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强 2024-04-11 15:30:53
文/黄柏强
长沙县 高桥镇,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这里山丘叠翠,河湖掩映,云雾弥漫,景色秀丽。平均海拔200-3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质多为紫色板页岩红壤 ,含磷丰富,酸碱度 适中,为宜茶之地。历史上高桥一向为湖南茶叶主产区与茶叶集散地,素有茶乡之誉。
高桥四十八条秤
据民国24年《中国实业志》载:“长沙县民国22年植茶面积1万亩,产茶2.1万担……主要产区为高桥,其次有范林桥、单家坝……”
被誉为“中国当代茶圣”的吴觉农于1934年撰写的《湖南产茶概况调查》载“高桥向为茶商云集之地,设立茶行十余家,规模宏大,贸易繁盛。除本县及平、浏茶商集资经营外,尚有外邦至此贸易……所有红茶悉由金井河或高桥交船启运,至捞刀河过载入湘江至洞庭运售汉口。”
湖南省茶叶管理处《本省红茶运销调查》记载:“1939年,长沙县高桥远销红茶9213箱,占全省红茶产量的10%。后因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生产茶叶,在国际市场与中国茶叶竞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港口封锁,茶叶出口受阻,生产受限。”可见,高桥茶叶早已享誉国际市场。
1995年版的《长沙县志》载:“长沙县茶叶栽培始于西汉”。“高桥向为省内外茶商云集之地。鼎盛时期有茶行48家,即民间所传‘高桥四十八条秤’”。
关于高桥茶市,民间的最早记载,见于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作品《我研究拳脚之实地练习》一文,该文载:“宣统三年三月,我和同练拳脚的程作民到平江县属的高桥(此处有误,查《长沙县志》,高桥时属长沙县尊阳都)地方去看做茶。……因高桥地方的位置,又靠山又近水,茶叶出进,都极便利。每年三月间开市,远近来选茶的男女,老的少的,俊的俏的,足有一万多人。趁这茶市谋生活的小买卖商人,各种各类凑起来,也在一千人以上……”
随着平江不肖生的作品风行东南亚及广大华人世界,高桥茶叶远销国际市场。
高桥最早出名茶
这片地 杨开智情有独钟
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所志》记载:湖南茶叶研究机构前身为湖南茶业讲习所,后改为湖南茶事试验场。1932年,湖南茶事试验场于高桥建立分场,1936年,杨开慧之兄杨开智在高桥任技师,1937年,杨开智任高桥分场主任兼技师。同年8月,高桥分场房屋被日本飞机全部炸毁,分场宣告停办,技术人员调安化茶场工作。1950年,高桥茶场恢复,据称为时任湖南省茶叶公司副经理杨开智的主意。
1936年春,杨开智在高桥茶场工作时与夫人李崇德的合影 (该照片由杨开智与李崇德养女杨瑛提供)
杨开智(1898-1982),1925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因支持毛泽东、杨开慧从事革命活动,在当时白色恐怖下找工作十分不易,幸得原北农大教授刘宝书主持湖南省建设厅农林工作,得以安排到高桥分场工作。解放后杨开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这片茶 献礼国庆十周年
1955年4月,高桥茶场改名为湖南省高桥茶叶试验站,王海宽任站长,蒋庆任副站长。
蒋庆,湖南安化人,1941年湖南省立修业高级农校茶科毕业。
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在副站长蒋庆主持下,通过试验组王秀铿、刘继尧等共同努力,高桥银峰成功创制出来。高桥银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省创制最早的名茶。经当时的商业部茶叶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上海茶叶公司和湖南省棉麻茶烟局等单位鉴评,一致称赞品质良好,可列为名茶。高桥是产地名称,银峰是满披白毫的嫩芽,符合茶叶命名原则;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耸露,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明净。1963年经陈椽教授研究分析,高桥银峰水浸出物含量45.42%,总灰分4.99%,咖啡碱4.27%,可溶性糖2.56%,儿茶素11.48%。中茶所程启坤研究员分析国内九种名茶儿茶素的品质指数,高桥银峰指数最高(3950),表明嫩度高质量好。
高桥银峰创制后,开始主要用于礼品茶,成为接待贵宾的佳茗。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等中央领导人都品饮过高桥银峰,宋庆龄副主席还来信勉励。到上世纪60年代,高桥银峰开始有少量供应市场,但供不应求,常常要凭领导批条购茶。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步扩大生产。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主席办公厅多次来信加以勉励。1994年李鹏总理来湖南视察,品饮高桥银峰后赞誉有加,并指示秘书作国务院办公用茶;2000年朱镕基总理出访欧洲,以高桥银峰作为随访礼品。
这首诗 出自高人郭沫若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饾饤眼不花。
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郭沫若1964年夏初饮高桥银峰
郭老以其清新优美的诗句,赞赏高桥银峰茶品格高趣,清新芳鲜,味重滑喉,饮之可以清心明目,醒脑益思;其清醇的品质,与湖州紫笋和双井茶(分别为唐代与北宋贡茶)媲美。郭老在诗中同时还对湖南茶业科研人员和高桥广大茶农提出了希望——应创造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茶叶投放市场,让人们多饮一些好茶,少饮一些酒,这样就可以使三闾大夫屈原不必忧虑天下人都喝醉了。
郭沫若诗照片
能得到郭老赐诗,与湖南省农科院茶叶试验站的才子谢金溪分不开。1964年,高桥茶叶试验站改名为湖南省农科院茶叶试验站。由试验站办公室工作人员谢金溪经办,为“高桥银峰”向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求诗。谢金溪,湖南湘乡人,解放前曾是国民党情报人员,湘乡桥头河邮局分局局长,曾暗中保护过共产党人,善交际、有文才。谢金溪写给郭老的原诗为:
再入京门仰大师,茸毫香赛老君眉;
清香孕自芙蓉国,韵致神凝浣女姿;
喜报三春滋雨露,瑞呈十载为丞黎;
赴汤身价流芳在,敢乞高人一首诗。
郭老随即赠以律诗《1964年夏初饮高桥银峰》。
郭老为此诗写过两次,第二次将第一次“协力勉教天下醉”中的“勉”字改为“免”。
关于郭老诗的保存,还有一个小故事不可不提: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原党支部书记兼副所长刘宗福回忆:“1970年2月至1971年9月,湖南农科院与湖南农学院合并为湖南农学院,湖南省农科院茶叶试验站改名为湖南农学院茶叶试验站。我由农学院派去站里搞政工,接手清理人事档案时,发现郭老的诗被丢到了字纸篓中,我认为是宝贝,将其抢救出来送到北京荣宝斋装裱店装裱的,现存茶叶研究所档案室,估计当时是文革造反派丢弃的。”
这幅画 香凝赐赏群芳妒
收到郭老的诗后,谢金溪又通过廖梦醒诚请何香凝老人品茶赐画,时年八十七岁的何香凝老人创作《梅花》一幅,上书“湖南省茶叶试验站惠存,何香凝书于首都,时年八十有七。”右下角盖有“双清楼主”朱印。谢金溪将何老赐《梅花》事写信告诉郭老夫人于立群,郭老便写了一幅对联,是毛主席诗集句:
“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
与何老的《梅花》互相辉映。可惜此对联在文革时散失,无以寻觅。
何香凝画作
1979年,何香凝百二冥寿,北京举办了《何香凝画展》,茶叶所(1975年10月,湖南省农科院茶叶试验站改名为湖南茶叶研究所)将1964年何老赠作的《梅花》复制送展。谢金溪写了首《梅花礼赞》诗寄去,礼赞圣洁,感戴高情:
寒夜报春早,信芳绽岁阑。
霜辉两鬓白,雪铁寸心丹。
百载香如故,千烁墨仍酣。
东风先识我,喜见万花繁。
何香凝赐“一任群芳妒”的梅花画,对高桥银峰是一种极高的赞誉。
协力免教天下醉
茶满三湘将军情
王震,共和国上将,老家湖南浏阳北盛,与高桥相邻。王震既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也是我们党著名的实干家。开垦南泥湾、新疆屯垦戍边、北大荒变“北大仓”……
1973年4月18日,王震将军在中共湖南省委领导陪同下来高桥茶叶试验站视察,随即,他作了多项指示:一、在站里拍一部茶叶科教片,推广站里的科学技术;二、要利用站里制茶厂技术优势为附近社队加工茶叶,不仅可解决附近社、队目前茶叶加工设备不够的困难,还可以节约劳力,支援农业生产,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社员收入;三、要用采茶机采茶,有困难,他想办法给站里解决;四、“高桥银峰”、“湘波绿”的包装要改进,当即要他的秘书记住,回去后寄几个茶叶筒来,供站里设计参考 。
此后,高桥一带社队茶叶生产快速发展。
10月1日,根据王震将军指示,湖南省委张平化书记落实“湖南电影制片厂”在站里拍摄的科普片“茶园新艺”正式在全省各地放映。
后来,王震将军又一次来到高桥茶叶试验场,据刘宗福回忆,“王震这次来是张平化陪同来的,是我出面接待的,主要是落实他第一次来吩咐的事项,从日本来的采茶机和修剪机各一台均到位了,《茶园新艺》也拍了,他很高兴,派他的司机从所里出发去江西接来了江西省委书记江渭清到所里品茶,畅谈发展茶业。”
茶香有路诗为径
高桥银峰问世后,为适应广大消费者需求,蒋庆、王秀铿、彭继光、邢承炎等于1961至1962年在完善高桥银峰工艺技术参数试验时,创制了高桥银峰姊妹茶湘波绿。在研制过程中,发现用茶树良种湘波绿原料加工的品质最好,故以“湘波绿”命名,用品种名称命名的名茶国内屈指可数。
“茶因诗贵,诗随茶传”,1980年3月谢金溪经办,给著名学者周谷城(1898~1996)寄送高桥银峰和湘波绿名茶。并为茶叶所向周谷城老人求墨宝,谢金溪为湖南老乡周谷城老人寄诗两首:
一
诗人有句 咏红纱,渲染丹青耀翠华。
安得墨池龙凤舞,香清四溢映梅花。
二
晴阳普照证春回,重整山河战鼓催;
阵阵茶香闻故里,高吟企盼自东来。
4月28日,周老书写了陆游诗《北岩采新茶》的条幅寄该所。陆游的诗是:
炉火初钻燧,松风自候汤。
携篮苔径远,落爪雪芽长。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舌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信中称赞:“高桥银峰、湘波绿均是珍品”。同年,谢金溪经办向人民艺术家赵丹寄送高桥银峰和湘波绿名茶,请求品尝赐画。向赵丹求画所作诗云:
芙蓉国里产灵芽,座上佳客众口夸;
如借丹青青更好,清香绿蕊放奇葩。
1981年4月16日,赵丹寄来一幅彩画,画的是扶桑花伴提梁紫砂壶,题曰:“一壶湘波绿,满纸银峰香”。由赵丹和上海画院富华合作。
再挑茶叶上北京
高桥银峰问世后,1978年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1981年省内开展名优茶评比后,十多次被评为全省名茶。1985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名茶奖。
1989年该所为参加“北京茶叶文化展示周”,与长沙市电视台文艺部合拍《湘波绿》茶叶文化专题片。该片主题歌歌词是郭沫若书赠该所咏“高桥银峰”的律诗,由长沙文化馆鲁颂谱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挑担茶叶上北京》的原唱者何纪光教授演唱。
何纪光(左二)在高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闭幕后,1989年9月17日下午,茶叶所邀请了部分在京湘籍领导、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新闻工作者,在中国农科院举行“高桥银峰”品尝会。到会有中顾委常委王首道、中顾委委员张平化、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王连铮、著名农学家原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中国农学会会长卢良恕、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何光文等,农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光明日报社、农民日报社的编辑记者共六十余人出席会议。品尝了名茶高桥银峰、湘波绿茉莉花茶,听取了汇报,观看了茶叶所40年科研和建设成就录像。老领导都讲了话,对品尝的茶叶一致称赞,对湖南茶叶生产十分关心并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期望。
而今,很多老领导都已逝去。人走了,茶未凉,诗犹在。新一代高桥人正满怀信心,继往开来!
1987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左六)来高桥视察省茶叶研究所
责编:罗嘉凌
一审:胡晴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