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崇 黄馨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4-09 11:50:3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元崇 黄馨怡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作出重要批示3周年之际,“锰三角”污染整治工作交流会将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召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部委,湖南、重庆、贵州3省市交流整治经验,共话美好蓝图,致力于将“锰三角”变为矿业转型发展的“绿三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三角”。
美丽边城。 龙艾青 摄
花垣县地处湘渝黔交界处,与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接壤,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边城》的原型地,风光旖旎,美得让人留恋。
花垣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是知名的“东方锰都”。自20世纪七十年代起,花垣县全面开发锰、铅锌等矿产资源,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突出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曾经美得让人心动的花垣变得让人心痛,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为花垣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三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毅力、猛药祛苛的魄力,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产方式、结构调整上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系统性、整体性加快修复县域国土空间,开展“洞庭清波”专项监督,扎实推进以花垣县为重点的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推动“锰三角”向“绿三角”转变。
花垣县被列为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县、湖南省“水美湘村”示范县、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创建区,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
扛牢首倡之地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抓实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是党中央交办的政治任务,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
2023年,省委书记沈晓明先后两次深入花垣县调研矿业等相关工作,提出了“统筹谋划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范、废弃物资源利用等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副省长李建中等多次深入花垣县调研督导推进矿业工作。9月14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对花垣矿业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0月7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调研花垣县矿业综合整治工作并要求“扎实推进锰污染综合治理,推动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1年以来,中央、省、州、县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用于县域生态修复、转型发展等,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有效提升。
坚持刮骨疗毒,推动生态嬗变
面对矿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欠账,省州县三级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强化系统观念,注重综合施策,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立行立改,彻底改、改彻底。科学编制《花垣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通过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矿区道路绿化、蚕桑种植、增减挂钩、矿硐封堵等项目,累计拆除清理废弃工棚1598亩,搬运土方超过170万立方米,清理废石90多万立方米,矿山累计覆土复绿达1.45万余亩、公路绿化15.7公里。在关闭尾矿库及矿坪上种植蚕桑8000余亩,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闭库尾矿库上实施增减挂钩项目面积4325.6亩,实现收益1.69亿元。
1195个矿硐全部完成永久性封堵,进一步夯实矿山安全基础。对全县19个涉矿村进行整治,矿区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恢复了矿区绿水长流、青山常在、四季常青的生态原貌,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一去不复返。
生态优美的花垣县紫霞湖。 石林荣 摄
坚持壮士断腕,推动产业蝶变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花垣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探寻矿业转型发展新模式,扎实推进矿业整合,全县4家锰矿山企业整合为1家,5家电解锰冶炼企业完成退出,仅保留1家电解锰企业,铅锌“6矿、7厂、6库”全部退出。坚持和保持原有的实体经济基础和优势,扬长避短,不搞“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整合全县国有企业成立十八洞集团公司,收购或控股部分优质矿业企业,推动国有资本主导矿业发展,2022年公司进入上市公司后备名单。大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以花垣产业开发区、长沙十八洞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创建高新园区,做优做强锰、锌、钒等优势产业链,重点推进锰锌精深加工、五氧化二钒深加工、锌铝新材料合金、锂电池等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锰锌钒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储能设备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绿色矿业产业示范园和武陵山区独具特色的百亿产业园区。
2023年,产业开发区19家链上企业实现营收23.94亿元、产值24.44亿元、税收1.09亿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特色农业产业“851工程”和“首倡之地、世界边城”文旅品牌,2023年,全县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8.5亿元,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
坚持变废为宝,推动资源蜕变
花垣县共有尾矿库98座,头顶库18座,总量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堆存1亿余方尾矿渣,环境与安全管控任务艰巨。这些矿渣利用不好就是废弃渣,是重大风险隐患,利用好了就是宝贵的资源,就能“化险为夷”。花垣县坚定不移走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推动实现尾矿库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省科技厅、中南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单位合作,攻关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
1月13日,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项目“锰渣与矿涌水低成本治理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启动会在花垣县召开,全面启动锰渣与矿涌水治理技术攻关。兆成公司四氧化三锰、吾道公司锰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新万润公司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示范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建设。利用废旧矿坪、尾矿库等发展光伏和蚕桑产业,33万千伏光伏发电项目拟开工建设。华垣公司通过超声波分选将铅锌尾砂转化为轻质石膏、集成墙板、腻子粉等建筑材料,建成年处理240万吨尾渣生产线、年产200万吨干砂生产线、国内首条移动泡沫保温制砖生产线,生产砂石骨料等20余种产品,推动实现矿渣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2023年5月,广铁集团货运部门为花垣县开行了首趟货运专列,助力“变废为宝”的花垣铅锌矿尾砂建筑石材销往长沙市场。
坚持依法治理,推动口碑巨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花垣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依法办理66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其中,文华公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追偿金额达3890多万元,被最高检列为全国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件。严厉打击涉矿涉砂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干部,形成有效震慑。
2021年,花垣县国省控断面水质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4位,其中改善指数居第1位。2022年,花垣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改善幅度排名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2023年,成功摘掉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重点县“帽子”,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如今的猫儿乡洞里村,美不胜收。 石林荣 摄
“以前,矿区附近的田地里都是矿渣粉尘,水不敢喝,农作物也卖不出去,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情况了!”猫儿乡洞里村村民吴清明说。洞里村是一个典型矿业村,在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相关工作机制的综合推动下,这里又重新焕发出绿水青山的勃勃生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连续三年到花垣暗访未再披露相关问题。第三方大样本调查显示,花垣县人民群众对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满意率达到97.6%。
4月9日清晨,花垣县边城茶峒古镇,清水江环绕湍湍而过,河边的麻柳捧出鹅黄,一群野鸭在水面欢快翻着跟头,拉拉渡往返重庆洪安、湖南茶峒,这一幅幅勾人心魄的场景,让人想到与沈从文小说的另一种结尾。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年轻人回来了,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纷纷踏访神秘湘西!
(视频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