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往事

    2024-06-14 09:00:56

文|贺辉才

苏仙岭位于南岭中段,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之地带。可谓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南北延伸,纵卧在郴州市之东面,郴江绕着苏仙岭向北流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苏仙岭原名牛脾山,后因一个美丽传说改名为苏仙岭。西汉文帝时,一个叫苏耽的郴人,鹤覆鹿乳,长大后,善医术,考敬母亲,为民治病,后有仙缘,选择了这座古松遍山,翠竹满坡,山泉流响的地方,在此修道成仙。从此,此山改为苏仙岭而被外界而熟识。

我登过不少的名山 而次数最多的是苏仙岭。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确是这样。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苏仙岭下的大学学习生活了三年,除了寒暑假,差不多每天清早皆要爬苏仙岭。

每天起床钟一响,我就迅速起床洗漱,然后相邀同学晨跑,其路线为出校门往南两百米左右,再向东几百来,进入苏仙岭山脚,再往里跑,过溪流上的桥,到达山庄,再爬山,爬至白鹿洞,站在两只白鹿旁稍作休息,伸伸手臂,蹬蹬腿,弯弯腰,活动活动全身,并在附近的一棵树桩上踢脚。

接着继续爬山至三绝碑。然后坐下来,开始晨读。天天如此,即使有小雨也坚持不懈。这是读书的绝美地方,晨雾在山涧弥漫,晨光依稀穿过竹林,小鸟啁啾,泉水流响,读书声与这些动听的声音相应和。那时的苏仙岭是全天候开放的,前来晨练跑步的络绎不绝。只要看看当时那些青年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锻炼的情形,就会想起当时流行的一首歌《我们是八十年代新一辈》,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每到周末,相邀几位同学爬苏仙岭山顶。由白鹿洞至苏仙观,共登1760级台阶。从三绝碑往上这一段很陡峭,茂林修竹,此间有一半山亭,亭边是一大片竹林,这是一丛一丛的竹子,竹子散开遮雨挡日,竹丛下铺满了厚厚的竹叶,特别是大热天,躺在上面惬意极了。

在半山亭歇歇脚,在竹林休息一下,再往上爬,穿过公路,继续攀登,来到景星观、八字铭、升天石、望母松、苏仙观。苏仙观立于苏仙岭绝顶,分上、中、下三个,两边有偏殿。在唐代,苏仙观已是香火鼎盛了,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每当晴日,万里无云,站在苏仙观平台往下俯视,郴州市全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真正声名鹊起是宋代几个大文人的加持。我记得老师讲秦观词的那节课,是带我们到苏仙岭三绝碑现场,边观摩边讲课,让我们了解了三绝碑的来历及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从白鹿洞拾级而上,约100米,有一圆柱绿瓦,翘角飞檐的护碑亭,亭内有一块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块摩崖石碑,就是“三绝碑"。

所谓“三绝碑”就是秦观的词、苏轼的跋、米芾的书法。秦观,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被贬到郴州时写下了这首《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描绘了他在郴州旅舍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悲伤,写景很美,抒情很悲,语言天然去雕饰。 被苏轼称为“绝妙好辞”,并题写在扇面上,并在秦词后题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时常缅怀故友。米芾见到苏轼的扇子,把秦词苏跋抄录了下来,辗转传到了郴州。南宋咸淳二年,时任郴州知军邹恭,刻了三绝碑原碑,并做了拓,刻在了苏仙岭之白鹿洞上方的大石壁上。可南宋之后,三绝碑隐没了。

单泽周教授曾跟我们讲了重新发现三绝碑的故事。

1960年3月,毛主席来南方考察,接见了时任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毛主席2次问到了三绝碑的保护情况,并详细讲解了三绝碑的历史背景及该碑的艺术价值。陈洪新书记专程去了郴州师专咨询单泽周教授,单教授带路与陈书记一行来到苏仙岭白鹿洞上面,拔开荆棘權木,找到了悬壁上的三绝碑。从此,尘封七百年的三绝碑重见天日,并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女排与苏仙岭也有渊源。中国女排通过多地考察,最终选择郴州作为训练基地。其中一个原因,这里有一座苏仙岭。当时把女排基地训练场馆生活设施安排在北湖公园,而苏仙岭既是女排队员体能训练的场地,也是女排放松休息的地方。

每天早上,女排们沐浴着晨风,步伐矫健地跑在通往苏仙岭的山路上。女排们个子高,一路跑过来,市民们自动让道,并肃然起敬,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郎平、孙晋芳、张蓉芳、杨希等队员还频频地向行人招手。1980年、1981年连续两年在郴州基地集训后,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此后创造了“五连冠”。中国女排先后20次来郴州集训,每次皆要到苏仙岭,苏仙岭成了女排基地的重要场地。

其实,上苏仙岭有三条路可通苏仙观。一条是从山脚郴州旅舍白鹿洞三绝碑半山亭再往向到达云松登山石,登上苏仙岭。一条是公路呈之字形绕山而上。还有一条就是往北几百来有一条比较宽的石板路,曲曲折折往上,大概在半山亭上面与第一条汇合。

记得当时也一件事也值得一提。那就是在这条路上拍摄电影巜山道弯弯》,取景了不少镜头。看拍电影,当时算作新鲜事。正好是周末,我们很多同学都在苏仙岭,听说逗拍电影,皆赶过去看。有些同学比较幸运,当了群众演员,过了一把演员瘾。大部分人只是翘首以望,知道有这回事罢了。

苏仙岭这座名山,现在已打造成四A级旅游区,完善了很多设施,也有了索道,方便了游客。但于我而言,那些往事更让我印象深刻。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