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混合战争视野下的人民战争

  中国国防报   2024-05-06 16:19:33

习主席强调,人民战争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舆论、法律等手段的混合战争初显端倪,使战争从内涵到外延正发生深刻变化,已成为战争形态演变的新趋势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焦点。如何有效应对混合战争,更好发挥人民战争独特优势和强大威力,有的放矢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是必须深入探究和回答的时代命题。

由“军事”向“全域”扩展——

认清人民战争的新定位

人民战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和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的伟大创举。人民战争之所以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关键在于根据战争形态和需求变化,围绕最大限度发挥战争正义性和广泛群众性的优势,不断推进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发展。在当今世界大变局背景下,混合战争着眼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挑战,以战争主体、战争样式、战争手段和作战目的的混合为主要特征,并引发对抗场域的链式反应,战争从“军事主导”演变为“多元混合”、从“军事对抗”扩展为“全域抗衡”。把握这一战争的时代之变,推动人民战争由“军事”向“全域”扩展,从“全域抗衡”的视角认清新的时代定位,是与时俱进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威力的必然选择。

应当看到,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然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这与混合战争参战力量多元有着很大程度的契合性,凸显人民战争的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同时,混合战争战场空间、对抗方式的全域性,需要人民战争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展现形态、运用范畴、覆盖领域,更充分地体现人民战争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一是以全民动员达成全域聚力。适应战场空间从传统的陆海空域向太空、网络、电磁、认知等新域扩展,对抗方式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传统领域向金融、法律、能源、舆论等新兴领域扩展,推动全民国防动员在全域展开,不断增强全域的整合协同力、体系融合度,全领域、全维度、全方位汇聚人民战争主体力量。

二是以全局统筹达成全域聚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强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完善国防需求对接机制,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协调发展,强化新型安全领域的战略运筹、资源投入、力量预置,充分利用和吸纳各领域、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和力量,形成高效协同、严密对接、全域聚优的人民战争新格局。

三是以全民国防达成全域制胜。从战略筹划、战争设计层面树立全域总体战理念,以日益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深入挖掘全民国防的战争实力和潜力,推动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实现多种对抗的集中决策、跨界协同、同步控局,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综合能力,牢牢把握人民战争全域抗衡、全域制胜的战略主动权。

由“支前”向“直通”延伸——

把握人民战争的新特点

人民群众是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动员和组织人民、依靠和武装人民是打赢人民战争的根本前提和坚实保证。“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人民战争在实践中创造了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成功范例。混合战争的战争边界更加模糊、战争样式更加复杂,参战人员趋于多样化,参战方式愈加多元化,并“直通”综合较量和博弈的战场,这为实行人民战争提供了广阔舞台。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支前”模式,特别是推动由“支前”向“直通”延伸,从“直通战场”的视角把握人民战争的时代特点,是发挥人民战争特有优势的必由之路。

人民战争的精髓要义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凝聚人民群众的意志、智慧和力量,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从而达到遏战、胜战的目的。混合战争融合了军事和非军事行动、直接和间接行动,军民、平战界限变得模糊,使得战争门槛降低、关口前移、辐射面更广,作战行动不再仅仅依靠军队和军人,各级政府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和各行各业人员都可以借助一定形式或渠道成为参战力量;作战方式不再局限于各种武器平台,相关民用设施和金融、法律、媒体、网络等公共平台都被融入作战体系。这使人民群众的参战途径更趋多样、作用发挥更加直接,人民战争的全民性效力更加凸显。

一是构建对接战场的国防动员格局。直面未来多元化战场,创新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强化跨军队、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打通工作链路,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国家安全战略体系、联合作战体系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军民一体化应急应战体系。战场对抗博弈在哪里展开,国防动员就延伸到哪里,联战联训联保就推进到哪里,重塑直通战场、向战聚力的国防动员新形态。

二是发展全民援战的战略战术体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立足以“能”击“不能”,综合运用军事和非军事、传统和非传统、常规和非常规手段,作战样式灵巧组合,跨域协同复合打击,聚焦重心精确释能,创新反映制胜机理、汇聚民智民力的新战法,形成针对主要对手的非对称优势,探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制敌对策,增强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群众性、体系性、创造性。

三是打造功能多样的国防后备力量。全面适应国家安全和战争需求,优化国防后备力量布局,围绕经济、外交、科技、金融、网络、舆论、心理、法律等领域的特殊战场,建设素质综合、专业复合、功能多样、聚向发力、能战善战的后备力量队伍,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由“助战”向“赋能”跃升——

开辟人民战争的新路径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这一人民战争的制胜之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下,有了新的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混合战争依托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高新科技含量有了质的飞跃,使科技手段运用从“助战”上升为“赋能”,贯穿于战争的全链路、全过程,成为集聚和释放战争能量的关键性因素。适应战争日益高技术化的趋势,推动科技手段由“助战”向“赋能”跃升,聚焦“科技赋能”开辟人民战争新的实现路径,是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关键之举、战略之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从增强国家战争实力和能力来说,依靠人民群众和依靠科技进步是内在一致的。科技越发达,战争形式越高端,把科技实力转化为战争能力的需求就越迫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当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赋能”的作用愈加显现,并催生新的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在混合战争战场交锋中大放异彩。只有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充分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和力量,在“科技赋能”上深入挖掘人民群众蕴藏的战争伟力,依靠人民群众提升打赢科技战的硬核实力,才能确保在应对混合战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一是汇聚“赋能”创新之力。强化战争准备需求牵引,把科技动员摆在国防动员的突出位置,聚合广域智力资源、科创产业资源、优势技术资源,进行更广泛、更精准、更持久的科技动员。制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军民协同创新战略规划,搭建全方位聚力推进军民协同创新的平台,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统合、力量整合、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的力度,高势位、高质量、高效能增强人民战争的科技支撑力。

二是提升“赋能”整体效应。牢固树立“大体系”“大融合”“大协作”的理念,从政策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破除“民参军”“军转民”壁垒,打通科技创新成果双向转化的渠道,着重抓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的转化运用,最大限度实现寓军于民、民为军用,全面增强“科技赋能”的辐射力、渗透力、驱动力。

三是强化“赋能”协同攻关。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重点,积极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关键技术的联合开发、集智攻关。瞄准军事斗争准备的短板和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强化学科和技术交叉融合、跨界释能,推动高精尖科技力量特别是“智能+”技术供给,持续赋能信息化智能化作战平台建设、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作战体系和作战能力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赋能质效。

由“角力”向“蓄势”拓展——

打造人民战争的新优势

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双方战争意志力和战略谋划力的比拼。混合战争虽有非线性、复杂性、开放性和难以预测的特性,但“貌散而神聚,形散而力合”;它不是各种“战”的单独角力或简单叠加,而是基于相互作用和制胜机理的系统聚合,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积蓄战争势能的总体战。着眼于把强大的综合国力转化为国家战略能力、把广泛的社会力量转化为整体国防能力、把雄厚的经济实力转化为现实战争能力,正是人民战争强大的势能优势所在。整体运筹国家战争实力和潜力,推动人民战争由“角力”向“蓄势”拓展,着力打造克敌制胜的新优势,积蓄新时代全民国防的新势能,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方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从战争角度看,“势”是对战争全局的宏观把控和战略运筹,在战争力量角逐中起着决定作用。人民战争的威力不仅在于“以武止戈”、还在于“凭势遏战”,“蓄势”就是蓄有效应对混合战争之势,蓄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之势,蓄谋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势。

一是塑造有利态势。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创新人民战争战略指导,充分利用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加强对各种力量和手段的战略筹划和综合运用,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营造更为有利的内外环境和战略态势。全面把握时与势、危与机,综合管控危机,积极化解战略压力和风险,把推进斗争态势发展作为积极防御的基点,形成有利竞合态势,牢牢把握国际战略竞争和现实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二是优化整体布势。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把发挥人民战争优势贯穿于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各环节和全过程,努力实现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紧密耦合,构建全局统筹、军民结合、平战一体、深远经略的整体战略布势。把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开展传统制权争夺和打造新型制权优势统筹起来,以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力、统筹协调力、战略执行力,增强战略布势的融合性、体系性、创新性。

三是形成胜战威势。抢占道义制高点,激发和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释放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营造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强大声势和气势。发挥民兵和人民群众特有优势,组织参与维权斗争、反恐斗争、维稳安保、智能作战和网络防御作战等行动,提高军地联合行动能力,构建有效慑敌制敌的战略力量体系,把国家战略能力和国防实力转化为强大威慑力,形成审势、谋势、布势、造势、夺势的战略链条,筑起新时代人民战争的钢铁长城。(邓一非 邓斯佳)

责编:姜河

一审:姜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国防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