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扁平化治理,老城区焕发新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05 15:50: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韦波

2022年4月,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在全省率先开展扁平化治理实践,同年7月全区铺开;2023年5月,雨湖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

雨湖区是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通过扁平化治理实践,老城焕发新生机。

一些闲置或低效运转的建筑、厂房,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也影响城市形象,如何让“沉睡”资产活起来,成为雨湖区急迫要解决的问题。

扁平化治理,成为破题关键,成了基层财源的“重要动能”。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盘活闲置资源等,基层的造血功能被激活,雨湖区的经济发展闯入新赛道。

闲置资产用起来,“小麻雀”栖上“摇钱树”

雨湖区广场街道南盘岭社区甜蜜园小区共有105户业主,是微型小区。但曾经的甜蜜园并不甜蜜,小区基础设施破旧、环境脏乱,路面污水横流、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2020年12月,甜蜜园小区原物业公司撤出,小区管理陷入瘫痪。

2021年初,在社区协调下,小区选出由6人组成的业主委员会,自愿免费承担起小区物业管理。不仅小区绿化、保洁、公共设施建设发生明显变化,还利用内部空间相对宽敞的条件对外来车辆适当收费,一年下来的盈余达到了3万多元。

一个“免费”一个“收费”,小区闲置资产用起来,业主年年有“甜蜜分红”。

针对老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多的问题,雨湖区创新推行有偿服务,聚焦开放式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者食堂、停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楠竹山镇成立政企融合的“江楠管家”公司,在高效服务居民的同时,有效扩充基层财源。以点带面全域推行,截至目前,雨湖老城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收费率达45%。

此外,雨湖区已建设运营9个社区学校、3个社区食堂,精准服务群众之余,还拓展经济功能。通过用、售、租、融“组合拳”,盘活社区“小麻雀”闲置资产,取得盘活收益3.69亿元。

沉睡土地活起来,“废厂房”变身“聚宝盆”

最近,雨湖区先锋街道建新村里“新动作”不断,最让村民关注的莫过于闲置多年的原南岭化工场地的危房被拆。

这处土地是村里的集体资产,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这里将新建一家酿造基地,预计年生产白酒1000吨。

这一变化,可以说是老百姓自己“策”出来的。

2021年,建新村以深化扁平化治理实践为抓手,将村里老党员刘巧云家打造成百姓议事“红色茶馆”,积极组织茶话会、民情恳谈会。

“其他村(社区)都在发展产业,建新村也不能落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卢新阳,在“红色茶馆”抛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话题。

村里4处闲置厂房如何盘活?诸多提议让卢新阳眼前一亮。恳谈会的第二天,他立马找到村里乡贤满坛福酒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志伟洽谈。

经多次上门沟通、争取多方支持,最终陈志伟将厂房选址在建新村,不仅盘活闲置土地,还新增了就业岗位。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农民创业致富的“探照灯”,农村长治久安的“压舱石”。

雨湖区结合扁平化治理实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利导,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探索并形成产业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股份合作、乡村服务等五大发展模式,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鹤岭镇龙安村利用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仙女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目前全村有农家乐22家,家庭农场5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长城乡羊牯村则采用“引凤筑巢”模式,由村集体免费提供土地入股,投资方出资修建厂房,之后每年向村集体缴纳15万元分红,25年后土地及厂房等固定资产回归村集体所有。这样既减少村集体前期投入,更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这样的例子不断涌现。雨湖区以五大模式为主体,通过“以点串线带面、抓两头带中间”方式推动先富带后富,2023年新增经营性收入过百万村18个。

数字技术动起来,“老传统”插上“新翅膀”

4月中旬,春耕春管关键期,雨湖区姜畲镇青亭村智慧化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无人驾驶插秧机……各种代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手段不断加入田间劳作,“智慧农业”在春耕春管中“大显身手”。

“通过水位水质监测站和气象环境监测站,可实时监测水稻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水肥等,准确掌握水稻的生长环境变化及长势状态,制定精准生产策略。”该村一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芳说,有了科技支撑,种田也能“一身轻”。

早在两年前,雨湖区开展扁平化治理实践之初,便明确治理清单化、精简化、精细化、多元化、智慧化“五化”的重点任务。通过构建“一局、一公司、一平台、N应用”总体架构,雨湖区持续深化与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驻区单位合作,打造5G食用菌产业园、金都新经济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亮点。

5G食用菌产业园运用数字技术,帮助当地村民建设“5G智慧小菇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5G系统进行实时精确控制和远程技术指导,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食用菌的智能化、标准化种植,进一步盘活了当地闲置农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经济强劲赋能,2022年,雨湖区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首批隐债“清零”县市区等20余项国省荣誉,10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获奖数量排名全省第三。2023年,该区成功入榜全国创新百强区、高质量百强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第二批全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

责编:曹漾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