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刘月娥: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梦——评舞剧《咏春》

  湖南文联   2024-06-20 11:06:27

编者按: 由韩真、周莉亚共同执导、冯双白担任编剧的舞剧《咏春》,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为立意,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象,以“扶弱小以武辅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凝聚人心、弘扬民族自信;同时,植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及人文风貌,紧扣时代脉搏、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的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每个人心中都有英雄梦——评舞剧《咏春》

文丨刘月娥

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咏春》以“舞”演“武”。《咏春》将于6月21日登陆梅溪湖大剧院的舞台。这部诞生于岭南的咏春拳,在描摹武林世界的同时,更是在向我们传递武术精神:“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

舞坛双子星周莉、韩真执导的舞剧先后登临梅溪湖,如果说《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对民族大义的诠释、《只此青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意“图解”,那么《咏春》,从某种意义上是江湖侠义的精神传承。

剧场,镜内,20世纪50年代,叶问抱着咏春堂的牌匾在武馆林立的香港街道彷徨;镜外,20世纪90年代,深圳剧组正在拍摄电影《咏春》。编导以双线叙事技巧向观众呈现了不同时代的江湖人的“英雄梦”。江湖既是英雄的出生地,江湖便有了真实的江湖与理想的江湖之分。

演员们将生活动作舞蹈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酷炫的舞美呈现50年代的香港和90年代的深圳。两个时空的切换和穿梭,通过大型装置的拼移实现无缝对接。真实江湖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香港逼仄的街道,有肉铺、米行、凉茶铺、缝纫店等,也有耀武扬威、仗势欺人的街头小混混以及收受贿赂的警察,更有螳螂、太极、八卦等武林门派竞相争斗。

戏外,剧组在拍摄《叶问》过程中经费出现严重短缺,剧组陷入精神危机。剧组导演含泪解散拍摄团队,队员们生离死别的悲惨境遇令人潸然泪下。灯光师大春坚定地留下来,并竭力挽留剧组人员完成拍摄任务,他相信只要克服困难,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电影人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承受痛苦的过程也是不断接近理想的过程,只要灯塔还在,精神便不灭。

大春心中的灯塔,既是剧组拍摄好这部电影的理想,也是他个人对武术精神的崇尚。他在灯影下学着叶问的一招一式,希望自己像叶问一样成为英雄,只是他的英雄梦是成就拍摄团队,打造电影人的理想的江湖。而叶问的最初理想是让咏春馆遍及全国、享誉世界,从匡扶正义到传授全民强身健体的技能。叶问时代是时势造英雄,更多的普通人,是在理想与现实严重偏移时,依然在痛苦中坚守城池,这是普通人的非凡之处。

电影人的不平凡与叶问不平凡精神的契合,让这剧的双向叙事更加灵动。叶问的理想与电影人的理想,从英雄的宏观到平民的微观,诠释着武术精神的内核,也是编导在构思整部作品时的大局意识与个体情怀的舞武相融,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当然,真实的江湖里,叶问抱着咏春堂牌匾彷徨,而妻子正等待着油米茶盐。当叶问看到三个小混混在欺负肉铺伙计“猪肉荣”,出手便制服了这伙混混,并立马赢得了街坊邻居的另眼相看。他们对叶问的疏离感渐渐褪去,不仅要跟叶问学武术,还把各家的食物送到叶问家里。叶问的武侠精神在市井街巷终于拥有了阵地。这只是伏笔。

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荒年代,一伙地痞开始抢夺街坊邻居的粮食与钱财,并对他们进行施暴。叶问的出手激怒了他们,受伤的猪肉荣勇敢站起来替叶问挡枪而亡,而妻子也因思念故土离开了他,人生的至暗时刻,迫使他思考,咏春拳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武术不是一个人的武林,而是一群人的武林。当他摘下咏春堂的牌匾,走向广阔的民间,将武术无偿传授给更多的人,他才真正从小我走向大我,从中国走向世界。

整部舞剧无论从服饰的考究、动作的规范以及灯光音乐的选配、道具的精挑细作等,无一不都体现着主创团队和演员们对艺术的极致追求。灰蒙蒙而又浓重的色调,营造了一种复古和压抑的气氛。演员身着非遗手工制作的香纱衫舞风习习,观众好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

《咏春》舞台的场景布置,可旋转移动背景板灵活地在舞台上切割空间,有节奏地前后或左右移动。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布置不同场景,营造舞台表演的节奏,使之成为一种无声的表演内容。叶问在与各大门派比武时,身着黑衫的武者在黑灰色的移动背景板前后穿梭,若隐若现。背景板,是“武林”人的神秘面纱,令人窒息的紧迫感、压抑感扑面而来,将巅峰对决的“武林”大赛氛围感拉得满满。

蒙太奇的手法的运用让观众感觉在看一场精彩电影,如开幕时街头市民在固定的摊位上,每一个人都用动作交代了他们的身份,舞段的油画感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女子劳作的舞蹈“响云”,将非遗云纱制作过程放到舞台上,通过一段群舞艺术化呈现国家非遗制作工艺。将日常香砂制作动作,进行舞蹈化处理;动作节奏极缓、细腻、优美。这段丽人舞蹈是叶问妻子思乡成疾回乡,与家乡姐妹们欢快劳作的场景,也从侧面塑造了叶问不得不舍弃儿女情长,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孤独者的英雄形象。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