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

张峥嵘     2024-05-21 17:00:46

文/张峥嵘

火爆的“五一”小长假,迎来了一波旅游高潮,洞庭南路这条承载着岳阳千年历史的文化街区,因小吃、因文化、因古迹、因最美夕阳、因渔火季而火出了圈,创近十年旅游新高。

老街区在洞庭南路,让我们悠悠地走,慢慢地走,一起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千年魅力,共同感受老巷、老店、老塔的时代风范,感受老城区的慢、烟火气,还有最熟悉的洞庭湖风光。

一船承载岳阳历史

岳阳,因地处五岳之外的天岳幕阜山之南而得名,古称巴陵,又名岳州。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于1994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说起来,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岳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见证。它恰似一艘船,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从悠长的岁月中驶来,停靠在洞庭湖畔,供后人景仰。

“船头”北起岳阳楼,“船尾”南至南津港,“船杆”为慈氏塔,东靠先锋路、西为洞庭湖最美岸线。“船中”盛载着以洞庭湖为代表的渔文化;以岳阳港遗址为代表的码头文化;以街河口为代表的水运文化;以南正街为代表的商贸文化;以慈氏塔、吕仙观、基督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59处,传统风貌建筑32处,传统街巷13条,工业遗存多处。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湖南省、岳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市城投集团作为开发建设主体,根据“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城市更新的系统工程要求,在“修旧如旧”的过程中,将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样板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湖南省美食文化特色街区。现在,街区集文化旅游、市井商业、滨水休闲、民俗风情等多功能于一体,已成为最具洞庭湖特色的文旅长廊。

一街串起岳阳古今   

说到洞庭南路,不得不提的是千年鱼巷子,还有咱岳阳老品牌之一“严万顺药号”的旧址。严万顺老药号创建于清道光末年,声名远播,独家秘方良药有:眼药黑虎丸、八宝丹,外用银粉散、一扫光,内服龟鹿二仙丸、打老儿丸,还有针对洞庭湖区风湿病的毒蛇酒、虎骨酒等。民国六年,发生了一场大火,严万顺老药号是幸存者。这栋房子,在风雨中飘摇了200多年。

而鱼巷子,顾名思义,就是一条买卖鱼虾的巷子。它成市于北宋,成巷于明初,到清朝发展为湘北地区最繁忙的鱼类交易场地。几百年过去了,这儿仍是岳阳最热闹的市场。

这个巷子很短,百来米,150步左右,却与岳阳市千家万户息息相关。鱼巷子,奠定了巴陵湖鲜美食的基石,缔造了岳阳独特的鱼文化丰碑,也是最具人气的渔业交易中心。它交织着湖与岸、建筑与商业、生活与习俗的多重文化,最重要的是,这里传承了民本思想。

穿过鱼巷子就进入了岳阳南正街冰厂旧址,它承载了无数岳阳人儿时的记忆。南正街冰棒,当时有多牛呢?除畅销岳阳及周边地区外,还远销外地,东销南昌,西销益阳,南销长沙、广州,北销沙市、武汉。年生产的冷饮产品逾4000吨,销售额逾1600万元,曾连续6年位居湖南省同行业榜首。

从前的冰厂,是岳阳最著名的企业。如今的冰厂,为与时俱进,引进了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茶颜悦色、网红虾城、西安钟灵记汉服、中百罗森24小时便利店等。这些年轻人喜欢的业态,让原本单一传统的冰厂变身为丰富多元的潮派打卡地。

我喜欢停留的地方还有南货商场,这里直通南正街——一部岳阳百年商贸史。

岳阳南正街,原名南十字街,最初是一条长不足百米的通道,慢慢演变成湘北最大的商业基地,承载过无数人间沧桑,见证了不同时代的风雨变迁。

明清时期,南正街以手工作坊而闻名。

1899年,随着岳州的正式开埠,外商纷纷来岳开设公司。据1926年的有关资料统计:9家外商公司,设在南正街的有3家;24家外商代销店,位于南正街的有16家。

1949年,岳阳和平解放,南正街步入正轨。宝成银楼、味腴酒家、周德馨酱园、戴豫康绸布店、严万顺启记老药号等商号纷纷崛起,声名远播。现在,南正街仍是商业重地,湘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就在街中间的十字路口南北。

一港留存洞庭影像   

说起来,玩,不过是看看走走,但这里不一样。从这里我们走出来,在这里,我们有归期。这个充满禅意的地方,就是街河口。

街河口,是个港口,历朝历代都是货物聚散之地。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清嘉庆时期,街河口已经有了上街和下街之分。

过去,上街是商业街,鱼行、粮油行、茶叶行等,百行俱全,主要经营本地和附近州、县的土特产品。1899年,清政府在城陵矶设置中国内陆第一个海关,一些外国代理商开始进驻街河口。现在,从上街两旁的古老建筑中,还能依稀寻觅到一丝丝当年繁盛的余韵。

改造后的上街,还原市井烟火气息,再现过去繁华场景。白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晚上,灯火通明,大红灯笼高高挂。

岳阳著名小吃绿豆皮、洞庭湖知名小吃麻辣鱼、杀猪粉、热干面、臭豆腐、糖油粑粑、手磨豆花、火锅米线……应有尽有。

吃完美食,我们就到了街河口的下街。

“一口吞下三江水,街在水中河在心”,下街那是另一番景色。原本是渔民和码头搬运工的临时歇脚之处,后来,许多渔民和码头搬运工因家境困苦,就在湖边临时搭盖了一些棚子房,举家迁居在此。到了清中期,慢慢演变成了一条“茅棚街”。

下街河口,直接与洞庭湖对接。船停泊,鱼入市,都得经过下街。因此,这个曾经是岳州城区唯一的大型港口,承载着巴陵古城千年的重托。因时代的进步,万吨港口城陵矶建成后,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岳阳人心中,这里是岳阳走向世界的起始点。

如果能在鱼巷子酒店住一夜,吃最鲜的鱼,看最美的湖,逛最人文的街,与老居民坐在湖边聊个天,“洞庭入夜别,孤棹下湘中”,你会知道“走江湖”的由来。

我们脚踩的不一定是古董,却绝对是古迹。这个地方,是明代巴陵县城临湖的“洞庭大门”,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岳阳最大的货运码头。江湖胜状尽收眼底,足以让我们由衷地慨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这里,你将见识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你会看到最美湖岸线,从最好的角度,阅读最美的天下水——洞庭湖。你会走进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了解中国运输业的发展史。

一塔成就洞庭航标   

“可怜古禅寺,僧去余破壁。惟有塔中仙,倦看湖上客。”诗中所说的塔,就是慈氏塔。

这是湖南省“第一座砖石阁楼式宝塔”,195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慈氏塔始建于唐代,定型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年历史。

有关慈氏塔的传说,非常多,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

慈氏塔高39米,共7层,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塔基使用花岗岩,表示至高无上。塔体八面八角,喻指八面来朝。塔墙全部采用青砖,用糯米砌成。塔身次第低矮,层层收缩。每个高翘的檐角上皆挂铜风铃,塔顶上放置重约两吨的铁刹,层檐间用青瓦堆塑成莲花图案。从第二层起,八方每面向外建一佛龛,里面供奉一尊青铜铸造的弥勒佛像。第一层原本有东西相通的塔门,康熙年间大修时,为加固塔身而封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艺。

这座塔自建成后,一直屹立不倒,已成为岳阳人心中的精神之塔,更是洞庭湖不倒的航标,也成全了塔前街。

塔前街,顾名思义,就是慈氏塔前的街。

这条街,长320米,以塔为起点,南北延伸,南为大街,北为小街。左有乾明寺,右有基督教堂,上有慈氏塔,不远有吕仙观。这里,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中西文化交相辉映。

2000年,岳阳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塔前街被划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随着慈氏塔的修葺一新,整个街区也迎来了改造建设的高峰期,且迎来了岳阳港务局旧址的新生。

岳阳港务局虽是个中型企业,但当年也是最为气派且富有的企业。其办公楼的多功能、综合性,即使是现在,也是极其少见的。在这个四合院式的大院子,有办公楼、俱乐部、招待所、医务室、理发室、澡堂、学校等。后来一直是港务局的老职工居住。

目前,住在这里的居民陆续都搬走了,迎来了正式的改造。

如果说岳阳老街是一部历史的长卷,那么,天岳山老街无疑是有璀璨历史的。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记载,这条街始建于明朝初年。

这里,毛泽东曾住过。1927年,“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受中央指派,回湖南任省委书记,路过岳阳时,就住在天岳山街万国红十字会岳阳分会会长李若谷家里。街道熙熙,岁月曾写下繁华。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是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阵地。

民间传说,从这里走出来的人,男的不怕死,女的不怕事,我一直想,这是否才是岳阳人真正的性格呢?

走街串巷,还有一条与鱼巷子相对的油榨岭,也是我喜欢的。

油榨岭名称的来历,充分体现了中国一些地名的特色:什么行业出名就叫什么名字。

很早以前,沿坡而上,满岭树木,后来被砍光,所剩皆树蔸。一位经营榨油作坊的商人,偶然来此,见岭上到处是树蔸,想到榨油需要木柴,这里有这么多免费的材料,于是决定在此建一个榨油作坊。榨油坊出名后,人们便叫这里为榨油岭,后为了顺口,改叫油榨岭。

油榨岭开始是山名,后变成街巷名。是岳阳仅剩的几个没有更过名的老巷子之一,名虽没改,但变化还是有的,现在的油榨岭,是80年代末改建后的样子。

这样随意地走在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我每次都感觉坐上了一条盛载历史的大船。在这里,回眸街区历史的嬗变与传承,领略湖区文化的独特与美好,让我沉静,让我自豪,让我满足,也让我充实。

小巷深深,湖风细细,洞庭鳜鱼肥,巴陵人情美。如果说岳阳人有什么压力,不如去洞庭南路走走,一次不行,再去一次,还不行,天天去也是可以的。

摘自《岳阳日报》云梦周刊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