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人才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记湖南中医药大学机关党委组织人事部党支部

    2024-07-05 15:22:0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机关党委组织人事部党支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的工作方针。

该党支部坚持党课在一线、服务在一线、改革在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助力赋能。

党建铸魂,育才兴医

“今年毕业博士的脱产证明怎么办?”“博士后期间达到入编要求,后续要办理什么手续吗?”……7月3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举行的博士后流动站答疑会上,近百名博士后、准博士后纷纷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踊跃提问。

“应届毕业的博士生不需要脱产证明。”“这个问题很专业,我需要回去核实再回答你。”……学校组织人事部党支部书记焦珞珈对各类问题一一作出耐心解答。

“类似的答疑会经常不定期开展。”焦珞珈说,“我们通常会组织人员提前走访各单位,了解、收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才发展。”

对高校来说,引进人才重要,让人才“留得住”同样重要。为此,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协调、督促检查;出台了“三亿”人才工程、杏林英才支持计划、专项博士支持计划等多项人才新政,在招贤纳士的同时,坚持“引培并举”,为人才构筑成长之路。

该校医学院副教授宁毅是入选学校杏林英才支持计划的“杏林骨干人才”之一。对于学校的培养,他满怀感激:“去年我发了5篇SCI论文,最近又喜提湖南省杰出青年项目资助,这都离不开杏林英才支持计划的激励。”

宁毅的成长并非个例。近3年来,该党支部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牵头完成学校“三定”工作、绩效改革、职称改革,以及第二轮岗位聘任等重大改革任务,为职工近1500人次提供职称晋升、项目申报服务,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典范。

“这背后靠的是4个字:没日没夜。”焦珞珈告诉记者,支部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组织人事部的灯,要始终为服务人才发展点亮。”

志愿下乡,医路同行

大学育人,德育为先。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提起“杏林烛光支教队”,学生们几乎无人不晓。这支由党委组织人事部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人,支部党员参与指导的队伍,曾5次获中宣部、团中央表彰,并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等荣誉。2023年,该支教队推出的“湖湘小仲景”儿童中医药文化夏令营,更是吸引了校内大批学生报名参与。

“我们从300多个报名学生中选拔了40余名学生组成团队,赴永州宁远县保安完小开展支教活动。”支教队指导老师蒋海兰介绍,在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中,队员们不仅要进行常规课堂教学,还自己烧饭做菜,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提供爱心午餐。志愿服务的所有经费,也都靠队员们通过爱心义卖募集而来。

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中医养生操

这样一支由学生组成的队伍,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支教队的日常管理、课程培训、资源调配,都由我们支部党员组织、指导学生完成。”蒋海兰介绍,支部还协调组建了一支由学校资深教授组成的“明星导师团”,为队员们“磨课”,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中医药专业素养。

22级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李爽是“湖湘小仲景”团队的一员。“通过这次支教,让我对农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了深入了解,也更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任务。”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这样的队伍和平台,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悟。”

今年暑假,他将以副队长的身份,与指导老师共同带队,再赴宁远。“想回去看看,一年过去他们有没有什么变化,也想把志愿服务的这根‘接力棒’传递给我的学弟学妹们。”李爽表示。


责编:蒋诗雨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