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6 15:18:51
11.边塞诗人群
③七绝圣手王昌龄
边塞诗人另一组合就是“二王”了:王昌龄、王之涣。
王昌龄和高适一样,早年贫苦,也当过农民,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此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高适、岑参的边塞诗都歌行长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如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于王昌龄赴任江宁丞之日,这时他正遭谤议,惟以玉壶冰心自明心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
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今湖南怀化市洪江市),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④更上层楼王之涣
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一改前习,专心写诗,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不久拂衣去官,在家赋闲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死于任上。
王之涣今仅存六首诗,有两首诗极负盛名。一首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0年),废毁于元初,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他的另一首就是号称七绝压卷之作、也是作者最为得意的《凉州词》。关于这首诗,还有两个故事。
古时候没有微信,有了诗作可以发朋友圈。诗歌的传播除了题在墙头外,主要靠笑场歌女传唱。话说开元年间某一冬天,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一块到旗亭饮酒。当时酒楼里有梨园班子在演唱,高潮处,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开始演唱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高适说:“今天我们打个赌,看这四个姑娘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三人纷纷表示赞同。第一个姑娘出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第二个姑娘接着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也高兴地说道:“这是我的绝句。”第三个姑娘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道:“又是我的。”王之涣这下真急了,负气地说:“前三个唱歌的姑娘长得不怎么漂亮,这个穿红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不一会儿,那个姑娘果然出场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王之涣的《凉州词》。有一天,她让一个书法很好的大臣把《凉州词》题写在她的扇面上。大臣不敢怠慢,一笔一画精心书写,哪知道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拿到写好的扇面一看,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大臣吓得冷汗直冒,因为这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情急中,大臣灵感一闪,急中生智,慌忙地奏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了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王之涣的这首改成了一首词,其意境和韵味会大大增加。”于是,他连忙给慈禧太后读到: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这位大臣是谁无从考证,历史上有三种说法:解缙、纪晓岚或张之洞。
责编:傅景阳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