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德 大众卫生报 2024-06-17 09:54:57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卫生健康系统特别是公立医院要全面贯彻落实这些精神,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医护人才。因此,强化立德树人,加强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是推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明晰医德医风标准
优良医德医风的标准是什么,应该从多个维度去考量。首先应该对照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即“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优良医德医风最基本的标准。2020年以来的三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艰辛历程,凝心铸就了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优良医德医风的更高标准。另一方面,做为一个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不管其政治身份和职务职称如何,都应该符合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符合这三个方面标准的医护人员,可称为具有优良医德医风的新时代医护工作者。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医疗卫生领域是一个非常高尚道德的行业,医护人员应该是一个普遍性尚德崇善的群体。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人员数量非常庞大、覆盖人群广泛,医护人员个体之间的思想差异、素质差异、观念差异仍然不小,导致其相互间对医德医风的坚守和遵循,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甚至难免有极少数医护工作者遗失初心、道德失衡、行为失偏。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诊治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对医护人员践行医德医风的行为难以全面监管和客观评价,在推动优良医德医风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弱项,包括:少数医护人员对践行优良医德医风认识不足,主动性、自觉性不够;适合一线医护人员的践行优良医德医风的教育方式不丰富、课程体系不足;彰显优良医德医风这一无形资源的有形载体不足;优良医德医风缺乏科学具体的衡量标准。
■几点工作建议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必须树立系统思想、创新思维和务实思维。在当前中央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总体框架下,强化大抓基层的导向,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面纳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框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的作用,将缺乏有形有效抓手的医德医风建设融入到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工作中,以党建带动行风建设,以党员带动群众,将是直接、有形、有效、有力的重要思想和措施。重点应做好五个方面的融入文章。
创新方式方法,融入党员教育。中国共产党的磅礴伟力源自于每一个党员汇聚的共同价值观和集体意志力。优良医德医风的建设首先要通过党员教育将其转化为每一个普通党员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作为一个党员基数大、覆盖广的大党,在党员教育过程中,既要守正,又要创新,既要遵循共性,又要尊重个性。一是要创新开展课程研发。根据不行地区和行业特点,结合实际对优良医德医风进行精准解读和生动诠释,开发一批以“优良医德医风”为主题的适合不同层次医护党员学习的党课,加强各个层面的师资队伍的培养,切实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贯穿到培训课程中,全面提升教育效果。二是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针对部分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普遍存在阅历较浅、生活磨励少、革命感悟不足等特点,可探索开展“让听课者去讲课,让受教育者去教育”这类“逆向式”党员教育模式,通过反向输出的方式,推动年轻党员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深刻领悟。三是创新举办示范培训班。善于和注重把党员培训班办成精神磨励班、医德提升班、作风感悟班、能力拓展班,让党员多维度获得成长,大力提高党员教育的趣味性、生动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着力见效提升,融入支部建设。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必须按照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全方位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和常态化支部工作中,将医德医风建设与基层党支部建设融合为一体,才有可能落地见效提质。首先,要按照“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标准,在支部发展规划、制度制订、阵地建设等各方面,融入优良医德医风建设的行业元素,建设标杆型阵地,打造规范化、示范性支部。其次,在支部委员的选配上,落实任前考察制度,以日常表现为主,将政治品质、医德作风、敬业态度、医患关系作为重要标准,关注其带头表率作用,选优选好支部班子。再次,在组织生活上,将优良医德医风与主题教育、常态化党性教育相结合,利用“三会一课”和支部会议,定期开展主题讨论、座谈分享、学习研讨,将理论学习、政治教育、作风建设、医疗提质结合起来,真正把优良医德医风建设渗透式融入到基层工作方方面面。
传承优秀优良,融入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不仅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应该是优良职业道德的主力军,必须让优良医德医风的传承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标签。在党员发展上,围绕“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思路,大力推动优秀党员带新党员成长,专家党员带青年骨干进步,通过“一帮一、一传一”的模式,让专业和医德同步传承,让党性和素质同步接继,使医德医风传承更有形、更可感、更有效,实现一代影响一代、一代接力一代。在干部使用导向上,坚持将“忠诚担当”作为核心标准,注重在“战场”选人、在“赛场”看人、重实绩用人,突出政治素质、群众公认和实绩突出的衡量标尺,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正确的成长观念,激发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要突出复合型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看重综合性素质和能力,通过创新性强化培训、能力拓展、挂职兼职、跟班实践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政治过硬,道德优良,专业精益,善抓管理,善谋发展”的优秀人才。
引领时代风尚,融入典型表彰。先进典型是精神向上的标杆,党内表彰是激发优良品格、激励前进动力的有效方式。恰当的优秀典型表彰和推介工作,既是对优秀者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全群体的有效引导。在表彰对象的确定上,要坚持政治标准,从优良医德医风传承的视角,深度挖掘其优秀品质和可贵作风,诠释其特殊品质和贡献价值。特别是要更多的向那些坚守初心、不怕艰辛、无私奉献且长期扎根基层、扎根一线、默默无闻的党员干部倾斜。在表彰方式上,除了必要的物质奖励,可创新更多方式方法,多做结合文章,将优秀党员干部的表彰与培养培训、红色教育、红色体验活动等融合,实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宣传推介上,注重发挥先进典型带动效应,通过组建高水平宣讲团、分级分类巡回宣讲、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方式,带动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同时,要善于借助各类平台优势,大力拓展宣传渠道,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创造优秀文艺作品,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式宣传,激发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凸显常态评价,融入绩效评价。针对优良医德医风建设缺乏衡阳标尺这一难点,更多地将其融入到业务发展和绩效考核工作中,通过实际工作指标和系统性评价体系,推动优良医德医风建设的量化、实化、转化。一是全面融入民生服务。以群众满不满意、群众高不高兴、群众认不认可为标准,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和数据监测,推动优良医德医风建设在群众工作和民生实事中的落地和转化,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增强广大党员的价值感,实现工作与精神的双促进、双提升。二是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推动业务工作、绩效目标与基层党建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真正构建基层党建与业务发展一盘棋格局。三是纳入述职评议体系。探索党员管理积分制,合理设置评价指标,把隐性的思想政治标准转化为显性的常态化评价。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增强全盘统筹和整体规划,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精神推动优良医德医风建设的落地,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考评。
优良医德医风滋养了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也为公立医院发展和群众健康福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优良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只要全体医护工作者和医疗卫生行业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主动自觉地弘扬和践行伟大抗疫精神等一系列高尚道德,必能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长沙市计划生育科技服务中心 黄伟德
责编:梁湘茂
一审:梁澎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