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系列④|种出金色的未来:粟少春的身残志坚追光路

魏楚瑜 粟琦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6-20 16:40:04

魏楚瑜 粟琦

粟少春承包的稻田,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在常德市汉寿县沧浪街道老鹳树社区的千亩稻田里,种粮大户粟少春正组织20多名工人栽插早稻,三台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逐渐在稻田里整齐排列,将稻田铺上一层新绿。

近年来,汉寿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勤劳的先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金色的未来。粟少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不断扩大水稻种植规模,成立了种粮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构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益,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更令人钦佩的是,粟少春是一位二级重度肢体残疾人。尽管命运多舛,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成为一名引领当地残疾人及群众走向致富道路的“领头羊”。

粟少春(右)组织栽插早稻

粟少春出生在汉寿县岩汪湖镇水果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家境艰难。两岁时他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家境贫寒和医疗条件有限,他的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粟少春高位瘫痪,一度不能走路。到了六七岁,他才逐渐能蹒跚挪步。直到现在,粟少春还落下了脊柱侧弯颈脖强直的病根,腿都较常人小上一圈,走不了多久就要休息,颈部也不能随意活动。

2001年国务院28号文件同意进行粮食直补试点。在财政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2002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粟少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机遇,决定承包土地种植水稻。

粟少春在田间地里挥汗如雨

对于一个身体残疾的人来说,种植水稻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健全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播种、施肥、洒药、收割等环节,于粟少春而言,都不是易事。在那个资金匮乏、农业机械较少的年代,粟少春和妻子日夜连轴转,天天在稻里田间忙碌,全凭一身劳力在辛苦支撑。经过一季的辛苦,粟少春和妻子不知磨掉了多少皮,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才看到田里铺上了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他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创业过程中,粟少春也得到了乡亲邻里、当地政府和残联的鼎力支持。乡亲们自发地帮忙、当地政府和残联给予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使粟少春得以渡过许多难关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粟少春也积极参加政府和残联提供的免费农技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准备充足后,粟少春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置了一批农业机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年,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他承包了岩汪湖镇水果山村、沧浪街道老鹳树社区等地千余亩水田,其中200多亩属于“零散边角田”,全部种植双季稻,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成功后的粟少春始终铭记着社会对他的帮助,心怀感恩,积极回馈。他热心地帮助其他残疾人和村民寻找就业机会,不遗余力地推广优质稻种和现代耕作技术,让更多人受益。为将科学的种植方法传授给村民,粟少春还经常组织培训班,帮助村民提升种植技能,使他们的农田产出更加丰富。

在粟少春的带动下,村里的60至70人实现了灵活就业,其中不乏残障人士。他们通过开耕种机、搞运输等方式在粟少春的合作社工作,年底统一结算工资,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其中有十几位残疾人也在粟少春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粟少春(左)正在教乡亲们科学种植

粟少春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县级的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站在田垄上眺望着远方那金黄的稻田,粟少春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那片金色的稻田不仅是他辛勤付出的见证更是他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的生动写照。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