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历史地名故事|胡家菜园建筑群 茶馆巷建筑群

陈先枢     2024-07-12 10:50:28

撰稿/陈先枢

胡家菜园建筑群

胡家菜园建筑群位于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胡家菜园巷。重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胡家菜园原是胡林翼的故宅。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泰街西头北侧名为胡家菜园的小巷,实为胡林翼的“五福堂”所在地。五福堂中 悬自署联云:

池圃足高卧;

图书供古欢。

“池圃”即菜园,住宅旁辟有菜地,闲时以种菜自娱。胡林翼去世后,其子胡赐福携家属从益阳迁居长沙。

胡家菜园建筑群 陈先枢摄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长沙府益阳人,陶澍之女婿,湘军将领。胡林翼,早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江南副考官。系湘军集团核心人物,除参与湘军重大决策外,还注意调护湘军的内外关系,保障湘军饷需,多次推举左宗棠、李鸿章等,整顿境内吏治,世以“曾胡”并称。1854年任贵东道时奉命率黔勇赴湖北抵抗太平军,锋芒显露,为湖南奏留。同年迁四川 ,继补湖北按察使。后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陷武昌、九江,檄曾国荃攻安庆,实授湖北巡抚。有《胡文忠公遗集》传世。

胡林翼

胡林翼一生中荐举了不少人才。沈葆桢被胡所器重,视为“识略冠时,才堪济世”,而被擢为江西巡抚。彭玉麟被胡称为“忠勇廉明”,后官位至两江总督以至兵部尚书。特别是左宗棠更受到胡林翼的器重,为之荐举,几乎不遗余力。当左宗棠还是“湘上农人”时,胡林翼只是贵州的一个知府,便向云贵总督林则徐荐举为林的幕客。咸丰二年(1852)九月,胡林翼屡致函湖广总督程矞采,称左宗棠“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如便中访问,必能有裨”。深感左宗棠“不愿出山,实为可惜”。虽然左宗棠并未应胡之召,但他并不罢休,又多次致书湖南巡抚张亮基,褒称左宗棠“廉介刚方,秉性良实,忠肝义胆,与时俗迥异,其胸罗古今地图兵法,本朝国章,切实讲求,精通时务”,希望招用。不仅如此,他又致书左宗棠,称张亮基“思君如饥渴”,“一时无两”。在胡林翼的一再力举下,左宗棠出任张府幕僚。左宗棠仅以举人出身而成为封疆大吏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实得之于胡林翼推荐之功。

茶馆巷建筑群

茶馆巷建筑群位于开福区通泰街街道盐道坪社区。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茶馆巷得名,保护建筑包括 9号、15号、20号、22号。文物管理部门定性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馆巷北起中山西路,南至如意街,为一条曲尺形小巷,因民国时期巷内多茶馆而得名。民国时期,长沙茶馆进入鼎盛时期。1922年长沙有茶馆75家,1926年增至115家,还成立了茶馆业同业公会。茶馆也有了档次,除东南西北四门各有高档次名茶馆一二家外,小巷深处也分布许多茶馆,与大茶馆相比,小巷茶馆有着静谧、幽雅的特色。今茶馆巷,茶馆没有了,却留下民国时期多栋公馆,也许有的公馆也开过茶馆,小巷依旧保留着幽静的特色。

茶馆巷9号公馆在小巷中部的转弯处,斑驳的青砖外墙,坚固的石库门,已经破损的坡屋顶,横穿街心的电线网,门内依然故我的天井,与百米开外的摩天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茶馆巷9号公馆(左) 陈先枢摄

据当地老人讲,茶馆巷9号为民国长沙县首任知事(县长)姜济寰的公馆。

姜济寰(1879—1935),号咏洪,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后担任长沙首任知事,与徐特立共同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从事教育事业。五四运动时,姜济寰参与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当选为俄罗斯研究会总干事,资助毛泽东等建立文化书社等革命活动。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员、湖南省议会议员、湖南省财政厅厅长、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北伐战争时,随军进入江西,初任江西财政处长,江西省政务委员会副主任、代主任。六七月间,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离开南昌,遂委托姜济寰代理其职。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南昌起义,时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席。

姜济寰

辛亥革命后,姜济寰担任了长沙县首任知事。他虽身为“父母官”,但仍热心于教育事业。上任伊始,他就提出了一个创办1000所小学的计划。而要实现这一计划,最大的困难是师资严重缺乏。本来在1906年长沙县创立了一所师范学堂,但属于短期讲习和补习性质,显然难以满足创办1000所小学的需要。于是,姜济寰邀请徐特立主持筹办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当时,徐特立正先后辞去省 副议长和省教育司教育科长的职务,在长沙县第一高等小学堂任校长。姜济寰的计划正与徐特立“用教育来改革人心”的教育救国夙愿相吻合。于是,徐特立欣然应邀开始筹办长沙县师范学校。

茶馆巷15号公馆,民国初期建筑,因为风火墙高,躲过了“文夕”大火,幸以保存。青砖清水墙,石库大门朝东,房屋坐北朝南,前后有天井,后天井北侧有一层杂屋。大门内有内门廊。房屋主人原系一国军军长,之后房子转卖给了商人。1954年,房屋再度转手给冷、赵、张、胡四家生意人。

茶馆巷20号公馆,始建于抗战时期。整座公馆平面呈长方形,原大门朝西,开于北侧,现改为南侧,院内有少许临时建筑。房屋坐东朝西,一层砖木结构,两进三开间,北面二进为厕所,中间二进为天井,门房与正屋间亦有天井,较好地保存了民国时期建筑特色。据考证,该公馆房主为国军师长夏太太,20世纪50年代去世。房屋收为公房,先后作派出所、公安局宿舍使用。

摘自《长沙市历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图出版社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