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感知的艺术——赵洪琦工笔画作品欣赏

    2024-06-20 21:37:08

赵洪琦一脸美髯,看去很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像是刚从哪个道观里走出来的道士。由于对他外貌的好奇,进而想了解他的作品。果然,通过对他作品的仔细阅读,还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悠悠游子心 浓浓故乡情

赵洪琦生长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永州,源远流长的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深深浸润着永州大地,不仅滋养了怀素、周敦颐、何绍基等本土文化大咖,也吸引了元结、颜真卿等一大批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潇湘大地,给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赵洪琦就是在这种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扎根并成长起来的。后来他离乡外出,但始终乡情难忘,于是每每借笔下作品来抒发他的思乡情愫,描述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

当我欣赏他的《故园春梦烟雨中》时,目光不由一亮。色调淡雅、明快,钛白设色的花朵,三五成群,作为近景占住画中主要位置 ,鹅黄加钛白点出花蕊,灵动,更显生机,苍劲粗壮的树干作为中景,增添了画面的厚实感。老树干从各个方向出枝,穿插有序,又不失整个画面向左上的态势,几枝淡枝叶,衬托出画面的空间和层次感。一只刻画精致的鸟站在树干的最上端,片片分明的肩羽、覆羽、飞羽、尾羽,像是鸟刚用喙清理过,脚爪不似平常画家描述的那样,紧紧扣住树枝或石块,而是平稳地站立在树墩上,显得轻松,更具温情。鸟的眼神里有一丝坚定,又有一丝期盼,远方一定是有它的牵挂,那是日思夜想的故园,也正是那回头远望的瞬间,让人感觉画外还有画,有不尽之意。

背景则用花青、钛青蓝、藤黄等多种颜色调和,渲染出淡淡的雾气,让背景的枝叶若隐若现,蓝中带点淡绿的冷色调,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整体感,更增添了烟雨的朦胧之美。

赵洪琦的作品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画熟悉的场景,但并不是实景写照,他抓住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最能打动自己的那一瞬间,用温情的笔触,一次次探索自己心灵深处未触及的情愫,然后给我们呈现一大批朴实无华,富有浓厚生活气息,让人心生感动的作品。

而以南瓜为题材的《秋之歌》《秋趣》等,则更加体现出了浓浓的思乡情怀。金灿灿的南瓜,布满虫洞的南瓜叶,憨态可掬。无论是毛茸茸的小鸡,或是轻盈盈的蚂蚱,都将秋天装点得更富诗意和情趣,仿佛重现了小时候的记忆,并将这美好的瞬间刻画在自己的心田。

赵洪琦作品,除了浓浓的乡情,更有一番湘南特有的文化韵味。

《家和万事兴》所描写的是湘南农家年味的一幅作品。画面以俯视的角度,描述了一座农家常见老屋天井,天井像一个巨大的窗口,给我们展示了一场普通人家的年夜饭。

一桌丰盛的佳肴,都是各色家常菜式,三个冒着火苗的大钵子火锅,预示着家庭的兴旺,酒和碗、筷已经摆上桌,太师椅,方凳、长条凳,围着大圆桌排开,画面中准备好了拐杖、气球,看得出这是一个有老有小、和睦祥和的大家庭,大厅柱子上,已贴好春联,圆桌的左下方,一壶烧开的茶正冒着腾腾热气,鞭炮绑扎在竹竿上靠在屋檐边,只等点燃鞭炮,一大家子就可入席开餐。

整个画面布局方正平整,几只鸽子,从右下、左上呈对角线飞出,右上两点钟方向又有三只鸽子向左上飞,既打破了对角线布局,又将整个画面向上拉伸,形成了整体向上延伸的态势,让方正的画面彰显出动感。 

破而后立 晓喻新生

赵洪琦是一位传统功底深厚的画家,他曾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原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师从国画大师潘洁兹、陈白一老师。多年的传统功底,已经让赵洪琦笔力遒劲,技法非常成熟,像《深秋余韵》《情定花开时》《秋之歌》,用没骨撞色法,渲染出斑驳的枝干,借助一些材料如盐、洗洁精之类的材料,泼洒在纸面上,让某些局部不能着色,形成肌理,营造出别样的效果。

如何深入传统,又如何走出传统,是赵洪琦一贯追求的目标。

传说苏东坡对画竹情有独钟,一次师生聚会时以画会友,大家提议画竹,其他人都是照传统画法,用水墨画竹。而苏东坡却用朱砂画竹,且画的竹子无节,大家都大惑不解。苏东坡反问:“你们为什么用墨画竹子,难道竹子是黑色的吗?”问得大家无言以对。苏东坡朱砂画红竹,体现了苏东坡不拘传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豪放情怀。

佛法中亦有“若不自知何得破?无破何谈可以立”的思想。

赵洪琦从传统中求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他用色大胆,不落俗套,采用矿物质颜料、高温结晶色及箔类材料,摸索出一套自己特有的用色方法,色泽亮丽而不俗,通透雅致而富有质感,使他的作品充满温情和内涵。

《又见山里红之一》,赵洪琦使用鹅黄、朱砂、曙红、大红等一系列暖色颜料,加以调和,让常见的映山红,披上了金色的叶子,花色透亮,层次丰富。在月夜的背景衬托下,红艳艳的花,金灿灿的叶,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让人感觉就是一束活生生的花开在你的面前,让人忍不住想去闻,想去采摘。

赵洪琦不仅在色彩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在结构上也力求突破。如《家和万事兴》让一个硕大的天井,将一桌盛宴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振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甜蜜的世界》则用放大的角度,表现一个菠萝蜜炸裂的瞬间,里面的果肉、黄丝清晰可见,一股甜意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绽放的美丽,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我站在这幅画的面前,有一种内心的震撼,像是看到了自己内心的东西,一个内在的“我”。通过画面可以与自己心灵对话。

惠能大师听五祖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种清净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人人都有的一颗先天纯良之心,只因沉迷物欲,心里塞满了各种事物,才使得自己的清净自性被埋没了。

赵洪琦的作品,就是通过最朴实的物象表达自我,他的世界充满阳光,灿烂,明媚,他的内心是充盈的,而且不为世俗羁绊,一直保存着他内心的纯真和美好。 

技以载道 探索生命本质

“以道御(通驭)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为:以道义来承载智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悟道比炼智更高一筹。

庄子《庖丁解牛》里亦有技进乎道的说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赵洪琦已不满足于技法层面的呈现,他在用心画画,用灵魂感悟。

秋天是画家们最钟情的题材,画家们通过对枯枝落叶的描绘,表达哀婉伤感、人生苦短的感慨。南北朝诗人庾信的《枯树赋》中的“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就是以树木枯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个体命运的感慨。

《古桐·深秋·生命》里,苍劲遒逸的枝丫,被满是虫洞、枯萎的梧桐叶遮盖,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生命在深秋的萧瑟与荒寒,几株细枝,几片绿叶,倔强地探出头来,一大一小两只刺猬蜷缩在一堆枯黄的梧桐叶里,可能是寻找食物累了,也可能是吃饱了在休息,或许它们正在为如何进入冬眠做准备,几处石块彰显坚实的大地,如同母亲的怀抱,孕育着无限生机, 传达出对生命及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思考,对哲学问题的探索。

形如枯槁,代表生命的凋萎,生命的消亡。而庄子的《齐物论》里,形容枯槁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体现一种生命的状态。这种枯槁是内蓄的过程,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期待再次爆发,生命重启。

朦朦胧胧的虚幻景物,使思维不自觉地延伸下去,达到情绪上的宁静。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是对未来最好的期许。

同样,我们在《幽林深深听潺溪》看到,金色的藤蔓缠绕着溪边的大石头,几束素雅的野花与藤蔓呼应着,像是在相互嬉戏,石头用了特殊技法做了肌理,整个画面跳跃、生动,两处水口,特别是右下角的水口,对石头的倒影,清澈的溪水,做了细致的刻画,让整个画面静了下来,画面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就像刚参加了一个盛装晚宴回到家,然后打开一本读物,或听一曲音乐,让自己的心从闹市中拉回来,享受这一片宁静与美好。

《蝴蝶谷》中,几株兰草,绿色的叶,自然舒张,几朵梦幻般的兰花,像蓝色的精灵,两只蝴蝶在花丛里飞舞,背景是绿中带黄的基调,这是一幅古香古色的扇面画卷,如果用这幅扇面做成扇子,在炎热的夏天午休时,扇几扇,会不会像庄子一像梦见蝴蝶?或者自己就是蝴蝶? 

文:李凌云


赵洪琦作品欣赏


责编:吴希

一审:杨诚

二审:吴希

三审:朱文硕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