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洪水退后,开启“修复模式”|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08 08:38:49

洪水退后,开启“修复模式”

——从一组微镜头看新化灾后重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娜妮 通讯员 李玉林 罗宋辉

雨后新晴,洪水却步。新化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经受住7月3日169.10米洪峰过境的考验,顺利度汛。

7月4日至5日,记者走进新化,看到当地灾后恢复重建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在每一处洪水经过的地方,那些不等不靠、自救互救的镜头,传递着一个信号:齐心协力建家园。

镜头一:雨后拆除危房

4日上午,奉家镇下团村戴前规的房外拉起警戒线,当地组织派出所、国土所、行政执法大队、城建办等多个部门,对此处危房进行拆除。

“雨停了,为什么还要拆房子?”不少围观的村民表示不解。

“雨后山体土壤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状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危房也极易倒塌。”奉家镇党委书记邹玖霖答疑解惑。

眼前的这座木房子已修建多年,户主建新房后一直没有拆除。“这次汛情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倒下来压到人。现在要拆了,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下团村党总支书记奉娟说。

6月28日以来,奉家镇普降大雨,洪水倒灌导致房屋、农田等受淹,辖区内18个村(社区)不同程度受灾。天晴后,该镇针对晴后3天危险期,对所有在册隐患点开展一日三查,安排党员干部、志愿者盯守巡逻,严防隐藏“炸弹”,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排险,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镜头二:合力修好水管

“来水了,来水了!”4日晚饭时间,荣华乡共田村村民张胜修拧开水龙头淘米煮饭,汩汩清水流出。

3天前,受罕见暴雨影响,共田村最主要的蓄水池垮塌,管道也被冲毁,全村300余户900余人无自来水可用。

得知水源受损后,共田村党总支书记张石平迅速组织抢修,临时启用附近的池塘作为水源。50余名村民闻讯赶来,搬路障、清淤泥……

“大雨还导致全村20余处山体滑坡,通行困难,水管临时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人群中有人议论。

“清理塌方的事交给我们,尽快把路修通。”本村挖机师傅张乐果断应答,带着2名同行开始工作。

“我家还有没用完的水管,可以拿来用。”志愿者谭周中停下手里的活儿,赶回家搬运家中预存的300余米管道,免费用来修缮水管。

共田村党员干部与群众齐上阵,7月4日将渠道修复好,保障村民用水。当前,20余处塌方清理已进入扫尾阶段。

镜头三:农业生产自救

5日中午,太阳升上头顶,石冲口镇潮水铺村田间一派繁忙。田埂旁,翻斗车、抽水泵等农机设备正在抢排作业,农民见缝插苗、播种。

“受持续降雨影响,地势低洼的地块受淹严重。天晴了,大家积极开展自救。”种植大户罗红梅正从小货车上卸化肥,毛巾搭在她肩膀上,脸上的汗珠往下直滴。

罗红梅的受灾水稻面积达120亩,新化县农业农村局调拨100公斤早稻种子给她补种,同时安排农艺师廖基常协调保险公司人员现场查勘,尽快报损以减少财产损失。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尽快排出田间积水,恢复土壤墒情,尽力减少损失。”廖基常边查看排涝情况,边与罗红梅交流,指导她开展科学排水、洗苗补种、追施肥料、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针对沿河两岸、低洼地带的农业受灾区,新化从储备的6万公斤救灾备荒稻种中,调拨5000公斤中早稻用于补种。同时,组织26个防汛减灾技术专家服务队,在田间地头指导种养大户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力争少减产、不减收。

(原载《湖南日报》7月8日04版)

责编:邹娜妮

一审:邹娜妮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