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洛夫与石鼓书院

甘建华     2024-05-27 09:39:50

文/甘建华

石鼓书院地处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可谓蓝墨水的上游,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北宋景祐二年(1035),仁宗赵祯敕赐“石鼓书院”匾额和5顷学田,于是石鼓书院闻名海内。南宋乾道九年(1173),名臣范成大途经衡州,第一次提出“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之说。淳熙十四年(1187),大儒朱熹应邀撰写《衡州石鼓书院记》,更使“石鼓有声于天下”。晚明徐霞客登石鼓山,称书院“兼滕王(阁)、黄鹤(楼)之胜”。清初王夫之仿辛弃疾《摸鱼儿》体裁作《潇湘小八景》,《石鼓江山》中有句“危崖突兀玉峰寒,界破苍流一线”。书院历代成才者众,尤以晚清湘军四大领袖“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之彭玉麟知名于世。

出生于衡阳东乡相公堡的洛夫,1940年12岁时,随父母从乡下迁居衡阳城区,其家所在痘姆殿巷(今石鼓区和平北路南段西侧),距离石鼓书院不到两公里。他亲眼见证了近世以来石鼓书院的兴衰,对石鼓山、石鼓嘴及石鼓书院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因而在1988年8月首次回乡,即由衡阳作家贺良凡引导,与长沙作家、诗人孙健忠、于沙、弘征、胡遐之等人同游石鼓山。

其时,石鼓公园正在修缮,他们踏着堆满泥土和砖头的小路,从侧门进入公园。在通往石鼓山的曲廊上,洛夫面对湘江,凭栏凝望良久。只见远处衡湘公路大桥正在兴建中,江面上几尾渔舟随着波浪摇摆。转过头来,洛夫询问贺良凡:“石鼓呢?怎么不见石鼓呢?”待见到那面竖立在山麓的石鼓,他就立即贴上去,摆好拍照的姿势。

登上石鼓山,他们观赏了好一阵儿风景,接着坐下来喝茶。他们将冲好的茶和桌椅,搬到坪中央一个凉亭里。孰料刚坐下来没多久,天空涌起厚重的乌云,一阵大风刮过,雨丝纷纷扬扬地飘落,闷热的秋老虎一驱而散。他们先是坚持着坐在雨中,享受难得的清凉,一边热烈地谈论现代诗歌和两岸文坛逸闻。雨越下越大,洛夫夫妇的衣衫都被淋湿了,大家这才在欢笑声和风雨声中,移步茶亭临江平台上。他们占据了很小一块地盘,挤做一团,边听漫天豪放的雨声,边继续热烈而开心地交谈。

第二次到石鼓书院,时在1992年正月,洛夫终于圆了回乡过春节之梦。初二那天(2月5日),衡阳诗人罗芳明、郭龙与青年画家蒋二芒,陪同洛夫驱车游青草桥和石鼓山,当晚衡阳电视台“雁城新闻”栏目做了报道。

他们边走边谈,拾级而上,来到山头的合江亭,极目远望,左手来雁、右前珠晖二塔遥相呼应,俯视蒸水、湘江绿净双流,石鼓一峰特立,云崖削壁,树木蓊郁,鸟雀欢腾。面对此情此景,洛夫激动地说:“当年韩愈在这里写了一首《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至今我还能背诵开头几句:‘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郭龙听了洛夫的吟诵,也与他一唱一和起来。

走出合江亭,洛夫回头一看,又转回去,罗芳明以为他掉了什么东西。只见他伫立在“合江亭”匾额下,笑着招呼众人:“来来来!我们就在这里拍张照片吧!”又说:“合江亭这个‘合’字很有寓意,分久必合嘛!”大家都明白洛夫的良苦用心,同是龙的传人,一峡相隔,分久必合,诚为普天下炎黄子孙之共识。

现任石鼓书院主任肖芬芬曾3次为洛夫先生做导游。据她介绍,第一次是参加工作不久,2007年10月7日上午。那天广场上来了一大群客人,围绕在一位头戴黑色棒球帽、身穿极富质感黑色衬衫的老先生身旁,陪同他慢慢地观赏书院景色,细细地品读书院文化。肖芬芬向他介绍了来雁塔与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的关系,以及他和曾国藩、杨载福等人,曾在这一带江面编练湘军水师,后来平定了太平天国的故事。感受完书院的湖湘文化精髓,老先生兴致依然很高。有人提议他为书院留一幅墨宝,他欣然挥毫泼墨写下“石鼓书院”四个行草大字。看到落款处,肖芬芬顿时惊呆了:“原来老先生就是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诗魔洛夫先生啊!”

石鼓书院藏书楼二楼至今高悬着洛夫先生的这幅墨宝,山门口陈列展示馆则有其留影。两年后的金秋十月,洛夫国际诗歌节在衡南县城云集举办,海内外许多文人前往祝贺,并举行了一个诗歌论坛。10月25日下午,洛夫与北大教授谢冕、韩国教授许世旭、湖南诗评家李元洛等人来游石鼓书院。人逢喜事精神爽,刚与衡南县政府签约洛夫文学艺术馆和洛夫文化广场的诗人,心情大好,站在合江亭上,向中外友人指点着三江形胜,讲述蜀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当年驻节石鼓,督办衡州、长沙、零陵、桂阳四郡粮赋。又历数石鼓七贤韩愈、李宽、周敦颐、李士真、朱熹、张栻、黄榦的姓名,寻觅书院清末所定八景。正在此时,忽听有人吟诵“为何雁回衡阳,因为风的缘故”,这是洛夫先生的金句,他马上中断讲话,脸上的神情也陡然变得凝重。

洛夫先生前后回乡8次,我虽然陪同接待6次,与其同游石鼓书院却只有一次,也就是他最后回乡那次,台湾目宿媒体和吉林卫视记者专程前来衡阳,拍摄电影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之“洛夫·无岸的河”及电视专题片。2012年10月31日下午,特意精心打扮一番的洛夫先生,颇似金庸剧中的儒侠形象。参观、拍摄完毕后,他们夫妇拉着我的手,站在大观楼前合影留念。后来,湖南人物画家李清白据此创作了一幅四尺整张水墨画——《洛夫先生石鼓书院诗意图》。

在外旅居近70年的洛夫先生,始终心系故土,眷恋家乡,思念之情不时跃然纸上,写有许多首(篇)关于衡阳的诗歌和散文,可他那么喜欢石鼓书院、石鼓山、石鼓嘴,却只留下“石鼓书院”和“石鼓书院锦绣华”两帧墨宝,没有留下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可谓一个巨大的遗憾,也是至今留在我心头的一个梗。当时无暇或不便问及,现在斯人已去,又该去问谁呢?

摘自《湘声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