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革命老区平江,借力民营经济迈向产业新城

徐典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19 21:31:5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经营主体突破8万家,诞生上市企业1家,税收过亿企业2家,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率达62%……

作为岳阳唯一县(市、区)代表,平江县委书记李勇在2024年岳阳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做典型发言。平江民营经济发展答卷让人艳羡,迈向产业新城的经验引发热议。

革命老区平江,凭什么?

挺进十强,把牢民营经济发展方向

说起平江,如今人们的第一印象是革命老区,这里走出过52位开国将军;这里还是酱干、国民小吃辣条的发源地。

平江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发展壮大做优民营经济,让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目前,平江成立由县委书记李勇、县长彭方建任双组长的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解决重大问题。平江坚持“1376”总体思路,定下“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奋斗目标,逐步构建“一主一特多优”产业体系。

为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平江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工作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2至3家民营企业,常态化开展“企业家沙龙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党建引领,平江通过单建、联建、派员指导等方式,推动建立民营企业党组织 207个;平江县委组织部和工商联牵头深入开展“党建联建·产业联盟”牵头的“万企兴万村”等主题活动,确保两个覆盖有形有效。

平江举办民营经济人士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开展“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引导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还将100余名政治过硬、表现突出的民营经济人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

平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民营经济的“种子”在革命老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平江民营企业规模加快扩张。全县拥有各类企业13983家,其中,“四上”企业910家,“四上”民营企业899家、占比达98.8%。2023年,该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098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12714家,占比97.1%。

助凤还巢,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今年,是平江人周劲松从事食品行业的第34年。

周劲松的老家是平江县三市镇,当地制作酱干、火培鱼等乡味的技艺几乎人人都学、家家都会。他也继承了父辈的手艺和匠心,把传统酱干做得香浓味美,创新酱干的辛辣风味更是独树一帜。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周劲松在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自建劲仔小鱼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成为平江开启“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首批企业家,劲仔食品则是平江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首批重点项目。

10多年来,劲仔食品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推广等多个环节发力,不断建链、补链、强链,成为岳阳全市千亿食品产业链发展的“领头羊”。

助凤还巢,平江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建立企业家沙龙、联企帮扶、清风护企等8项机制,今年及时帮助解决要素保障、子女入学、疾病送医等问题100多个。

平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提速 65%,“无证明城市”建设获评全省“揭榜竞优”优秀成果奖;

聚焦法律宣讲、执法监督、案件办理,全方位全天候护航企业发展,今年已办理相关案件 29 件;

定期评选“杰出平商”“优秀人才”,表彰民营经济人士 136名,同时大力宣传典型事迹;

近年来,平江县把加强乡镇(街道)商会建设作为推动工商联工作向基层延伸,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创新点、突破点,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与乡村教育、“万企兴万村”、“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公益慈善等工作深度融合,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赋能。目前,全县成立了乡镇(街道)商会25家,覆盖率达100%,建立异地商会8家。

完善全员招、全域招、全面招工作格局,制定真金白银优惠政策,持续开展“迎回建”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亲商、爱商、重商的浓厚氛围……

人才是的第一生产力,好的营商环境是强磁场。

平江每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先后引进院士6人,省级专家72人,培育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62人。

目前,平江已支持帮助企业建成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改,新上技改项目40个,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94家。

平江支持692家实体企业融资64.98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潇湘财银贷、创业担保在保余额8.1亿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率为49.64%。

引凤回巢,反哺家乡。

137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6.8亿元,实施项目167个;民营企业家带头募集教育基金2.17亿元,资助困难学生4097人……

第三届岳商大会上,周劲松等5位平江民营企业家获评岳阳市杰出岳商,1家企业获评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从有到优,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平江,中国辣条之乡!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让平江县的大豆减产,导致大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麻辣酱干作坊难以维持经营。

当年,创业失意的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聚在一起,在考察市场后,他们嗅到食品行业的商机。

结合平江人做酱干的经验,他们在酱干的基础上用面粉代替豆粉,在一台生产米线的挤压熟化机器上进行创新,生产出条状胚体。在风味口感上,他们延续平江人喜爱的“麻辣”口味,在辣条胚体中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盐、植物油等佐料,创新发明辣条。

平江是“辣条发源地”“中国辣条之乡”“中国特色风味食品辣条核心产区”。全国600多家辣条企业中,平江籍及关联企业占90%,平江人在国、内外从事辣条产业人员已超过10万人。县内有辣条企业118家,年产值200多亿元,占全国辣条产业产值的三分之 一。

民营企业如同星星之火,把平江熔炼成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上的重要代表,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造了平江的产业新城发展好故事。

2024年岳阳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平江的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新金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湖南南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家民营企业上榜。3家企业获评“十大纳税功勋民营企业”,1家企业获评“十佳最具社会责任感民营企业”,3家荣获“优秀民营企业”,3名企业家荣获“优秀民营企业家”,4个商协会被评为“优秀商协会组织”,9名企业家获得岳阳市首批“企业家绿卡”。

平江紧扣岳阳市委“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确定以休闲食品为主导产业、文体旅游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定位,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为了调优园区布局,平江统筹考虑园区现状、交通条件、发展来势等因素,科学规划“一园三区”布局,“三区”分布东、中、西方向,让企业进园区有更多选择。

目前,民营经济产业在平江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辣条、鱼仔、山茶油、豆制品等为主的绿色休闲食品产业链,以云母纸、云母板、云母带等为主的云母加工产业链,以LED电子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石膏建材、装配式建材为主的新型建材产业链,先后培育了劲仔食品、麻辣王子、山润油茶、方正达电子、金凤凰建材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做优做强民营经济,革命老区平江迈向产业新城!

平江县委书记李勇表示,平江将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一以贯之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全力以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好业绩为“七个岳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