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打造思政“金课”,构建“—核两体三同四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模式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04 17:28:42

2024年,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坚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不断推进思政课的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阵地作用。学院以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南华大学)为依托,深入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一核两体三同四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模式。

坚持“一核”,打造思政精英师资

“一核”即以打造过硬教师队伍为核心。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六要”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打造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和教学水平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以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打造名师团队,培育“省最美思政课教师”“南华名师”“南华教学新星”等,树榜样立标准。二是建立以赛代训长效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打造竞赛指导团队,对参赛教师进行专项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竞赛能力。学院连续三届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连续四年获湖南省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一等奖。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竞赛等活动中,学院教师也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获得了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的好成绩。

发挥“两体”,驱动课堂教学与实践并进

“两体”即发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两主体作用。一是以“一流”课程、“金课”建设为统领,打造高质量课堂。目前,该院《形势与政策》被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思政“金课”4门。学院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思政课堂教学“新配方”,将南华“核特色”“医品牌”融入课堂,打造高质量课堂。二是以“TCMC”为机制,打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学院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确定其目标任务、基本要求、教学计划等,制定教学规范,促进学校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间,学院与学工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之间,思政课各教研室之间的“三联动”,形成研究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阅读、微视频、演讲比赛、知识抢答和一封书信等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

推动“三同”,实现协同育人新篇章

“三同”即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协同、校内校外集体备课协同。学校整合各种资源,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功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专业课教案、课堂和实践。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协同方面,学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学习通、云课堂等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在校内校外集体备课协同方面,学院加强校内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五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对口协作,多次开展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强化“四育”,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

“四育”即形成爱国主义奉献教育、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救死扶伤为民教育。学校以医品牌、核特色、环保优势的学科特色为基础,在多年的育人实践中,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形成了以“四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院通过开展赴韶山、王船山故居等主题实践活动、“薪火师生团”宣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通过课程中融入革命故事元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通过讲述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开展劳动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医德医风教育、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救死扶伤为民精神。

通过实施“一核两体三同四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模式,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了显著成绩,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更多思政“金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推动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质量发展。(谢佛荣)

责编:张芷瑜

一审:张芷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