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行吟地的回响

  怀化日报   2024-07-07 22:22:14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出生秭归,归宿汨罗,爱国怀乡诗篇的根在被誉为“楚辞之源”的溆浦。6月下旬,记者再次踏上这片充满诗意的热土,倾听——

屈子行吟地的回响

怀化日报特别报道组 肖军 杨博媛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端午时。

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屈原学会的专家学者,齐聚风光旖旎的溆浦,共庆“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年中国•怀化首届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于山水之间,追寻屈子足迹,品尝楚辞诗韵,探讨屈原与溆浦的不解之缘;在五溪民俗风情中,筑旅游文化品牌,促进诗旅融合。

(图为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年中国•怀化首届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现场)

这是一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会。

思想与诗意的碰撞,记者仿佛能听到屈原的诗歌在耳边回响,仿佛能感受到他的乡愁在心中流淌,仿佛能看到屈原穿越千年的爱国情怀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同时,真切地感受到这方热土在接续传承屈原的诗与远方。

(图为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年中国•怀化首届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现场)

访遗址,聆听屈原行吟的故事

楚辞瑰丽、浪漫而浓郁的美学魅力,与《诗经》并列为诗歌的两大源头。

有学者考证,屈原17年的流放生涯,至少9年在溆浦生活,至今传世的26首诗歌,至少有18首创作于此。在创作中,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眷念与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诗有根,扎根在溆浦的山山水水。

2300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屈原溯江而下,进入溆浦,开始了长达9年的溆水行吟。在这里留下了《涉江》《山鬼》《橘颂》《离骚》等千古流传的楚辞名篇,开启了文气沛然的诗意中国。

(图为授牌现场)

诗歌节开幕式上,溆浦县委书记郑湘、县长杨廉喜走上舞台,从《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和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手中接过“中国诗歌探源中心”的牌匾。这一牌匾的获得,标志着溆浦诗歌文化的独特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

“在新时代做好中国诗歌的传承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歌道路,有必要追本溯源,探寻诗歌源头。”李少君介绍,2023年,《诗刊》社组织调研组深入溆浦调研,经论证,溆浦是诗歌的发源地之一,决定把“2024年中国诗歌探源之旅”首站放在溆浦,并在溆浦建立“中国诗歌探源研究中心”。

溆水听故事,屈原唱离骚。

步随屈子行吟的足迹,无不感受到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诗歌魅力。惊奇地发现屈原诗中描写的景物,都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对应地点。

( 图为犁头嘴 全媒体记者 田敏 摄)

记者首先来到溆水汇入沅水的犁头嘴。沅水北去,本来西流的溆水在这里受“犁头嘴”半岛之阻,转向北流,至吨旗山下注入沅水,当年屈原就是从这里进入溆浦的,这有他的诗歌《涉江》为证。

当年,屈原乘坐的舲船从宽阔浩大的沅江进入大江口犁头嘴的溆水河,只见河道狭窄,峭壁耸立,大山高耸入云,两岸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犁头嘴岸边,一条百多级的青石台阶直通码头,屈原满以为溆浦古城就在沅水岸边,谁知还要从峡谷小河上行,此情此景,让屈原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图为屈子峡 雷文录摄)

从犁头嘴转向东行,来到小江口,我们坐船进入屈子峡,这里是屈原去往溆浦的经过地。屈原当年经过这里时,正值秋冬之季,天空乌云黑沉沉地压下,雾霭在山涧中积滞不散,不知名的藤萝布满山坡,合抱粗的大树伸出的树枝横伸,将本来江上可怜的阳光遮挡了,再加上诗人当时忧郁的心情,也就有了这首《涉江》绝唱。

著名屈学大家萧兵先生称《涉江》为小《离骚》,足见《涉江》在屈原作品中的分量之重,地位之高。

一曲《涉江》唱彻天地,回荡古今,成为激荡心灵的千古绝唱。

行进在思蒙的屈子峡中,两岸山腰中,一片片橘园展现在眼前。溆浦屈原学会会长舒新宇指着橘园告诉记者,这就是屈原歌颂过的溆浦柑橘。

(图为溆浦盛产的柑橘)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寿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楚辞中的《橘颂》诗句在耳边响起,屈原一腔爱国之情溢于诗中。

从思蒙上岸,我们来到县城南边的吐钱岩山头。山并不高,如平地隆起的一条卧龙,横在溆水盆地中间。舒新宇告诉我们,山下就是战国时期的溆浦古城遗址。

相传这里是屈原居住过的地方,山上埋葬着许多与秦国作战而牺牲的士兵,坟墓上长出了青草。见情抒情,屈原想起楚国士兵英勇作战时的情景,他要为勇士们歌唱,唱出了一首悲壮的《国殇》。

(图为明月洞 雷文录 摄)

一道山泉从山顶泻下,将一座明月山劈成数瓣,朝天望去,顶上的天如一钩弯月。水从山腹曲折蛇形而出,形成无数道飞瀑,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屈原在溆浦行吟遗址多达26处。明月洞,传说是屈原在溆浦的主要居住地。

“屈原的26首传世诗篇大都是在明月洞创作的。”舒新宇介绍,屈原在明月洞完成了政治家到文学家的华丽转身,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山鼻祖和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并一跃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飞瀑的一边,有几亩空地,空地的悬崖下,是一座无瓦遮盖的“神忠庙”,传说当年屈原在这里结识了两个女巫。他听她们唱巫歌,看她们跳祭祀的舞蹈、扮演山神山鬼的表演。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可爱的山鬼形象。

寻访遗址,品尝屈赋,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溆浦大地神秘的烟雨雾岚,奔泻着湍急的瀑布涧流,喷射出奇幻的云霓霞彩,回荡着狂野的巫风傩韵。

(图为溆浦县屈原文化广场 雷文录 摄)

在溆浦,屈原一直“活着”

诗人已去,诗人的芳魂化作了这块土地上的屈原文化,像一颗珍珠,散落在溆浦的山水间,更在人民的心头上。

溆浦,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建招屈亭的地方。它坐落在县城城南的茅坪坳上。据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技术,这一建筑早在2200多年前就存在了。

这方水土融入了屈原文化,这方百姓对屈原充满感情。这里不仅建有招屈亭,还有屈原庙、怀屈楼、屈子亭、橘颂亭、三闾大夫祠等多处纪念屈原的建筑,溆浦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楚之韵、古楚之风。

(图为溆浦县三闾滩)

溆浦人用地名表达对屈原的永久怀念,用原始祭祀表达对屈原的崇拜——为他雕像,为他立庙,让他享用人间烟火。他们还奉屈原为神......用古老的傩戏愉悦屈原的灵魂——作为戏剧的“活化石”,溆浦古老的傩戏最有特色之一,其中竟有着纪念屈原的内容。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驾飞龙兮北征,横大江兮扬灵。”2300多年前,在大江口犁头嘴,屈原曾在这里观龙舟竞渡,并在这里写下豪放诗句。2024年6月22日,这样壮观的场景再次在这里隆重上演。

酷暑高温挡不住溆浦人的热情。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和隆隆的鼓声中,50支队伍、4000余选手在宽阔的水面上争霸,以竞渡、表演赛等形式展演龙舟文化,欢度溆浦传统节日“大端午”。

(图为溆浦县大江口镇龙舟竞渡 田文国 摄)

“宁可荒掉一垄田,不可错过扒龙船。”溆浦人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怀念之情,对龙船的热爱几乎达到了痴迷疯狂的程度,那种剽悍和狂热令人震撼。

溆浦人过端午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一般过两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过小端午,五月十五过大端午,然而,更看重的是大端午。这天必须赛龙舟、包枕头粽。当地百姓说,端午要过“大”的,粽子也要吃“大”的,就是为了纪念三闾大夫屈原。

溆浦人为什么要过大端午?相传屈原在汨罗江为国殉难后,消息传到溆浦时已经过了10天,于是,溆浦人把这一天定为纪念屈原殉难日。

(溆浦人们包枕头粽子过端午节 全媒体记者 吴涛 摄)

溆浦人为什么包大粽子?“溆浦的枕头粽有1公斤重左右,能很快沉到水底,然后让屈原的灵魂能够闻到粽子的香味,顺着沅江找到他的第二故乡溆浦。”舒新宇说,这深深表达了溆浦人对屈原的真心爱戴和崇敬。

溆浦双端午,在岁月的长河里,溆浦人用一种情怀,把情思全部沉淀在粽子里,细细品味传统的韵味,感受岁月的温柔与沧桑。

“在溆浦,屈原一直活着,他活在溆浦的山水里,活在溆浦人的心里。”屈学专家、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投文深情地说。

多赋才,文化传承链不断

6月21日下午,灿烂的阳光洒在溆浦屈原学校,在五年级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齐声朗诵《橘颂》后,老师给他们讲述《橘颂》背后的爱国故事。

(图为溆浦屈原学校学生正在朗读《橘颂》现场 全媒体记者 杨戟 摄)

溆水长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屈原精神,滋润这方人们心灵。

屈原把诗歌的种子播撒在溆浦大地,让千年文脉得以延续,已渗入这方人们血脉里的屈原精神在这里得以接续传承。

一个文化名人如此评价:“《离骚》著成后,此地多赋才。”

在溆浦采访期间,点数古代风流人物,溆浦人如数家珍;盘算近代杰出人物,溆浦人更为自豪。

在县城西15公里的皇临山下、溆水河畔一个秀丽的村子里,一栋四缝三间木结构的老式吊脚楼,这就是一代文化名人、《辞海》主编舒新城的故居。

据当地文化界人士介绍,舒新城一生中有许多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一”:中国第一个写“摄影初步”理论的人;中国第一个提出电化教学的人,但最让人乐道的还是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旧《辞海》的编辑和出版事业。

走上卢峰镇的一个山坡,那里有一座三人合葬墓,里面安葬着被誉为“敦煌艺术的拓荒者、西域文明的采珠者”向达和他的哥嫂。

作为交流学者,向达在英伦大英博物馆工作期间,将那里收藏的敦煌文卷弄得一清二楚,是最早明了敦煌家底和价值的中国人,也是提出保护敦煌的第一人。

当代,溆浦走出了两位毛泽东在一师的老师武绍程和荆嗣佑,走出了两位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孙健忠和王跃文,新华社原社长向仲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军旅诗人曾凡华,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委员舒勇,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1916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的武绍程出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中有一段孔昭绶校长智救毛泽东的情节,如果把“孔校长”换成“武校长”,就是历史的真实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险难中的毛泽东》,就清清楚楚记载了这段史实。

1949年,湖南省政府派人拿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和大红烫金请柬,来到溆浦邀请武绍程赴京参加开国大典。不幸的是,武绍程两年前就去世了。

在诗歌文化节期间,对话溆浦籍作家、诗人,深刻地感受到屈原文化对他们成长产生的影响。

(对话溆浦籍作家、诗人王跃文 全媒体记者 吴涛 摄)

“以屈原在溆浦写下《楚辞》中的千古名篇,足以证明溆浦是文学创作的福地。”王跃文表示,屈原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溆浦人民,影响着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在他36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最重要的内容是写家乡,屈原文化是他文学创作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财富。

“我生在溆浦,青少年时代读书也在溆浦,后来成为一名军旅诗人,我正是受屈原文化的影响进入诗歌界的,创作的诗歌也有浪漫的色彩。”曾凡华说:“溆浦在屈原的印记,对幼年的我有很大的熏陶作用。溆浦地域文化浓郁,人们讲义气、好客,屈原能在这里创作了大部分诗歌,足以说明溆浦的人文环境非常适合文学创作。”

屈子风流两千年,溆浦作为屈原流放期间的长居之地,留下了他的风采,留下了他的诗篇,更留下了他的精神。

溆浦人继承屈子的文采风流,又继承了屈原的一腔爱国情怀。到了国家危难时期,他们挺身而出,救国家于危亡。

在屈原入溆浦的犁头嘴对岸山坡上,长眠着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军、以身殉国的“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将军。

当年,定海失陷后,英军压制郑国鸿守卫的竹山。经过激战,大部分将士阵亡,身负重伤的他毅然冲入敌阵,挥刀连斩数敌,最后壮烈牺牲。

走上溆浦龙潭的弓形山上,一座烈士陵园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松树下,长眠着700多名抗日将士的英灵。纪念碑造型别具一格,是一颗炮弹,主碑是钱钟书的父亲、当时在溆浦的大学著名教授钱基博题写的墓志铭。

与弓形山对望的英雄山,原名鹰行山。20世纪40年代中叶,中国军民与日寇最后一战在雪峰山区展开,其中最惨烈的战事就是龙潭战役。

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将士们浴血奋战,将日寇南犯的铁蹄斩断在溆水河畔。

而和将士奋勇杀敌相呼应的是,从溆浦县城到鹰行山阵地这100多里山路上,是10万溆浦民工推粮、拉弹药、送伤员的匆匆脚步声。

(图为溆浦县向警予雕像 溆浦县委宣传部提供)

县城第一大桥旁,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的纪念馆。她是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为了救国救民,在白色恐怖中坚持与敌斗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爱国怀乡的品格,让溆浦人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淌不过的河。

从溆浦县城驱车1个小时,来到了35公里外的深子湖水库。站在坝顶,放眼望去,水库碧波荡漾,坝下良田千顷,时至今日,这座水库仍出色地发挥灌溉防洪作用,令全县三分之一的稻田受益。

敢叫高峡变平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溆浦人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数万干群齐上阵,4个月时间修起了深子湖水库,被水利专家称为“水利建设上的奇迹”,书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荒山坡上展宏图。进入新时代,溆浦高举“产业兴县”的大旗,短短几年时间,在一座荒山坡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溆浦县委书记郑湘告诉记者,入驻企业大都是溆浦籍人士返乡创业的,奏响了一曲“湘商回归”的雄壮凯歌。

小人物干出大事。舒作标,溆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潜心著书20年,编著了《生产力通史》,获得湖南省第8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如今的溆浦,离骚文体绵延不绝,楚辞文墨后继有人;屈原精神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图为“屈子行吟•诗歌之源”系列活动 溆浦县委宣传部提供)

探诗源,推动屈原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2300年前,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流放溆浦期间,写下了《涉江》《离骚》《九歌》《天问》《橘颂》等经典名篇。2300年后的今天,怀化举办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既是向中国诗歌的鼻祖屈原以深深地致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发展。”

诗歌节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道出了举办诗歌节的意义。寄语更多的中国诗人走进怀化、走进溆浦,了解这片培育了屈原等文学大家的厚重土地,书写出新时代的优秀诗歌。

(图为吉狄马加发言现场)

诗人兴会更无前。诗歌节上,诗人作家、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屈原在溆浦留下的宝贵遗产,推动屈原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屈原是怎样进入溆浦的?

舒新宇认为,《涉江》即是屈原写给后人的流放路线图。《涉江》写道,秋冬时节,急急地从鄂渚(汉口)出发,车船相间,“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早晨从 枉陼(常德)出发,晚上到达辰阳(辰溪)。紧接着就是最终目的地溆浦。

屈原为何常驻溆浦?

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凤显翻阅典籍后提出,从沅水登岸,溆浦比较接近九嶷山,容易去访求舜帝。溆浦是最容易与重华同游,登昆仑、食玉英,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地方。

“我们知道屈原在哪出生,在哪投江,但是爱国怀乡诗篇的根在哪里却鲜为人知。这就是本次诗歌节重要性所在。”《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编叶延滨说。

(图为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现场调研讨论会黄凤显发言现场)

“溆浦是屈原人生的逗号,省略号,也是感叹号和问号。”黄凤显表示,屈原深邃的思想、不懈的追求、伟大的诗篇,与溆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楚辞之不朽,离不开溆浦的孵化和催化。溆浦不仅是屈原诗词的灵感之地,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经历了从政治家到文学家的转变,从痛苦解脱到升华。

至溆浦,是屈原的“幸与不幸”。李少君表示,诗歌被认为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抒情”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屈原的诗歌《九章》里:“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屈原因政事心有郁结,所以以诗歌倾诉内心的幽怨和情绪,由此成为抒情诗的始祖。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在溆浦的深山老林里,屈原哀叹生命的困厄,但这磨砺了他的心志,他始终坚定不悔,纵然“愁苦而终穷”,依然“不能变心而从俗”“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汤养宗带着1959年出版的《离骚今译》来到溆浦“朝圣”。他说:“屈原让我们坚定了作为诗人的情怀和风骨,正是家国情怀让我成了一名诗人。我们需要重新拾起诗人的崇高情怀,坚定诗人的信念,树立诗人的家国情怀。”

屈原求索于溆浦,溆浦地域文化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溆浦滋养了屈原,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同溆浦有关。”王跃文认为,溆浦离楚国的中心郢都在那个时候是很远的,得以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屈原诗歌里上天入地的艺术表达,与当时受巫楚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屈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职务,负责主持宗庙祭祀和教育文化等事项,溆浦所在地区民风淳朴豪放,有法祖敬天、崇尚巫风的习俗,为我国巫傩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屈原得以深入民间访察风俗,搜集异事奇闻融入诗中。

(图为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节现场调研讨论会舒新宇论坛发言现场)

舒新宇介绍,屈原到溆浦的时候,正是巫傩文化鼎盛时期。巫歌的唱词都在七八百行,最少有八十行,且句子长短不一,充满幻想,最切合屈原内心那种愤懑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屈原从溆浦的巫傩唱词里找到了一种不受任何局限,挥洒自如的最佳表现形式,创造了崭新的文体——《楚辞》。

“庙宇祠堂痛《天问》。”有学者认为,《楚辞》中的《天问》是溆浦宗祠、庙堂里绘制的壁画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他将满腹愤懑和愁思,借助画上的内容,一口气向天地山川神灵连发172问。

屈原作品里地方色彩异常浓厚,其中就包括许多溆浦方言,探寻《楚辞》的溆浦元素,屈原的诗篇里至少使用了50多个溆浦方言,如“兮”就是溆浦方言中的“些”,是个语气助词。

吴投文表示,溆浦的山水诗意之美,溆浦人民的淳朴与包容,成了屈原的心理调节器,屈原才得以在谪居时也能散发浪漫的诗人气质。

铸品牌,传承屈原的诗与远方

诗歌节期间,专家学者还就诗旅融合,打好屈原文化品牌,助力怀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招献计。

黄凤显表示,首先要夯实好旅游文化的根基,一方面继续推进学术研究,不断推出屈原研究新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人知道屈原和溆浦的关系,要让屈原的名字在溆浦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曾凡华认为,屈原文化对于怀化文旅事业发展是块“金字招牌”。溆浦乃至怀化应该把他的出生地秭归,他从政的地方,以及汨罗整体联动起来,把全国“屈原文化带”串起来,把屈原文化全面弘扬起来。作为屈子行吟地的怀化应该有资格,也有理由,更有责任挑起这个头。

(图为龙舟赛现场 通讯员 田文国摄)

“做好水文章。”屈原后裔、策划人屈金星表示,溆浦屈原文化沉淀在民间,老百姓特别热爱纪念屈原的端午文化,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简直比过年还隆重、热闹,他是从春秋战国绵延到今天的水上运动会。沅陵和麻阳的龙舟赛各有千秋,怀化应牵头三县进行整体谋划,做成 水上端午龙舟赛的“三国演义”,打造21世纪的“水上村超”。

其实,屈金星的建议,怀化已经开始尝试。端午节前后,“凤起高庙.龙腾五溪”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盛况空前,近500支队伍、上万健儿浪里争雄,上演“速度与激情”,震撼三湘四水,风靡神州大地。

“溆浦将以本次诗歌文化节为新起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传承、推广屈原文化、楚辞文化、湖湘文化,积极搭建创作平台,持续优化创作环境,以屈原的诗歌文化底蕴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擦亮‘屈子行吟·诗歌之源’品牌。”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廉喜如是说。

(图为溆浦县城 通讯员 雷文录 摄)

怀化市委书记许忠建在开幕式致辞中用屈原的三句诗,向来宾递上了怀化名片:“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走进怀化,品楚辞风韵,游五溪山水,传承屈原的诗和远方!”许忠建向社会各界朋友发出盛情的“请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编:肖畅

一审:周紫云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