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结合机理探析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04 17:52:35

引言

创新发展新质战斗力与巩固拓展传统战斗力是战斗力建设的一体两面,发展新质是方向和重点,巩固传统是前提和基础,应深刻把握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让“结合逻辑”进入理念、形成方法、指导实践,促进“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固强传统基本盘”的有机统一,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共生——

在辩证发展中周期迭代

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是并存于战斗力发展中的一对矛盾体,在军事技术变革牵引下发展分化,最终新质战斗力以更高的效能和维度,完成对传统战斗力辩证的否定。这一过程不是突变阶跃的,而是持续渐进的,两者在对立、融合中共生发展,既是“常态”也是“长态”。当周期内新老迭代彻底完成后,上一阶段的新质战斗力转变成当前阶段的传统战斗力,而更新的战斗力形态又将孕育而生。应充分把握两者共生迭代、辩证统一的关系,促进战斗力形态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转化。首先,批判性检视传统短板。突破传统战斗力的发展局限,是新质战斗力创新发展的动力与需求。强化新质战斗力建设,要坚持以批判性思维看待传统战斗力,审视传统战斗力在战备、演训和建设中显露出的堵点、盲点、落后点,进而针对性地加速发展新质力量,从中寻求解决和超越之道。其次,长远筹谋新质发展。新质战斗力发展一开始往往不成体系,呈现多点位、分散性、猝发式增长状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应加强未来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前瞻性评估判断,长远设计、合理优选新质力量建设路径。再次,把握新旧建设比例。在不同军兵种、领域和建设阶段,新质战斗力会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应根据各自职能特点、使命任务、发展基础、经济支撑、内外环境等,动态把握各军兵种、各领域、各建设阶段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建设比例关系。

●复合——

在战建规划中一体统筹

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质力量创新运用加速推进,但传统力量整体存量巨大,需要一体规划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的建设运用问题。应坚持新质力量与传统力量的全域统筹、全程聚合,一同规划、一体运用。首先,统筹建设资源分配。构建现代化的作战体系需要兼容并蓄,既不可能只依靠新质力量,也不可能只使用传统力量,在总体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妥善处理好协调分配问题。应加强当前现状与长远目标、现实威胁与前瞻布势、制约条件与突破可能等差异性需求统筹,在新质力量与传统力量建设之间科学确定资源投向投量。其次,加强联合效能评估。同一个作战体系或同一条杀伤链路,往往嵌入新旧不同属性的战斗力要素。要加强各类力量在联合运用、多域协同中的能力值与贡献度评估,特别是在指挥控制、信息流转、行动协调等方面的性能,确保多路径、多方案、多组合对比优选,实现联合作战的最佳效能。再次,优化作战经济性能。新质战斗力发展呈现经济性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向“高投入+高效能”发展,如高超声速武器、大型空海作战平台等,另一部分走“低成本+大规模”路子,如“蜂群”无人机、低轨星座等。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作战样式,作战任务规划除了注重作战效能,还应加强作战成本和保障资源计算,从优化经济性、确保支撑性的角度科学搭配新质力量与传统力量,确保不仅可以打出优势胜势,还能够全盘打得省、持久有支撑。

●聚优——

在能力塑造中长板叠加

在联合作战概念中,“作战能力叠加互补”“作战效能聚优释放”是应有的基本属性。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在能力结构上有着天然的不对称性,有时与其花费大量资源去弥补双方的短处,不如更加专注于运用和发展各自的长处。当体系中各个要素都把自身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时,就能产生“长板叠加”效应,形成强大合力。应充分发挥战斗力建设运用中的叠加效应,运用体系思维科学搭配组合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各自长板。首先,促进新质的“尖端化”与传统的“体系化”叠加。新质战斗力的尖端技术领先性以及持续创新带来的“涌现效应”,可以很好地突破传统战斗力发展的“边际递减效应”;传统战斗力的力量规模和体系运行长板,可以有效抵消新质战斗力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两者在能力上的优势叠加,有助于实现整体“聚变”效果。其次,增强新质的“颠覆性”与传统的“支撑性”叠加。新质战斗力是在思维理念和武器装备革命性突破下催生的,通过技术超越、降维打击、跨域压制等方式达成颠覆性效果,但往往缺乏持续能力输出的支撑。传统战斗力是机械化、信息化持续建设的成果,装备要素齐全、力量积累丰厚、体系结构完整、产业链路坚韧,在大规模联合作战中仍然起着支撑性作用。再次,注重传统的“正合”与新质的“奇胜”叠加。《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争中,传统要素力量消长大致遵从兰彻斯特方程,双方以线性的数量规模和火力优势竞胜,主要用于大规模交战的正面持续对抗;新质战斗力可运用于关键性作战、拐点性时机,以突发、隐蔽和超越常规的力量、方式,破坏对手指挥中枢、通信节点、关键装备、重要设施等高价值目标,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协同——

在建设运用中区分主次

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虽然强调一体融合、协调发展,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建设运用需要区分轻重和主次。具体孰轻孰重、谁主谁次,要根据使命任务、作战场景、装备发展等因素动态灵活确定。长远看,发展新质力量是基调是主导,但在一些特定时节、特定场景、特定任务情况下,巩固和强化传统力量也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应根据不同需要突出战斗力建设运用重点,促进新旧力量的高低搭配、优化组合。首先,以使命任务定重心。使命任务服从于国家战略,随着国家战略利益不断向新兴领域延伸拓展,战斗力建设重心必然会转向新质力量。其次,以作战场景分主辅。在联合作战体系运用中,要区分作战对象、进程时节和任务场景,确定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的主用和辅助关系。比如,闪击战、速决战等通常重用新质力量,追求精确破击、聚优攻坚、快速起效;阵地战、机动战、持久战等通常主用传统力量,主要看重其相对低成本的长期消耗能力。再次,以装备发展调结构。机械化时代,武器装备发展突出数量规模、火力密集、快速机动等优势,传统战斗力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化时代,武器装备发展更加注重平台与系统融合、系统间跨域协同,传统力量虽然仍占主导,但新质战斗力比重上升。进入智能化时代,武器装备发展催生出一型多能、模块化编组、智能自主协同等理念,新质与传统的界限趋于模糊,将根据实时任务需要灵活编组、快速转换。

●互促——

在融合交互中双向拉动

传统战斗力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发展积累,技术相对成熟、战法运用明确、力量稳定可靠,其建设路径和运用范式可为新质战斗力的迭代创新提供借鉴参考。新质战斗力汇聚了大量前沿军事科技,作战模式灵活、应用场景多样,能更好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可为传统战斗力的优化提质提供方向引导。两者在体系建设和效能发挥上深度融合、相辅相成,可形成“相互促进、双向拉动”的良性循环。首先,新质牵引传统换代升级。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力量注入信息、智能等新元素,强大的网络可连接带动传统战斗力,促使其“老树发新芽”,为战斗力赋能增效。新质战斗力引领的作战样式变革,也对传统力量提出更高的联合要求,如信火一体、跨域协同、远程精打等,迫切要求传统装备通过升级改造适应新的联合作战体系。其次,传统促进新质创新应用。传统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后,可助推新质战斗力迭代赋能与革新,使其突破原有生长路径与制胜机理,爆发出更强的体系效能。新质战斗力也可充分吸收传统装备的有益经验,减少凭空摸索、反复试验的试错成本,加快能力生成效率。再次,新质传统高效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统一的网信体系支撑作用,促进新质战斗力与传统战斗力跨域联合、代际融合和人机混合。双向强化传统发展的问题导向和新质技术的创新孵化功能,全方位释放新质与传统携手发展的积极动能,确保两者高效融合、高速迭代,共同推动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不断提升。(熊承康 梁韬 谢宗仁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战略评估咨询中心)

责编:姜河

一审:姜河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