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陆为水荡龙舟

    2024-06-25 11:33:32

文/张盛斌

古往今来,大凡龙舟都是在水中击鼓划桡的。

然而,位于大湘西地区腹地的麻阳苗族自治县的龙舟,除了激情上演水上的竞渡风采之外,也习惯在陆路生动地展示自己的飒爽英姿。

向属荆楚之地的麻阳人划龙舟,历来含有感念和祭奠南方苗、瑶、畲等族共同先祖盘瓠()、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意义,并通过约定俗成的仪式,寄寓着人们安康、和乐、幸福、丰美的心灵愿景。以世界上仅存的唯一的高村漫水盘瓠图腾为历史实物标志而积淀的麻阳盘瓠龙舟现象,早于2006年就进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龙舟文化的活态传承,在漫水盘瓠庙、龙舟看台及锦江广场等地展演的旱龙舟风姿,构成了麻阳龙舟文化内容的重要标识,成为锦江河龙舟竞渡不可或缺的前奏曲。那种以陆为水的龙舟演艺,是麻阳龙舟文化的独特展现,与以水为场的龙舟竞渡,生就了麻阳传统龙舟翔游中华文明时空的双翼。麻阳盘瓠龙舟曾在国内国际龙舟风采展示大赛等多种赛事中摘金夺银,成为习好龙舟的麻阳人精神谱系的宣言和引以为傲的谈资。

当时间的船只行进到2024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至十五大端午的前后,麻阳的龙舟似乎进入了不能说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活跃状态。而油船、下水、训练等环节几乎都提前二十来天开始了。参与表演和竞技的苗乡山寨龙舟,一下子扩展到105支拥有1万余人的队伍,还有来自贵州碧江、湘西泸溪等临近县的龙舟队。他们分别参加6个分赛区的比赛,最后有24支龙舟队伍进入县城参加总决赛。一条发源于贵州梵净山麓、穿越麻阳10个乡镇、融入辰水注入沅江汇入长江的锦江河,如一根碧丽旖旎的纽带,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扣上了冠以各种龙符号加村域命名的船队,如官村乌龙队、黄双黄龙队、太平溪飞龙队等。它们,既像一种信念的点缀,又像一种精神的衬托,更像一种力量的装饰。

龙舟队推着长长的龙舟在公路上行进。

麻阳龙舟自6月8日(农历五月初三)擂响了正式比赛的战鼓。进入分赛场地,就有云下尧市镇龙舟队,推着38米长的龙舟顺着与水同行的公路,行进15公里来到古县城锦和的锦江河段与其他队伍集结参赛。那种场景,一下子震慑了眼球,刷爆了视频,火热了全网。6月15日,当各个分赛场地比赛结束,先后有云下尧市龙舟队、锦和双龙队、郭公坪擎天战龙队,分别推行1吨多重的龙舟50公里、30公里、55公里陆路,于6月17日、18日、19日,进入县城高村汇合比赛。在他们推着龙舟前行的途中,只看到漫山遍野的柑橘、黄桃等,还有满田满园的水稻、瓜菜等,都亮开了艳羡而喜悦的歌喉。这些龙舟,不仅承继了盘瓠旱龙舟的不老血脉,而且刷新了人们对传统龙舟囿于水上演绎的惯性认知。

昼行夕达,风雨无阻,这些龙舟陆路行进的那种坚韧霸蛮和勇往直前的滋味是不言而喻的,仿佛鼓槌的飞扬、号令的飞荡、旗幡的飞舞,都写意着桨手们坚定而决然的表情。更让人佩敬的是途径的村组居民,如谭家寨乡弄里村、宋家湾村、岩门镇岩门社区等,尽管知道不是本乡镇区域的船队,但都夹道欢迎,为他们送水送物,为他们挥旗喝彩,给他们致以最崇高最热忱的过路迎迓礼节。站在县城兰家社区新城街边的我,挤插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深感活到花甲之年,这是经历的比过年还热闹的场面。目睹此景此景,听见身旁一位让家人扶着前来路边看热闹的91岁老人说,“这是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不少来自贵州、湖北、广西等外地的游客,以视频、照片记下难忘的瞬间,纷纷点赞麻阳船手们那种勇气与团结并进、拼搏与战果同享的奋楫精神。

这些位于锦江河上游江域的龙舟队本可以让船只顺流而下的,为什么偏偏要沿陆道而行呢?一位船友发微信告诉我,走出大山,入江到海,靠的就是水上历练的、陆上付诸的坚韧、拼搏、团结、进取、争先的麻阳龙舟脾性。这种脾性,如今已深入每一个麻阳人的骨髓,成为他们激荡人生、报答桑梓、建设家乡的力量源泉。难怪,当船队进入县城,属于县城高村比赛区的车头、马南、漫水、逢爷等龙舟队都以兄弟般的热情整饬了队形、燃起了鞭炮、挂起了横幅、呼起了口令。麻阳俗话说,水上是对手,水外是朋友。他们之间的水上角逐最终会分出伯仲,但出得船来,都要奔赴各自置身的工作和劳动的赛场,完成一年未竟的事业。

公路推舟行进,犹如水路荡舟而游。但听礼炮轰鸣,但见旌旗招展,人头颤动的十里长街,倏地变成了人们狂欢的海洋。一连三日,仿佛整个县城都沸腾成一支冲锋破浪于历史行道的雄雄龙舟。在即将进入总决赛的近些天,又有兰里、吕家坪分赛区的龙舟沿着锦江河逆陆推行10、15公里,先后进入县城锦江河段水域汇集,他们环城而游、穿街而过的神采,自信满满、热情浓浓的形态,再度点燃了人们心中如涛似浪的澎湃激情。那哗啦作响的雨滴,仿佛是专门为龙舟而下的欢泪;拂荡喧嚣的爆竹,仿佛是特地为龙舟而鸣奏的歌号;那摩肩接踵的人流,仿佛是盛开在陆地的一支支龙舟激起的浪花。

以陆为水的麻阳龙舟,凭借桨手们用手推着前进,很快了热闹了水上竞渡的赛前时光,振奋了麻阳的山山水水。那是麻阳人以一种赓续相传、生生不息的龙舟品格,演绎的一部罕见的时代神话,构筑的一方夺魂的现实图景,抒写的一杆炫目的精神坐标。


责编:邓正可

一审:邓正可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