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16:01:40
在湘潭寻访久违的零食,更像是一场怀旧的旅程。深藏于老街的药糖、生油月饼、小花片、酸枣糕……这些小零食都会勾起我们的回忆。而说起药糖,湘潭本地人只认定中路铺的牌子,中路铺药糖有着近300年的历史,鼎盛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作坊一度达到七八十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记忆中的味道。
(一)
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是京津地区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原始配方多针对换季上火引起的常见杂症有显著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在换季时,近代天津人普遍食用,并俗称为“药糖”。它原为宫廷中的药膳食品,后来流传到了民间。
药糖是将中草药加入糖中一起熬制而成的传统食物。药糖通常是通过在熬制药糖的过程中添加茶膏和多种中草药材料,并将糖熬制成坚硬的勺状后,倒在干净的青石板上晾凉。待凉后,将糖块搓拉成条状并切割成小块,制成了食疗糖果。药糖的主要成分包括砂糖、薄荷、茶膏、姜、黄芪等。通常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药糖具有提神醒脑、清除异味、促进消化和消食去火等作用,通常可用于缓解咽喉干涩、口干舌燥等症状。
(二)
中路铺药糖,又叫抄片子芝麻糖,它以优质大米、小麦、芝麻为主要原料,辅之以冰碱、熟石膏、茶油,经10余道工艺精制而成。
中路铺药糖,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麦芽经过糖化发酵制作而成的。把大米与搅碎的麦芽煮熟后,一起放入储藏罐内发酵,发酵过程大约要持续两天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与酿酒的过程十分相似。发酵后,就会形成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就是麦芽糖。
饴糖在储藏过程还有大量的水分,将饴糖放到锅内,用大火熬制,去除多余的水分,等到黏度合适的时候,才能将饴糖出锅。除掉95%的水分,留存5%的水分,这样制作出来的糖口感才不会过硬。
紧接着将饴糖放到机器上拉扯。拉扯饴糖是制造药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充分拉扯的饴糖,口感才更加松脆。拉扯的同时,还要往饴糖上加碱。
饴糖拉扯后,再用机器挤压成薄饼,然后切成长约9厘米,宽约3厘米的薄片。冷却后,药糖的雏形就已经出来了。将切好片的药糖放到蒸汽柜里,蒸到药糖表面有些快要融化的时候,就有了黏性,再往药糖上撒上熟芝麻,药糖就做成了。
(三)
中路铺药糖其外表浅黄发亮,厚薄均匀,甜脆可口,具有“润肺、滋阴、健胃、消食、化痰”等药用效果,据传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是湘潭地区中秋节传统小吃。至今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清朝康熙年间,中路铺不仅是一块人杰地美的风水宝地,还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驿站,当官和经商的歇脚客人特别多。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名师高厨来此做生意。这其中就有三位先师,一个叫眉公先师,一个叫雷公先师,一个叫麻姑先师,三人决定举行一次美食比武大会。大会当天,来了许多人,整个会场上黑压压一片,大家都在猜测谁能赢得这场比赛。眉公做蒸酒,香气四溢。雷公做豆腐,外酥内嫩。麻姑先师做的药糖,薄脆爽口,特别受到了在场的老人和小孩的欢迎,因此麻姑先师胜出。麻姑先师夺得桂冠后,便在中路铺的街上开办起了药糖制作作坊,并在这一带传授药糖的制作方法,大量炒制药糖,使得这里的药糖遍及家家户户。而眉公先师则搬到了石坝,继续销售他的蒸酒。雷公先师则去了花石,继续制作豆腐。所以,湘潭石坝的蒸酒、中路铺的药糖、花石的豆腐成了湘潭人津津乐道的传统食品。
中路铺药糖,1986年2月获湖南名、优、特、新食品“芙蓉奖”。2016年4月,中路铺药糖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2年10月,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范焱
三审:丁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