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创三湘·匠人创客|湖湘工匠胡杨:方寸之间铭刻非遗技艺,文旅融合助推产业发展

罗晓芳   湖南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   2024-05-16 10:52:18

工作室里,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足以见其精湛刀工,靠一双手,湖湘工匠、芷江椽兮工作室雕刻工胡杨坚守20余年,推动雕刻技法创新和改良,带领着沅州石雕不断前行。

明山脚下,胡杨与妻子张小花一同创办的芷江沅州石雕传习基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助推着当地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带动当地120多人就业。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胡杨如刻刀磨砺着石料一般,磨砺着一颗匠心,在做好非遗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乡村社会发展实践,为当地发展作出贡献。

潜心学艺   唤醒“沉睡”的石头

胡杨与石雕的结缘,始于年少。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胡杨看到本地人在做石雕,加之自己对美术绘画感兴趣,便在18岁时便拜师学艺了。因着美术与雕刻的天然连带关系,在接触了石雕后,他便深深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无法自拔。

▲胡杨正在雕刻。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与石头对话的过程,要‘因材施艺’,根据石料本身的自然规律去创作,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胡杨说,作品创作快则几天,慢则几个月,这取决于设计理念、雕刻难度、工艺难度等多方面因素。

在此后的时间里,胡杨潜心沅州石雕技艺传承,刻苦练习线刻、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刻等多种雕刻技艺,尤擅长俏色巧雕技艺、宫作砚雕技艺和海派砚雕手法。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他利用多年的技艺沉淀,认真挖掘沅州石雕传统技法,恢复了多项沅州石雕古代技艺技法,并在史料研究和调查实物佐证基础上,恢复了沅州石雕古代文房器物20多个种类,创新了12个种类,为沅州石雕的技艺技法恢复和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参加国内外大赛中,胡杨先后获得2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国家级金奖6个、银奖6个、铜奖5个,省级金奖3个、银奖5个,其他奖项若干。

开展研究   填补理论专著空白

沅州石雕作为一个砚种,随着现代机械生产的发展和老一辈石雕传承人渐渐老去,非遗文化传承面临难题,且国内外都没有一本关于沅州石雕的学术理论著作,这让胡杨意识到开展理论研究、保障文化传承的迫切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沅州石雕的证史、正史、补史工作,胡杨怀揣一颗臻心,在辗转多地,收集沅州石雕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历史遗存实物的基础上,对沅州石雕的技艺、技法、器型、纹样及古籍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组织团队撰写论文和书籍,构建了“产、学、研”一条线,填补了沅州石雕学术理论专著空白。

其历经6年组织编撰的《沅州石雕古籍文献资料选辑》《沅州石雕概述》,已与湖南省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将于2024年8月出版,今年年初再次启动编撰《沅洲石雕文房器物类古今作品赏析》《沅洲石雕园林建筑类古今作品赏析》两本专著。同时,胡杨和团队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2019年论文《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浅探——以沅州石雕传习基地与十万坪侗寨旅游融合发展为例》荣获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论文竞赛一等奖。

这些理论资料的补充,为后续社会各界研究沅州石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旅融合   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胡杨在方寸之间用刻刀记录下侗族非遗技艺,书写了沅州石雕的当代故事,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乡村社会发展实践,抢抓文旅发展契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在芷江侗自治县十万坪侗寨,胡杨和张小花一同创立的沅州石雕传习基地便坐落于此。6个展示厅里共展出展品700多件,还有非遗工坊1个、民宿房间11间。不少研学学生和游客们纷纷走进这里,了解石雕文化、体验非遗传承。


▲学生研学活动。

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近年来,沅州石雕传习基地先后增加了观光、民宿、餐饮、研学等业态,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

在日常传承教学和对外展示之外,胡杨还带领当地村民改善人居环境,以石雕技艺打造侗寨特色,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带动100余人就业。2021年该基地被授予湖南省第三批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节点景区和景点集群,有效助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如今,胡杨依旧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在自己不断创新的同时,勇担推广责任,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市县各级非遗传播活动,向世界展示着沅州石雕之美。他还通过带徒传艺,悉心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1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名等,以及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名,教授学员100余人,成为沅州石雕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领头羊。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