界的“侯氏碱法”,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万国博览会上荣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并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数个第一。范旭东有着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提出:“永利的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抗战全面爆发后,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他断然回答:“宁举丧,不受奠仪。”

酸碱是化学工业的两翼。1934年,范旭东又在南京创立了永利铔厂。1937年2月,永利铔厂生产出第一批硫酸铵,并成为“远东第一大厂”,揭开了中国化肥工业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工商业人士的会上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的光荣。”这是1936年范旭东亲手制定的公司信条,体现了这位湘商先辈重视技术创新、专注产业发展、强调团队协作、承担社会责任的鲜明特色。同时,范旭东早在创办久大公司之时,就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一、不利用公司的钱财谋私利;二、不利用公司的地位图私益;三、不利用公司的时间办私事。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湘籍企业家的初心,即以报国的心态创建和经营企业,舍弃一己之私而服务大众,经营天下。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旭东积劳成疾,不幸于1945年10月与世长辞。当时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幛。

禹之谟

禹之谟:办实业与兴教育合二为一

禹之谟(1866—1907),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12岁时,其母亲生病去世。15岁他辍学在布店里当学徒。当他发现店主是个奸商时,满怀正义感的禹之谟常常当面指出店老板的欺诈行为。没做多久,他就因此丢了工作。

他只好回乡务农。他对家乡穷苦老百姓的艰难处境非常同情,经常帮他们出主意、写状纸、打土豪。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担任派运军械委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军的警戒线,出入山海关运送军械。可是,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又要割地又要赔款,这时的禹之谟,毫不犹豫放弃了当官,转而投身到救国的行列当中。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国家从落后变成先进,从弱国变成强国。

1900年冬天,禹之谟决定东渡日本,他一边参加孙中山等革命者组织的活动,一边积极学习纺织技术,他悟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主张——“空谈不足以救国”。

1902年,他带着四台织布机组件回国了,在安徽安庆成立“阜湘织布厂”,一年后,又在湖南湘潭设立“湘利黔布局”。他凭一己之力,创办两家实业工厂,救国利民,意义深远,影响力很大。当时,湖南很多的爱国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创办实业的行列中来。由此,拉开了湖南省工业发展的序幕。

6年以后,湖南省内的永和祥、豫丰昌等四家纺织机坊一年就能生产织染布2万多匹,湖南成为晚清纺织的中心。

除了兴办实业富国强民,他还在织布厂办起了工业学堂,他先后捐钱创办了惟一学堂(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湘乡驻省中学(今湘乡一中),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人才。

1906年,禹之谟为反对清廷盐捐浮收和提款兴学等反动政策,率湘乡驻省中学200名学生回湘乡与县衙据理力争。被湖南巡抚庞鸿书以“哄堂塞署、图谋不轨”罪名逮捕入狱。1907年2月6日,禹之谟在靖州东门外慷慨就义,年仅41岁。临刑前他高呼:“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继我志者自有人!”

梁焕奎

锑业大王梁焕奎

梁焕奎(1868-1930) 实业家,湖南湘潭人。梁焕奎从小家贫,然而他发奋念书,19岁中秀才,25岁考中举人。1896年任湖南矿务局文案。1899年筹集资金接办益阳板溪锑矿,将其改组为久通公司,后来组织了著名的华昌炼锑公司。

中国民族工业自诞生之日起,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使得它们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沦为洋人们的买办企业。但梁焕奎敢于与洋商作斗争。当时湖南省矿务局在各地开采的锑矿都由洋商控制销售,为抵制洋人垄断,梁焕奎即命三弟焕彝遍访欧州各国,寻找锑砂提纯的先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焕彝在巴黎以七万两纹银的高价购得法国专家赫伦士米德的最新科研成果。按其原理,结合国内生产实际悉心研究实验,终于创造了从低品位锑砂中提炼高质量纯锑的技术,并申请了专利。华昌公司就是凭借这一最新技术,使自己的“双环牌”纯锑超过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的英国廓克逊厂产品,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创造了当时旧中国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梁焕奎创办的华昌公司鼎盛时期年上缴税收,超过湖南省款税总额的三分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湖南纯锑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湖南销美的纯锑,占美国进口量的80%左右,而湖南的纯锑,又多出自梁焕奎创办的华昌公司。

关于梁焕奎,民主革命家朱德裳《三十年闻见录》有过这样的表述:湖南梁辟(璧)垣,以华昌公司起家。当其盛时,一公司税入过湖南省款税额三分之一。例应得勋三位,辟垣不屑也。然碧湘街上,甲第连云;一夕樗蒲,盈千累万。梁氏宾客,几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于是华昌公司资本千万,而辟(璧)垣亦有财神之目。故南北有两财神焉。

梁璧垣即梁焕奎,当时被称为南财神;北财神则指广东梁士诒,以外债起家,坐拥北京。故民国初期有“南北两个梁财神”之说:南有梁焕奎,北有梁士诒。湘商在近代中国开始崛起,当时就有南北两大民营公司闻名全国,北有湘商范旭东在天津创办的久大公司,南有湘商梁焕奎在长沙创办的华昌公司。而民族矿业先驱梁焕奎尤为受人关注,他本人也被后人誉为“湘商之魂”。

梁焕奎不仅是“锑业大王”,还特别热心新式教育。他与同时代的进步湘绅一起,大胆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湖南教育近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1904年3月,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在长沙成立,它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而发起成立的第一人,就是梁焕奎。 

《文萃报》3326期综合《文史博览》、澎湃新闻等

责编:罗嘉凌

一审:胡晴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萃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