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巅一寺一壶酒┃温酒习唐诗⑮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5-21 10:50:21

23.看尽繁华的韦应物

这几天小雨不断。你是否会想起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随意抓拍的镜头,就是一幅经典的水墨山水画。

这首诗是他任滁州刺史时所作。此时的韦应物心态平和了许多,虽然生活并不像诗中所写的那么平和静谧。“建中之乱”刚刚结束,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韦应物已年近半百,眉宇间的风霜早已经将昔日长安公子哥的风采淹没。

少年的韦应物是个浪子。15岁被召为玄宗贴身侍卫,“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早年的韦应物获得了“横行乡里,乡人苦之”的八字评语。

陪在皇上和贵妃身边,自然是站在权力的巅峰,看尽了世间的繁华:“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但20岁时,渔阳的战鼓声惊破了长安城的霓裳羽衣,安史之乱让大唐天子仓皇出逃,杨玉环香消玉殒。韦应物从大唐的迷梦中彻底惊醒,从此收拾心性,发狠读书,在大唐诗坛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他的性情也大变,没有了少时的张狂,反而多了一份恬静。除了上面提到的野渡,还有一首题为《幽居》的诗也写尽了心中的宁静。其中有“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似乎比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更显轻巧、不着痕迹。

此后的十多年,韦应物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奔波,到滁洲算是提拔外放。公元788年,52岁的韦应物转任苏州刺史,在苏州整整呆了三年。他关心百姓疾苦,为官清廉。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居然无川资回京,寓居于苏州西南郊的永定寺。

如果每个人都需要择一城而终老,韦应物选择的是苏州。公元791年,53岁的韦应物卒于苏州官舍。

24.唐诗谢幕人李商隐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又是一个河南人。

李商隐跨越了中唐、晚唐两个阶段。出生时抓住了中唐的尾巴,那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宦官掌权、朋党之争让朝廷乱成了一锅粥。他去世的次年则是黄巢起义,大唐名存实亡(大唐正式灭亡是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

李商隐19岁因文才深得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令狐楚算是他的老师和恩人。令狐楚去世那年,李商隐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恩师属牛僧孺一党,岳父属李德裕一党。所以,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两边都不得好,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用李商隐来压轴,还因为他的诗歌成就。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是李商隐和杜牧力挽颓势,才不至于晚唐诗歌一落千丈。李商隐、杜牧两人齐名,人称“小李杜”。

《唐诗三百首》共收录了77位大神的311首诗,杜甫诗数量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22首,数量位列第四,可见其成就之高。

让我们摘录几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以上几首,我们最熟悉的那几句,总给人一种落花流水、去日无多的感觉。而《登乐游原》里的夕阳,似乎预示了大唐辉煌历史的结束,也是唐诗最后的谢幕: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责编:喻亮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