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24-06-19 16:39:15
1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会上介绍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有关情况。规定的出台和发布会的举行,传递出相关部门攥指成拳严惩网暴的坚定决心、多层次保护网民权益的明确信号。
轻轻一个回车键,掀起一场场“按键伤人”的网络暴力,就像一把把无形尖刀,刺在受害人心上,无形却足以致命。攥指成拳,严惩网暴,保护网民合法权益,维护网络良好秩序,是广大网友的热切呼声。
近年来,网络普及率稳步提升,网络与现实社会互融共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暴力也日益引发公众关注。
2020年11月,重庆“姐弟坠亡案”发生后,孩子的生母陈某某多方奔走,为被残害的两名幼子追讨公道,有网民无端指责陈某某是在“消费孩子,蹭孩子流量”,还跑到陈某某的直播间肆意谩骂。
今年2月,江苏陈某某为博取关注,将从社交平台下载的图片与某热点事件中女教师的照片进行拼接,并配以不当言论发到网上,引来大量网民对女教师的非理性辱骂。
一件件案件中,网暴就像从隐秘角落里,射出的一支支冷箭,给当事人带来难以治愈的伤痛,甚至是致命伤害。
有的“人肉搜索”,侵犯隐私,引来无端骚扰;有的谩骂侮辱,编造谣言,贬损当事人人格名誉;有的移花接木,造谣诽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
网络暴力的伤害,远不止这些案件。许多隐性网暴,让很多网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干扰,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
一段时间以来,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措施,开展专项行动,推动网络暴力整治走上法治化轨道。
2022年,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集中整治网络暴力行为。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强化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
这次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公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是我国首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公布的反网络暴力专门立法。规定提出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从网络暴力信息的发布、传播、扩散等多个环节,全流程、全周期预防整治网络暴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规定明确和细化了相关治理主体,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等关键主体的责任义务。
规定要求,主体对网络暴力信息要预防预警、及时处置,对用户权益保护等,规定也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尤其是要求相关治理主体“优先处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暴力信息的投诉、举报”,网民评价说“格外暖心”。
针对网络匿名机制可能带来的“恶语无代价”,此次规定明确: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推动真实身份验证,有助于督促网民合理合法发表言论,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将于8月1日施行,社会公众寄予厚望。
依规依法治理网络暴力,关键在落实。
相关治理主体特别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等关键主体,其主体责任的履行,显得尤为关键。摒弃“黑流量也是流量”等片面的考核体系和运营规则,避免平台沦为网络暴力信息传播的渠道,而是成为传播正能量、壮大正能量的空间。
治理网暴,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结股成绳、攥指成拳,形成强大合力。
这次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规定,就是释放综合治理的强烈信号。清朗的网络空间,离不开政府、平台和网民各方的共建、共治、共享。
加大《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的宣传引导,让这一规定深入更多网民的内心。同时,平台要把细化规定、严厉措施,适时推送告知用户,让各类网络活动参与者知戒惧、守底线,自发养成、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
责编:施泉江
一审:施泉江
二审:邓晶琎
三审:蒙志军
来源:新华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