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边城”下的深情表白——电影《遇见边城》“湘”情满满,将于4月18日开拍

李孟河 石楚涵 刘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29 17:11: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石楚涵 刘娟

“《遇见边城》在空间上与《边城》呼应,展现了由水生养的人们,生活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当代边城’下,湘民们生命深处延续下来的野性血脉和智慧。” 3月29日下午,电影《遇见边城》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举行。

据了解,电影《遇见边城》定于今年4月18日开拍。该电影改编自知名湘西籍作家田耳的小说《老大,你好》。作者田耳,本名田永,1976年生于湘西州凤凰县,迄今已在《人民文学》《收获》《芙蓉》《天涯》等杂志发表小说30余篇。2007年凭借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鲁迅文学奖得主。

电影《遇见边城》故事发生地在湘西,故事充满传奇和悬疑色彩,讲述主人公丁亮经过一系列离奇事件后,决定回到边城,与好友约定,上演了一出绝妙好戏,最终脱胎换骨,重新做回自己,开始崭新的生活。电影取景地有花垣县茶峒古镇、十八洞村,凤凰古城、乾州古城等;电影中还加入 “土家族服饰”“苗族服饰”“纸扎”“银饰”等元素拍摄,加大湘西非遗曝光率,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重塑非遗土壤。

“我一直把沈从文当作我的人生导师,沿着他的足迹,追寻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 电影《遇见边城》导演张次禹在分享时说。

张次禹是湘西人。他说,大学时,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边城》,被书中人物、环境和乡音深深牵动。于是大学毕业就回到湘西,沿着沈从文先生的足迹,去感受湘西人、去深挖湘西的“土地”。此后,张次禹专注湘西题材的探索与表达,其长片作品《梨》《长河》均为湘西题材。

电影《遇见边城》监制苏牧教授,是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他评价张次禹导演风格为:肉体很低低过泥土,灵魂很高高过云天。

还有人说:电影《遇见边城》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浓度湘西题材电影,纯正“湘”味配合高度专业化的电影产品生产,将让湘西本土的光彩,从中国银幕走向世界。

“湘西是一本书,写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里。湘西是一幅画,绘在钟灵毓秀的神奇山水里。湘西是一首歌,唱在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里。湘西是一个梦,印在土家苗寨的美好家园里。行走湘西,可以看绿水青山、听天籁之音、洗一身浮沉。” 湘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凌频在致辞中深情地说。

“电影《遇见边城》是当下影视与文旅结合的风口之作。其‘全身’的湘西元素,不仅可以扩大湘西热度,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电影出品公司相关人员表示,《遇见边城》将以独有的古镇魅力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相融合,实现经典旅游IP的升级,打响“神秘湘西”品牌。

电影《遇见边城》由天画画天影业有限公司、欸乃一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南三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

责编:李孟河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