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姣 《文史博览》 2024-03-21 17:05:17
宝鸡市邮电局发行的“华夏始祖——炎帝”纪念张
文/杨秋姣
众所周知,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资源。笔者发现,国内目前的炎帝塑像中,作牛首人身者居多,如湖北神农架神农祭坛、湖南株洲炎帝像、湖南嘉禾炎帝像。当然也有一些无牛角的炎帝形象,如湖北随州炎帝像、山西长治老顶山炎帝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武梁祠汉代画像中也有炎帝形象,有说法认为这幅画像能反映炎帝为牛首人身形象,但此说应当不确,蒋英炬、吴文琪《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曾注意到这幅炎帝像,“次一人右向冠有翅,着短绔,俯首躬身执耒耜,作辟土状,左有榜题十五字,曰:‘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教万民。’”“冠有翅”,因此这幅画像中的炎帝并非牛首人身的形象,只是冠上有翅,不可据以论断炎帝头上有角。由此,从陕西宝鸡炎帝陵中炎帝的形象来看,也是采用了“冠有翅”的形象,也属于无角的炎帝形象。
明代的《三才图会》和清代《炎陵志》等古籍所绘神农炎帝形象,为慈眉善目、身穿长袍,肩部和腰部都披着树叶、口含百草或手持禾穗的长者形象。但实际上古籍中关于炎帝形象的记载,有很大不确定性,如林河《神农炎帝形象小考》即指出,古籍中关于炎帝形象的记载,多为“牛首人身”,如西晋《帝王世纪》:“有蟠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南朝梁《宋书·符瑞志上》:“炎帝神农氏,母曰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有圣德,致大火之瑞。”西汉《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姜姓也。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为少典妃,感神龙首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南宋《路史·后记》:“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头,龙颜面大唇,怀成铨,戴玉理。”另外,炎帝形象还有“龙首人身”,如汉代《春秋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而龙颜,好耕,是为神农。”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炎帝画像
同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在目前所见的先秦史料中,都未提及炎帝的具体形象,反倒是汉代以后的文献将炎帝形象具体化,并且记载炎帝牛首人身形象的文献,大多是汉代谶纬学流行后所出现,实则无法证实炎帝是牛首人身。
牛首人身炎帝形象的出现,与谶纬学说中的“圣人异相”有着密切关系。如《孝经·钩命诀》上说“仲尼斗唇,舌理七重,龟脊、辅喉、骈齿,面如蒙倛”,其中对孔子形象之描述,即是“圣人异相”之一例。又如说尧帝的眉毛有8种色彩,舜重瞳等,也都是所谓圣人异相。学者指出,“在纬书中,异相似乎成为圣王、圣贤的标签,无异相则无圣王。异相即预示着异德与异能。”或者说是“古人出于天命观,总要为名人渲染一个神异的出身,所谓圣人必有异相,他的出生、外貌、身体特征总要有异于常人之处,由此可以证明天命之所归”。由此,作为重要神话传说人物的炎帝,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关于其形象的详细记载,而发展至汉代及以后文献中所见的牛首人身异相,正与汉代谶纬学说中的“圣人异相”密切相关。
清代钱慧安《神农氏立轴》(1875年作)
同时,由于在神话传说中,炎帝神农在农业方面有巨大贡献,而牛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畜力来源,由此牛首人身的神农形象,或许是那时已经掌握了农耕技术的先民们,对于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形象的构想,是古代农耕文化之映射。
总之,先秦时期并无关于炎帝形象之具体记载。而炎帝牛首人身形象记载之来源,始见于汉代谶纬文献,并影响至今。从史料角度而言,谶纬文献所载之炎帝牛首人身形象,是不大可信的。据此,在赏析国内现有众多牛首人身炎帝像时,应当注意其缺乏史料依据之问题。就此而言,既然无法肯定炎帝为牛首人身之形象,那么炎帝也就不能被认为是头上有角的“牛人”了,其真实形象恐怕是无从得知的。
责编:罗嘉凌
一审:胡晴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来源:《文史博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