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05-23 16:20:0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3日讯(通讯员 舒莎)夏至已至,一夜风疏雷骤,灵泽婆娑,正是为龙舟赛蓄水的好时节。
凉风在殷红色的樱桃间穿梭,山泉水以柔克刚,在玄铁浮雕牡丹的壶中挥袖起舞,取二两明前一芽的碣滩坠落凡尘,水面逐渐回归平静,袅袅升起了浅绿色的茶烟,萦绕着葳蕤的菖蒲,茶汤澄莹沁幽思,恰好唤醒了一件陈年往事。
小时候,每逢嫣红色的蔷薇爬满架子时,外婆就会拿着一把湘妃竹扇柄,末端挂着剔透如凝脂的玉环,绢面上是以湘绣的针法,配八股紫色蚕丝线缴一缕银线,绣的紫藤花团扇,一边给我驱蚊纳凉,一边讲私塾先生为了给她解闷,搜集来的沅陵民俗故事。
外婆说,那一年的五月初五,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位半束半披发戴玉簪,身着素色绣暗纹图腾宽袍,腰间系兽纹黄玉,文质彬彬的人站在竹筏上,顺着酉水而下,被一阵阵狂野的呐喊声和宣天的锣鼓声吸引了过去。
只见江面上,百舸争流,后生们倾坐在龙舟里,头扎红绸,正在竞渡沅江,江面的水花溅起一米来高,饶头双膝跪在龙头上劈开水衣,水手们奋楫争先,锣鼓手展开双臂槌击锣鼓,鲜红的头旗在烈日下挥动,两岸人声鼎沸。
“没想到,你们还知道屈原!”
“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人啊,从远古时期起,祖祖辈辈都在纪念盘瓠大神。屈大夫,是在那之后才悲愤投汨罗江的。”一位期颐之年的老者捋着胡须说。
“盘瓠大神?可是东晋《搜神记》里的神犬盘瓠?”
“正是。以前,我们的祖先不知为何要纪念盘瓠大神。全凭发乎于心,践之于行罢了。直到秦朝的伏胜先生将书简藏于二酉山山洞内,秦灭汉兴时他将书简献出,汉高祖亲赐二酉山为‘天下名山’,吸引了无数儒家学者前来,他们在山上立学开课,传授文化,启迪思想。在他们的教化下,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盘瓠大神。”
盘瓠大神曾是卑微的小将士,为了扭转犬戎国入侵的战役,帝喾许下承诺,斩敌军主帅者赏黄金千亿,并许之以独生女儿辛女为妻。盘瓠大神一路披荆斩棘,勇贯三军力取敌主帅首领立了头功,而帝喾却反悔了。此时,辛女已经爱上了这位智勇双全的英俊后生,他们私奔到了沅水中游的绝壁之上生活,开创了西南边地的农耕文明,发明和创立了一些辅助农耕的器械与方法。
只可惜好景不长,五月初三正午时分,乌云蔽日,沅水中突然暴涨,正在水面上放排的排古佬被浪花击落水中,沿水而建的吊脚楼被大水冲垮。盘瓠大神定睛一看,发现是恶蛟在此兴风作浪。为了挽救苍生,盘瓠大神振剑与恶龙血战三日。五月初五,厚重的乌云散去,恶蛟被刺死,盘瓠大神也力竭而亡。
盘瓠大神缓缓坠入沅水之中,无数百姓为之哀嚎,排古佬们纷纷跳入水中,想要打捞起他的尸身,却一无所获。妇女们担心水里的鱼儿会啃食盘瓠大神的身躯,便将糯米洒向水中……
盘瓠大神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的舍身为民的功绩和恩情却烙印在沅陵人的心底。为了将盘瓠大神的精神传承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用小舟将包角黍带到沅水中央投下。
久经二酉书山一代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沅陵人民的思想和文化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排古佬自发创作了思念盘瓠大神的号子,衍生出“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的词调来;木工师傅打造了精致的“龙舟”,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龙头、勾勒了龙鳞、支起了龙尾;妇人们用新鲜翠绿的长叶制作角黍,富裕的人家会在糯米里,搁点腊肉腊豆腐丁或者晒兰丁,串在一起煮熟后,让后生划着龙舟投入江水之中;偶尔有几个跳脱的后生在水面上横渡追逐,好不热闹,更有好事者,用洗衣棒敲打铜制的洗脸盆为他们助威。这样的趣事,逐渐演变成为“龙舟赛”;因受巫傩文化的影响,沅陵人将仪式感拉满,约定龙舟下水前,由巫祝或大祭司向天祷告、杀鸡祭神;近代以来,为了满足沅陵人对龙舟精神的追捧,还诞生了“龙船报”,向看客讲解、播报、预判赛事情况;沅陵传统龙舟赛事享誉国内外后,龙舟冰激凌等周边产品如雨后春笋,琳琅满目,带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又是一年龙船雨滂沱,凤凰山脚下的水位又涨高了半米,钱袋似的槐花相继绽放花蕾,宛如巫祝和大祭司在向盘瓠大神诉说:当初他以命相救的人们,他曾炙爱过的五溪大地上,如今政通人和,屋舍俨然,衣食丰硕,烟火年年。沅陵的好儿郎们继承了盘瓠大神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精神,遇到困难仍旧倔强着不愿服输,劈波斩浪,驰骋在烟波浩渺的沅水之上,鲜衣怒舟,不负韶华。
盘瓠大神,即便星霜荏苒,您永远是我们沅陵人的精神支柱!
责编:瞿云
一审:邓嘉利
二审:瞿云
三审:李周颖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