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地名故事|予园公馆

陈先枢     2024-06-20 15:38:08

撰稿/陈先枢

予园公馆位于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吊马庄巷1号。予园公馆是名医刘建勋的旧居,因刘建勋怀念其父刘贲予而得名。1938年,老宅毁于“文夕”大火。1945年,在被烧毁的原址上重建。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吊马庄巷(今无) 陈先枢摄

予园公馆所在的吊马庄巷位于小古道巷东北侧,为一弯曲小巷。相传关羽攻打长沙,从南门进城后,在这里歇马,把马栓在巷内一棵大树上,吊马庄由此而得名。2014年,吊马庄巷作为“棚改区”全巷被拆除,仅留“予园”公馆独立于空坪之中。

吊马庄标志碑(今无) 陈先枢摄

予园公馆是长沙市保存最好的民国公馆之一,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公馆围在青砖围墙内,大门由双重门框组成,外门框突出,砖砌拱顶;内门框用花岗石建造,三围凿有线条,门额上书“予园”二字。公馆为红砖平房,小青瓦,坡屋顶,中为厅堂,四角为伸出的厢房,呈对称形式。木地板,设有防潮层。前院内种植藤树,环境十分幽雅。其门联云:

流水带花穿巷陌;

归云拥树落山村。

周边房屋都拆除了的予园公馆 陈先枢摄

予园公馆内景 陈先枢摄

刘氏父子系醴陵人。刘建勋与护法元勋刘建藩(崑涛)、抗日名将刘建绪均为堂兄弟的关系。刘贲予、刘建勋都毕业于日本长崎医科大学,又曾先后担任过湖南陆军医院院长,都为筹建和建设湖南公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前身)作岀过贡献,并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社会影响成为两代名医。

刘贲予(1880—1930),字辅察。1898年4月考入时务学堂第三期内课生,为调送北洋学堂学生。1904年毕业于湖南将弁学堂。同年8月,与程潜、赵恒惕等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后改学医,考入长崎医科大学。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1911年毕业回国,适逢辛亥革命爆发,创建红十字队,任湖南举义军军医处长和陆军医院院长。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再赴日本,重入长崎医科大学习医。一年后回国,在长沙开设诊所。1915年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与湘军领袖密谋举义。1917年护法军攻下长沙,刘贲予任卫戍医院院长。192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并与湖南慈善总公会等一起筹建了湖南公医院,即今长沙一医院的前身。

刘建勋(1900—1995),字卧云,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考入东京医科大学。1925年毕业后,报考并被录取为庚子赔款资助的研究生,分配至长崎医科大学,在角尾教授领导下的第一内科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任湖南公医院内科主任。1930年任湖南陆军医院院长。为支援抗日救护,从1931年起,开办了5期高级看护训练班和五期军医研究班,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大批医护人才。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又设立了各拥有1000床位的益阳后方医院和常德后方医院,共收治伤员3500多人,任湖南陆军医院和益阳后方医院、常德后方医院三院院长,同时兼任湖南公医院院长。

刘建勋

湖南公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1939年湖南陆军医院南迁至广西桂林大圩镇。1940年随湖南公医院迁至湖南茶陵。其间,设在茶陵的湖南第二保育院有70多个孩子染上了麻疹,重病者被送往公医院,刘建勋组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孩子无一死亡。随着医疗业务不断发展,湖南公医院工作人员增至近百人,成为抗战后方我省东南地区一所较为完善的综合医院。1946年刘在长沙开设“卧云医院”,并任长沙市开业医师公会会长。

1949年9月,刘建勋毅然将卧云医院的全部药品和器械捐赠给长沙市立医院(今长沙市一医院),并参加该院工作。后历任长沙市一、三医院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内科分会副理事长,多届当选长沙市人民代表,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湖南省委顾问。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