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之二)(2024年第1期)

  湖南工人报   2024-05-17 11:13:05

中国航发南方工会

探索实践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管结合”新途径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把大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力抓手,建管结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一、聚焦主业,持续提升工作室战斗力。组织公司18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管理工作规范性、创新项目攻关成效性、团队能力建设有效性大比拼。2022年,各工作室成员主创、参与的管理创新、精益改善等创新项目达769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2项。

二、建管结合,持续增强工作室创新力。成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人领衔的创新团队,组织劳模、工匠等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堵点开展竞赛活动;以每年新建2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前期建站指导。目前公司有1个全国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示范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2个中国航发集团首批“铸心”劳模创新工作室,另有10个工作室被省国防工业工会、株洲市总工会命名挂牌。

三、多措并举,持续扩大工作室影响力。定期开展师带徒、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注重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和领衔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劳模和工匠人才成长平台。2022年,各工作室团队成员中有13人晋升为技师,12人晋升为高级技师,9人晋升为二级主任工程师;在2022年表彰的12名公司劳模中,有10人为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来自邓元山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陈彬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湖南航天公司工会

实施“三个强化”按下职工创新创效“快捷键”

湖南航天有限责任公司工会紧紧抓住自主创新“牛鼻子”,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挖掘“金点子”、结出“金果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强化顶层设计,编好职工创新活动“策划书”。把职工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制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等制度文件,建立职工收入待遇与技能提升、创新业绩挂钩的考评机制。强化问题导向,抓住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关键点”。紧盯效率、质量、效益提升搞创新,聚力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每两年开展一次“三创新双创秀”技术创新大赛,把职工性创新活动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紧密结合。强化创新文化建设,打造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新平台”。开设技术知识大讲堂,定期开展“自助餐”式、“导师带徒”、“金牌班长”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培训,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5年共120余个项目立项,获国防技术发明奖等荣誉34项,获有效专利1502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专利奖18项。

永定区总工会

党建带工建激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新活力

张家界市永定区总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

党建引领统筹谋划。积极推动“两新”组织党工委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健全新就业形态党工组织联建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配合联动,共同推进新就业形态行业党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建设。

“走找想促”高效推进。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深入新业态企业、行业协会、快递驿站开展调研。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区成立新业态行业相关工会组织38个,吸引701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精准服务激发活力。大力推行“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成立“法院+工会”诉源治理工作站,累计调解23起劳动争议案件,为9名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3.84万元。积极参与“促消费、助发展”行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消费券9.5万元。联合区委组织部推进“红色驿站”建设,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难、就餐难、饮水难”等实际问题。

岳阳市总工会

多举措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请进工会“大家庭”

岳阳市总工会坚持“劳动者就业在哪里、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通过协同建、重点建、吸引建,最大范围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请进工会“大家庭”。

一是党建引领协同建。与市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加强协调,争取交通、邮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支持,推动行业党组织、行业工会同步建立,全市建立25个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12个行业均建立党组织,“党员之家”与“职工之家”实现共建共享。

二是分步推进重点建。开展新就业形态职工队伍状况和建会入会情况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建会目标和时间表,将物流、快递等行业作为建会重点,通过企业自主建会、上级工会蹲点推进、主管部门协调督促等方式,推动全市建立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365个,发展工会会员29060人。

三是深化服务吸引建。连续3年派遣24名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投入150万元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及时回应新就业形态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险等重点关切,推进快递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常态化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5799人次,推动4478人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医疗互助活动,举办21场集中入会仪式为3752名新入会会员发放大礼包;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450家“暖心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构建了城区10分钟服务网络。

益阳市总工会

“三靠前”服务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

益阳市总工会打造“力量靠前”“阵地靠前”“活动靠前”的“三靠前”服务,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质效提升。全市建立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24个,建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97个,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之家18个。

一是力量“前”倾。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选派22个蹲点工作组44名机关干部,推动职工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就地解决。发挥行业党委党建统领作用,明确工会联合会主席由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促推联合会影响力和向心力“破层出圈”,实现党工同步、一体推进。

二是阵地“前”移。整合部门单位、街道社区、行业企业资源,打造司机之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一批服务阵地,推动形成1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步行可达的工会服务圈。升级完善站点现有功能,增设服务项目,推动阵地建设“遍地开花”。全市共建成“工会驿站”224个,司机之家5个,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超50万人次。

三是活动“前”置。精准对接职工多样化需求,按照“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要求,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提供多元化“点单式”服务,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工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组织壮大和个人成长“双丰收”。

芦淞区总工会

新业态建会进乡村撑起亿元丝瓜大产业

近年来,株洲市芦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了“白关丝瓜”国家地标双认证品牌,涌现出一批农业种植、中、小微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合组织,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业态主力军,芦淞区总工会打破惯性思维将新业态工会建会工作拓展到农村。

一是灵活设置组织,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按照龙头企业“牵头建”、小微经济体“联合建”、村(社区)“兜底建”的模式,最大范围地把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工会组织。建立新业态工会组织20个,将3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吸纳加入工会。

二是科学建家设站,促进工会服务大提升。按照“一家N点”模式布局服务阵地,打造了首个建在田间地头的、以新型农业工人为主体的职工之家。依托乡村振兴幸福屋场建设2个“新农小院”,均设立了“小讲堂”“小书屋”“活动室”,并配有健身设备和宣传栏,让工会服务和活动有阵地承载,新业态职工有家可依靠。

三是拓宽服务范围,激发乡村振兴大活力。连续3年,举办“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白关丝瓜栽培技术培训,共培训200多人次。2023年,农业工人“职工之家”举办的首届白关丝瓜产业技能竞赛,线上线下吸引超过24万人次观看,省内1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被媒体赞誉“芦淞工匠撑起亿元丝瓜产业”。

岳阳楼区总工会

推行“群英断是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岳阳市岳阳楼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会+法院”“工会+人社”和“工会+社区”等劳动争议多方联动机制与“群英断是非”工作法的深度融合,依托“12351”职工维权热线,大力实施职工维权行动,着力解决职工劳务保障、劳资纠纷等问题,切实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织密网格,打好“提前量”。全区100多个社区工会联合会成立680个网格工会小组。在52家企事业单位设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聘请152名劳动监督员。通过维权网格前置、工会干部主动出击等措施,开展降薪欠薪、合同纠纷等突出问题调处,当好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纽带。

二、创新机制,当好“减压阀”。在基层工会推行“群英断是非”工作法,成立行业性“群英谱”,邀请工作资历较深、具有号召力的职工参与调处,实现“行业纠纷行业解”,让“群英”们在党委政府、企业和职工之间形成“缓冲带”,引导企业和职工交流,群策群力,开出方子,对症下药,将问题化解在一线。

三、维护权益,跑出“加速度”。加快“12351”工单处置速度,联络员“接单”、调解员“问诊”、律师“把关”,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累计依托“12351”职工维权平台调处纠纷10余起,为职工讨薪10余万元。

邵东市总工会

开启政务直播“答疑惑”将服务做到职工心坎上

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进一步优化政务营商环境,助推邵东经济发展,更高效地听民意、解民忧,邵东市总工会联合邵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开启政务直播“答疑惑”。

一、创新做法。通过“政务直播短视频+一对一答疑”的方式,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职工医疗互助政策答疑、困难职工建档流程等政务咨询服务,同时针对群众提问频次高的热点问题,解读最新政策,解答企业、职工群众心中的疑惑。如因在线提问人数多、问题内容涉及隐私等情况,在直播间未能及时答复的问题,便告知其办事流程及窗口负责人、联系电话,精准对接并实时跟进业务办理进度,确保职工群众需求进一步落到实处。总工会专场政务直播,获2万人次观看,3.5万次点赞。

二、工作成效。总工会专场政务直播让职工群众办事更便捷、办事流程更清楚、所需资料更明了,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在有职工群众需要时,听得见工会声音、看得见工会身影,彰显出了工会作为,用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群众的点赞与好评。

三、经验启示。将职工群众利益始终摆在首位,将实事办到职工群众心坎上,让职工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

永定区总工会

探索精准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

张家界市永定区总工会聚焦党建引领、建强组织、巩固阵地、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精准服务职工体系,筑牢劳动领域安全防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制度,压实工作责任。完善信息报送制度,把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纳入区总工会工作总体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50个,构建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预警信息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员”联动格局。

二、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红色教育、劳模事迹演讲比赛活动。劳模“五进”面对面宣讲,提高宣传工作精准度和职工参与广度。利用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工会服务阵地,开展学习、座谈、讨论等活动。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活动,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三、强化上下联动,织密组织网络。建立“党组书记亲自抓、班子成员分片指导、各个部室具体落实”的组织构架,每个乡镇(街道)、基层单位选拔1名信息员联络员,建立一支由45名网格员参加的基层服务队伍,形成“全覆盖、明职责、通配合、多联动”的工作体系。

四、强化工作落实,做好服务工作。成立张家界市首个“法院+工会”劳动争议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站,诉前调解农民工工资纠纷45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0多万元。成立“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零陵区总工会

建设24小时“不打烊”工会驿站

永州市零陵区总工会通过实行社区管理与户外劳动者自我管理相结合,实现了工会驿站24小时“不打烊”。

一是聘请工会社会化工作者专职服务。针对主要街道、人流量大地段的驿站,聘请工会社会化工作者专职负责驿站日常管理服务。二是工会干部主动提供服务。区总工会在职干部职工和基层工会干部,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到驿站提供一定时间的值班值守服务。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依托“工会+社区+联点共建单位”模式,动员社区和联点共建单位安排人员参与驿站服务,组织发动包括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学生、劳模、党员、社会爱心人士等参与驿站志愿服务。四是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我服务。倡导相关新就业形态企业、行业工会组织人员参与驿站管理服务,为固定时段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配备钥匙,方便他们进出驿站。同时,区总工会通过设置值班人员休息区和生活区,配备床、被套和锅、煤气、面、米、油等生活必需物品,为值班值守人员解决食宿问题,实现工会驿站24小时服务“不打烊”。

湘潭市总工会

打造“四个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守护职工心灵健康

湘潭市总工会创新“四个一”工作法,积极推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一是搭建一个专业化平台。成立湖南省首家市级工会心理咨询师协会,招募一批扎根基层、热心奉献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目前协会有正式会员229人,聘请市专业精神心理卫生机构负责人作为协会专业顾问。

二是培育一支专业化队伍。投入100万元连续三年举办3期职工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班,276名职工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成为持证咨询师;每年开展心理咨询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在市专业精神心理卫生机构设立心理咨询师见习基地,提升咨询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与实操能力。

三是打造一批专业化阵地。按照“七有”(有场地、有标识、有设施、有经费、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标准,扎实推进职工心理咨询室创建工作,在全市选树了102家“职工关爱室”示范点,打造了覆盖全市的职工心灵“加油站”。

四是做实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定期举办职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线上心灵抚慰与线下心理咨询。近年来,湘潭市总工会组织咨询师队伍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职场减压、人际沟通、婚姻家庭关系、亲子教育等方面讲座、培训、工作坊、沙龙和个体咨询等600余场次,惠及职工3万余人。

娄底市总工会

探索托育“新路径”当好职工“娘家人”

娄底市总工会着眼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做实做细新生育政策下职工服务工作,在全市开展“爱心托管幸福职工”为民办实事竞赛创优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工会爱心托管班42家,受益职工达8000余人。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解决职工后顾之忧。针对职工反映集中的“孩子假期无人看管”的问题,将爱心托育班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和创新项目,发动工会组织建好用好“爱心托管”服务阵地,鼓励单位、园区、社区、企业通过购买专业机构社会服务的方式规范开展爱心托育。

二是以优质为追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满足托育基础需求的同时,指导用人单位为孩子们制定科学的作息表,设置特色课程,促进幼儿智力、情感、语言、社交、运动全面发展;开展科普游学、课外实践等活动,激发孩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是以监管为保障,构筑托育坚实后盾。研究制定爱心托育服务工作流程,指导用人单位严格落实信息登记、接送出勤、场地管理、安全巡查、清洁维护、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严格管理用水用电,强化消防、饮食安全等工作,严格把关聘任教师和志愿者师德师风。确保“托”得住、“育”得好,切实把“娘家人”的暖心服务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责编:陈丽丹

一审:陈丽丹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工人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