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先导”范旭东与长沙县

黄守愚 黄柏强     2024-05-29 15:55:46

范旭东

文/黄守愚 黄柏强

1945年10月4日 ,一颗巨星陨落了,全国震惊,举世哀悼。这位倒下去的巨人,便是民族英雄 范旭东

侯德榜先生说, 先生之伟大因素有五:一、创造能力,二、笃信科学,三、远大眼光,四、坚苦精神,五、私人道德。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 —— 1945年10月4日),原名为源让,字明俊 (《范氏家谱》作“民俊”) ,后改名锐,字旭东,祖籍湖南湘阴 (今汨罗) ,生于长沙 ,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 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范旭东

1910年,范旭东毕业于 日本 京都帝国大学 应用 化学系。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 ,1922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出优质纯碱。1934年,范旭东在南京创办永利铔厂 193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 1943年,研究 成功开发 了联合制碱新工艺。毛泽东 称赞范旭东为 “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是 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永利制碱厂旧照

范旭东建立的“永久黄”团体( 久大精盐公司 永利 化工公司 、永裕盐业、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 多家 民族企业的统称),从模仿西方到自主创新,再到向全球输出科技,在当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赢得各界广泛的敬重、称赞 ,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范旭东被推崇为现代湘商之魂、中国化工之父、世界企业精神之父。

范旭东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研发创新要素,希望以此为“永久黄”团体的神经中枢。陈调甫在范旭东逝世后说:“二十年前办工厂而知科学研究重要者,除(范)先生外,国内恐无第二人也。”

范旭东曾说:“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术,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他要求同仁们各安其分,“把我们的事业做成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

范旭东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吸引了大量高级人才加入“永久黄”团体。侯德榜曾对范旭东说:“国家如此危急,革新自吾人始。”阎幼甫说:“我们团体之内,大家都是‘超社会’的人,应先自负责,并拿出‘我不死,中国不亡’的精神,切实互谅,切实团结,认定了中国不是中国的中国,也不是国联的中国,更不是外国的中国,而是‘我的中国’!”

范旭东团队干将有侯德榜、李烛尘、余啸秋、陈调甫、孙学悟、傅冰芝、阎幼甫等100多名专业人才, 大半 海归博士、硕士、学士, 一部分 是国内名校毕业生。1934年,新建立了技术学徒培养制度,而至1936年“永久黄”团体已有1000余名熟练工匠。

在“永久黄”团体生发过程之中,化育出的“永久黄精神”,被认为是 全球 第一家企业精神。在西方,企业精神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因此,走在世界最前面的范旭东先生被赞誉为世界企业精神之父。

研究范旭东先生,于民族复兴,于长沙“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个《长沙县志》没有记载的长沙县人

一山之隔的汨罗范家坊:范旭东家的 祖籍

汉家山,长沙县北与汨罗市(1966年从湘阴县析出)的界山。清光绪《湘阴县志》载:“县东南至汉家山一百一十里界长沙”。汉家山汨罗一侧清时属湘阴一都,汉家山长沙县一侧清时属长沙县 淳化都 (今长沙县安沙镇)和大贤都(今长沙县北山镇)。

1906年《范氏家谱·卷一》(添政公房)采用康熙54年(1715年)姻家进士常琬撰写的原序载:“影珠山,镇沙、湘(按:指长沙、湘阴)之间,作群山之祖。特分一脉,过东坡,通大理而突兀;一峰依然界乎两翼者,则吾乡汉家山也……环其麓之聚族者四姓,吾家与彭、刘境属星沙(按:即长沙,长沙别称星沙),而罗湘(按:指湘阴。历史上罗县与湘阴或相互包含、或并存,清时湘阴含罗县)之最著者惟范氏。范出陶唐之裔……文正公父子相宋……其曾孙承直郎,讳直谅,建炎间宦游南楚,子孙家于衡山,七传训清公……又四世兴旺、兴华二公……明洪武间始 籍罗 湘一都汉家山东北麓。自汉家塘至龙坑口前栗山、赤塘,一绕而遍乎六、九、十甲,皆其旧田庐也。” 郭嵩焘 《湘阴县图志 卷十八·氏族表下 》载:“一都范氏。其先曰直谅,宋参知政事、谥文正仲淹曾孙也。南渡后,占籍衡山县。直谅传六世,至训清,元初迁长沙。训清传四世,至兴旺、兴华,明初迁湘阴。兴旺居范家坊……兴华居栗山……” (《郭嵩焘全集》岳麓书社2012年版第7册第833页) 范家坊是范氏聚居地,有范氏宗祠及范氏祖茔地,始迁祖兴旺、兴华二公墓及墓碑保存完好。这一支范氏在汉家山下繁衍生息,也由此向外扩散,在地方上称作“湘阴一都范氏”。范旭东的天祖范新缜(1727—1800)住在汉家山下花屋场。按照光绪三十二年( 1 906 )《范氏家谱》 ,范旭东是范仲淹的三十一世孙。

长沙县安沙土地湾:范旭东家的居住地  

据咸丰九年(1859)《范氏家谱·添政公房》收录领谱人的住址,写有:“德字号时若房领。住长邑斗第湾。”时若房,即范旭东的高祖父范瞻霖(字时若, 1755—1832 )一房,住在长沙县斗第湾。范瞻霖在乾隆年间迁居岳阳经商,长子、次子也在岳阳,三子范骥迁居长沙县。《范氏族谱·添政公房》在咸丰十年(1860)告成时,范骥在高阳县做官,长子范廉敏已去世,则次子范章敏(字镜潭,号秩臣,范旭东祖父)是长沙时若房之长了,他又是修谱参与者,那么领谱人是住在斗第湾的范章敏了。据光绪三十二年( 1906)《范氏家谱》 范旭东曾祖父 范骥妻子孔氏(1795—1864)去世,葬在 长沙县淳化都四甲下五区 土地湾“屋后” ,而范骥 (1797—1870)葬在“土地湾反背过垅、与刘管冲相近” ,可知范骥家在长沙县淳化都四甲下五区土地湾。对比两套家谱,“斗第湾”是“土地湾”的雅名,这是范骥一房的命名。 范骥的长子范廉敏(1816—1856)、次子范章敏 1826—1869 ,范旭东祖父 )比范骥早去世, 两兄弟 一起葬在长沙县淳化都白塘冲。范骥三子范维敏(1836—1878),家谱没有记录他的葬地,而他的妻子张氏(1837—1906)葬在“长邑东乡淳化都四甲乌龟桥垱上张姓老屋上手坡山内”。可从逻辑上判断,范骥一 几代人住在土地湾。

范旭东的父亲范嗣琛( 1851—1889) 考中了秀才, 第一个妻子是长沙籍湘军名将袁怀忠的次女袁氏(1851—1871),在同治十年正月初三(1871年2月21日)病逝,21岁,祔葬范旭东的曾祖母孔氏,也就是说,葬在土地湾屋后。也可知, 此时的 范嗣琛住在土地湾。

长沙县东乡安沙:范旭东的出生地 

关于范旭东的出生地,记录的资料不少。1937年4月15日出版的《产业界》第1卷第1期“现代实业家汇志”之《范旭东先生》载:“(范旭东)188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在台湾省台北市“国史馆”保存的范旭东生前档案资料中,有他“湖南省湘阴县人,一八八三年十月生于长沙”的记载(见照片)。

1946年10月出版的《科学》第5期《追悼专辑:范旭东先生年表》记载,范旭东188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47年7月 29日《金声》“范旭东先生纪念特辑”之《范先生传》记载,范旭东是“湖南湘阴人,光绪九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赵津主编《永久黄团体档案汇编——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专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收录的由1953年10月19日撰写的《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宁厂基本情况及合营一年以来基本工作情况的报告》一文称,范旭东1883年出生于长沙(见第1115页)。何钟秀主编《科技人才研究——全国科学学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1年版)收录的陈竞生《卓越的化工企业管理家范旭东成才之路》一文讲得更具体,称“范旭东,湖南湘阴人,世居与湘阴南部接壤的长沙东乡”(见第366页),这也就是指长沙县北 淳化都 (今长沙县安沙镇)了。

记录范旭东出生于长沙、长沙东乡、长沙县东乡、世居长沙东乡的资料还有一些,如:《工商经济史料丛刊》第2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收录的李祉川、陈歆文《祖国·事业·科学·人才——纪念实业家范旭东诞生一百周年》一文称,“范旭东原籍湖南湘阴,范氏世居长沙东乡”(见第1页)。李祉川、陈歆文《范旭东先生年表》(《纯碱工业》1984年S2期)称,范旭东“生于湖南长沙东乡”。《塘沽文史资料辑》第1辑(1986年版)收录的张高峰《范旭东在苦海盐边创业纪实》一文称,范旭东出生于长沙(见第28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收录李祉川撰写的“范旭东”条称,范旭东出生于长沙东乡(见第133页)。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称,范旭东出生于长沙东乡(见第265页)。陈歆文《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大连出版社 2003 年版)称,范旭东“在湖南长沙东乡诞生”(见第1页)。欧阳晓东、陈先枢编著《湖南老商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称,范旭东“出生于长沙县东乡”(见第333页)。陈先枢《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 (陈先枢编纂《长沙近代工商业》,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称,范旭东“出生于长沙县东乡” (见第459页)。

其实,“长沙东乡”就是指长沙县东乡(湘江以东)。历史上的长沙县一直跨湘江两岸,西岸的长沙县则称“长沙西乡”,直到1933年,省政府将长沙县辖的长沙城区及近郊区划出,成立长沙市,实行市、县分治。此后,1939年,长沙市一度又并入长沙县,直到1942年长沙市恢复。

长沙县在不同历史时期曾属长沙郡、长沙国、潭州、长沙府等管辖。明、清时的长沙府包括长沙、浏阳、湘乡、攸县、茶陵、湘阴、益阳等等十二州县,乾隆《长沙府志·人物志》在记载人物时都严格遵循行政区划原则,如该志载:“胡湛,字秋水,攸县人……范奎(按:系与长沙县北接壤的‘湘阴一都范氏’第七代),字景星,湘阴进士,知温州府。廉能惠爱,人称‘范青天’。偶与上官仵,即弃绶归,不复任……廖国遴,字孟符,长沙人……” “杨汉麟,湘阴人……简待芳,字子需,湘乡人……侯定远,字幼昇,长沙人……”可见,长沙与攸县、湘阴县、湘乡并列,长沙指长沙县,“长沙东乡”指长沙县东乡。

《湖南省志·人物志》在记载晚清至民国时的长沙县人物时,“长沙东乡”、“长沙县东乡”、“长沙县西乡”不少出现,如:“郑家溉,又名从耘,晚年自号筠园,长沙县东乡人……” “杨福涛,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3月生,长沙县东乡天杉坳人” “曹伯闻,名政典,长沙县东乡人……” “余籍传,字剑秋,长沙东乡人……” “黄瑞熙,字舜钦,长沙县西乡(今属望城县)人……”。结合范旭东曾祖父 范骥一 几代人住在 长沙县安沙镇 土地湾 的事实 以及“国史馆”保存的范旭东档案 ,“ 范旭东出生于长沙县安沙 ,当为真实

土地湾房产 或没于变故

范旭东曾祖父 范骥 ,道光十五年 (1835) 乙未科,大挑二等。道光十九年(1839),范骥选授蓝山县训导,开始做官。 范骥当过直隶(今河北、北京、山东)高阳县、新城等县的知县。同治九年 (1870), 7 3 的范骥去世,曾国藩特地嘱咐儿子曾纪泽赠送礼金100两银子 。郭嵩焘《湘阴县图志》记载了范骥有官德的事迹。 范骥 属士大夫阶层 享受免田产税特权, 在安沙 土地湾 有山田房产很正常。 氏及其后人有多人逝后葬于 土地湾 及附近,但依据光绪三十二年( 1906)《范氏家谱》 ,范嗣琛逝后葬在“范家塅野鸭冲”,有碑记,却没记载墓的风水方向,而墓地是从“族叔”范占化手上购买过来的。依据范旭东《先兄静生先生行述》的回忆,“父沒之三年,兄侍母葬父邑之祖茔,严冬苦寒,冒雪而往,负荷艰钜如成人,时兄年才十六也”,可见,他的父亲是在死后三年才运回了湘阴祖坟的山上埋葬的,没有葬在 土地湾 。同样,到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范旭东的祖母邹氏病逝,范源廉将祖母葬到长沙县大贤都十甲(今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去了。据范旭东回忆,其父亲去世时“所遗者,书籍数筴外,无他长物”。可见,此时的范家已然没落。

范家 土地湾 房产或没于变故。光绪三十二年( 1906)《范氏家谱》 记载有一道圣旨,朝廷诰封范骥为“奉直大夫”、孔氏为“宜人”,颁发时间是光绪十年(1884)正月初一。这应当是范嗣琛与尚在世的同辈捐封的,此时是范骥去世后第14年。

同年,朝廷忽然追究范骥在宁津县知县任上亏空银两,要求清查范骥在原籍的田产来充公完缴。光绪十一年( 1885) 六月十八日,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额勒和布签署《遵察湖南查明已故知县范骥前在直隶宁津任上亏欠内外结银原籍并无田产准与豁免事》,准予豁免范骥。可以想象,范家在这个时候,遭遇巨大的困境。

长沙县城里 范旭东曾经有住处

在1933年未成立长沙市之前,长沙县城就是长沙城,亦称省城。

据各种回忆范旭东的文章说,范旭东在范嗣琛病逝后迁居长沙城内,母亲谢氏也得到了资助寡妇的慈善机构——保节堂的恤费,甚至于一度住进了保节堂,而范旭东在姑母的资助下就读于长沙捞刀河吴镜蓉私塾馆。

范旭东在《先兄静生先生行述》一文中,多次提到住长沙。文载:“戊戍国政维新,吾方就学乡间……中元,吾归省,兄谆谆以湘中情形相告,坚属勿为无益,断送难得光阴……秋节放学归,决计舍师从兄……吾则就学省城私塾。”“汉变传来……风声渐紧,同志四散,李虎村烈士之父莲航先生,时居臬幕且被捕,吾兄弟遂不敢久住长沙……其年冬,兄遣吾还长沙,奉母及姑母赴汉傍许氏姨母以居……老母避地汉上后还长沙,今复由长沙北迁……”。

范旭东与长沙县人

范旭东与黄兴、杨毓麟、杨昌济

黄兴,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沙县)凉塘人。1902年黄兴留学日本,同年12月即和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1903年,黄兴与留日同学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回国后,组织武装起义。黄兴立志于“为人类文明启钥,为世界和平导航”。辛亥革命胜利后,他“大风歌好不如归”,重民生,倡教育,兴实业,回湘参与创办十多个经济实体。

杨毓麟,长沙县高桥人。1894年甲午海战后,杨毓麟曾作《江防海防策》,要求清政府收复实地。后来又作有“述长芦盐法》,历数盐政乱象,倡导改革盐政。1902年留学日本。年冬撰写《新湖南》一书,在东京刊行,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言论,鲜明地指出:“反帝必反清,不反清则不能反帝”。“满洲政府之为伥,而列强之为虎”,提出“改造社会者,不能仍旧社会而组织之,则必破旧社会而涤荡之。” 是年,杨毓麟开始炸弹研究。1903年开始制作炸弹、参加军国民教育会、组织暗杀团并回国参加革命活动,当时“以谋刺那拉氏为第一对象”。

杨昌济,长沙县板仓人。1903年4月,杨昌济入日本东京弘文学院速成科。入学不久,留日学生掀起拒俄运动,以抗议帝俄永久霸占我国东三省的企图。杨昌济参加了其中一些抗议集会,但没有参加“拒俄义勇队”,认为自己“非破坏才”、“志在求学”,第二年转入普通科学习,三年后又升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09年,杨昌济留学英国。杨昌济非常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认为这是“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的。他“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意在多布种子,俟其发生”,他一生抱着“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宏愿,培养了许多有志青年。

范旭东 1900年 考入日本清华学校,曾在黄兴、杨毓麟创办《游学译编》参与编辑地理一栏。1905年从日本和歌山中学毕业,考入冈山高等学堂(大学预科)。当时,范旭东曾秘密学习制造炸药,冈山高等学堂校长酒井佐保对范旭东哈哈大笑道:“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报国心切的范旭东义愤至极。

9月5日,日本在中国东北打败沙俄,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擅自对中国东北划分“势力范围”。这一令人奇耻大辱的消息传来,让范旭东更加愤慨,他在自己的相片上题词说:“我愿从今以后,寡言力行,摄像做立誓之证。”又加旁注:“时方中原不靖,安危一发,有感而记此,男儿,男儿,其勿忘之。”1908 年,范旭东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科。

1920年1月17日,杨昌济病逝,范旭东(范锐)与其兄范源廉及章士钊、蔡元培、杨度、毛泽东等联名发出启事,介绍杨昌济病因及生平事迹,并为其遗族谋集生活费“伏冀诸君子知交,慨加赙助”。

黄兴、杨毓麟、杨昌济的思想言行对范旭东当有影响。

范旭东与“长亲”黄萱祐 

湖南最早的女校诞生于长沙县影珠山下,即“影珠女学堂”。该学堂是由同盟会员黄 锳同胞妹黄琼、堂妹黄萱 示右 在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2月15日捐私财创办的。 黄萱 示右 字念慈,女,1862年出生于长沙县清泰都清泰桥汀龙屋(今开慧镇清泰村)。父黄镜清,以候补知县,由左宗棠奏调随军入疆,卒于肃州。黄萱 示右 幼承庭训,习诗礼,工小楷。年十八,嫁善化县候补知县许方吕,未几寡居,读书矢志。

1905年夏,湖南巡抚端方秉承所谓“新政”的改革,上奏北京学部核准,在湖南选送官费留日女生二十名。经湖南学务处会同官绅协商,遴选了一批贤良端正、略有文化的女子前往。留日女生的女领队为“影珠女学堂”创办人、“湖南民立第一女学堂”监督黄萱 示右 。留日女生主要以长沙县“影珠女学堂”及“湖南民立第一女学堂”学生为主,其中官费15人,分别为黄萱 示右 、许徽、许馥、许璧、黄国厚、黄国巽、吴珊、黄辉、王昌国、唐群英、张汉英、兰令仪、李樵松、李兴亚、陈光漩,另有自费生5人,其中含先期到达日本的秋瑾,因秋之夫家为湘潭王姓,故亦加入湖南女生行列。该批女生1905年秋启程出国,1906年夏毕业回国,这是我省也是我国官派第一批女留学生。其中黄国厚、黄国巽为黄萱 示右 堂妹,许徽、许馥、许璧是黄萱 示右 夫家善化县(1912年并入长沙县)侄女,许馥、许璧后来分别成为范旭东、章克恭(长沙县安沙人,留学日本,后来成为了范旭东团队重要成员,大实业家)的妻子,许徽则成为了汨罗仇亮(民主革命家,曾留学日本)的妻子。许馥、许璧的哥哥许推是 许方吕、 黄萱 示右 兼祧 子。 据1922年版《许氏族谱》,许推有一妹妹过继给黄萱 示右 ,可能是许璧。 范旭东、章克恭对黄萱 示右 “以岳母视之”(见章克恭之子章执中文),黄萱 示右 等创办的“影珠女学堂”,后 易名为“私立隐储女子师范学校”, 范旭东、章克恭都是校董,均为其捐款。《长沙县志》载:“民国10年(1921),因战乱经费困难,停办 女子师范,改为私立隐储女子初级职业学校。 校董章克恭捐出安沙夏湾(按:今安沙镇和平村下湾)私宅,开设 隐储分校。”

范旭东与许直以及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1900年武汉自立军起义事泄,范旭东与兄长范源廉一起出走长沙,是陈其殷连夜赶来报信,许直、何琳荪(何绍基之孙女)夫妇变卖首饰、衣物赠送200两银子作为路费、学费。许直秀才出身,曾留学日本,是湖南第一女学堂、许氏育才学堂、修业学堂(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湖南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范旭东的妻兄许推,也是修业学堂的创始人之一,当过该校校董、工业部部长。范旭东对许直的义举一直很感恩,在1937年与湖南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修业学堂1934年之定名)合作设立水稻肥料试验区,并派专家前往指导。目前,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档案里面存有1937年的实验报告与照片。

“永久黄”团体里的长沙县人 

范旭东用人强调唯才是举,其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亦举贤不避亲。

许馥出自善化奎塘许氏。许馥的堂兄许绍周,堂侄许复七、许孕六、许滕八、许杏村等,都是从外国学成归来的将才,辅佐范旭东创业,可以独当一面。久大、永利的股东李穆是许家的亲戚,也是范源廉在时务学堂的同学,当过长芦盐运使,长期帮助范旭东创业。

范旭东与余啸秋、阎幼甫、杨运珊、李倜夫、萧豹文、陈沧来、李国钦、龚饮冰、李承干等人有“同乡之谊”,存在着互爱互利、共生相保的道德基础。因此他们互相信任、忠诚,乐意追随范旭东一起干事业。

余啸秋早年在老家长沙县大苦竹坳余氏家族创办的义学读书。阎幼甫是长沙县罗汉庄人。萧豹文,长沙县人。李倜夫,即李昶,长沙县人。陈沧来,长沙县人。余、阎、萧、李、陈都是负笈海外,学成归来后,成为“永久黄”团体里忠臣良将。余啸秋管财务、商务外交,阎幼甫管内务、《海王》旬刊,是范旭东的左膀右臂。李倜夫在抗战时期留守上海租界,保全了永利的财产和文件。陈沧来在1929年出版有《中国盐业》,为盐业改革鼓与呼。据曹典球庚寅(1950)未刊手稿《挽萧豹文》的“先伤死友艰危托”句下“自注”云:“范君旭东、余与君皆至交也,闻临终时以久大事托。”据李肖聃《题萧豹文记念册》,萧豹文立久大、永利两公司,可知他是范旭东早期的追随者,被认为是久大、永利的创始人之一。1951年10月7日,永利公司第十八届董监联席会议认为,“萧先生生前为久大董事,在本公司创立初期,协助范故总经理擘划推进本公司一切业务,厥功至伟”。萧豹文的儿子萧健,由范旭东办的黄海社资助出国留学,是中国宇宙线物理的创始人之一。

杨运珊是长沙县清泰都(今属开慧镇)人,长沙私立楚怡工业专门学校本科毕业,经在北京农业大学当教授的堂叔推荐,1924年投奔范旭东,从技术员干起,逐步成长为专家,得到了范旭东的信任,在抗战中负责在东南亚抢运设备。

李承干是长沙县清泰都葛家山人,留学日本,长期担任金陵兵工厂厂长。 李承干、范旭东是好友,李承干参加了范旭东的追悼会。 1948年,为了实现范旭东遗志,李承干辞去公职,来永利南京铔厂当厂长。

范旭东与李国钦 

经章克恭介绍,在纽约华昌贸易公司的李国钦与范旭东相识。 李国钦是长沙县暮云镇洋桥(今长沙市天心区)人,曾留学英国。他从事中美贸易,曾任华昌贸易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美国华人协会副会长、美国罗斯福总统顾问。 最初帮永利购买碱厂设计图纸、设备,推荐余啸秋参加永利,推荐侯德榜、孙颖川、李佐华三位技术大师进永利制碱,协同解决技术难题。到后来 李国钦 成为股东,当过永利董事长,是范旭东的重要伙伴。

范旭东与龚饮冰、 李维城

1943年,范旭东即考虑成立一家民营银行。当时没几个人晓得龚饮冰是地下党员,他直属周恩来秘密领导。龚饮冰是长沙县人,是范旭东的干将萧豹文的表亲、同学,在萧豹文的介绍下,他与范旭东、何廉多次会谈,对“永久黄”团体创办银行表示赞同,同时考虑到隐身银行业更便于掩护秘密革命活动,有心参加。报组织批准后,他毅然投资了这家银行。

范旭东将这家银行命名为建业银行。范旭东的堂弟、永利骨干范鸿畴(曾留学美国)出任总经理。

1944年6月1日,建业银行正式开业。 1945年1月,建业银行召开董事会,改选 长沙县脱甲三塘冲人、 常务董事、 资深 银行家李维城代理董事长,龚饮冰代理总经理 其后 由范鸿筹任董事长,龚饮冰任总经理。

显然,建业银行既为范旭东筹集资金提供了帮助,也掩护了共产党从事秘密工作,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积累了经费。解放后,龚饮冰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李维城 曾任建设银行董事长。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