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4-07-15 08:52:51
文丨王跃文
我曾四次登临井冈山,赴茅坪拜谒过八角楼,上瑞金寻访过云山古寺,在茨坪,仿佛耳边还响起黄洋界的炮声,在于都,分明看见了红军刚渡河远去的背影。走在罗霄山脉的小路上,我常有灵魂出窍之感,或想象自己就是九十年前的红军战士,或真切感受到自己踩过的每寸土地都嵌有红军战士的脚印。想起那些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家乡前辈父老,我又感觉脚下的罗霄山同家乡的雪峰山血脉相连。
2023年夏,我再上井冈山,时时联想的却是自己创作长篇小说《家山》时候的情景。《家山》讲述的是1926年到1949年一个虚构的南方乡村沙湾的故事。小说开篇没多久,写到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我的家乡溆浦发生“敬日事变”,湖南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血雨腥风之中,一位名叫陈齐峰的地下党员受党派遣回到故乡,重建党的地下组织。陈齐峰是沙湾村人。沙湾的原型就是我的老家漫水,陈齐峰的原型就是九十七年前漫水村的地下党员王楚伟,他是我同村同宗的伯父。王楚伟原在长沙从事革命工作,他的很多战友在大革命失败后上井冈山了,他受命回故乡传播革命火种。王楚伟回县不久就接到上级指示:发动武装暴动,缓解井冈山之危。这是我在溆浦县党史资料上读到的真实故事。
发动革命暴动最难的是没有经费购买武器。溆浦县的共产党员秘密商议筹措经费,一位家境殷实的党员请求同志们假扮土匪把他绑架了,派人到他家去索要赎金。受这个“毁家革命”的真实史料启发,我在《家山》虚构了陈齐峰让同志们扮作土匪到他家打劫的故事。最初读到这个史料,我还在溆浦老家工作。那时,每每穿行于熟悉的故乡山水间,我都不由得感佩革命先辈的赤胆忠心。王楚伟他们在雪峰山区点燃的革命烽火,同几百公里之外井冈山的硝烟相互映照。
《家山》里写到的舒容江革命暴动失利,故事原型就是王楚伟等共产党人领导的舒容溪革命暴动的故事。小说中《呼声报》所登“剿共”消息,其文字是我从旧报纸上原文摘录的,只把人物名字用谐音替换了。
王楚伟斗争经验丰富,他没有在此次革命暴动失利后被捕,继续潜伏下来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小说里写到陈齐峰有一次被捕牺牲了,家里人没有找到他的遗体,但仍依乡俗给他办了佛事道场,祖茔青松界上垒起了他的衣冠冢。一天夜里,陈齐峰的爸爸根老儿听到有人敲窗户,细听竟然是死去的儿子的声音。老辈人相信鬼魂,根老儿吓得一身打颤,说:“峰儿,爸爸没有对不起你,屋里人都没有对不起你,为你好好地做了道场……你好好在那边修仙,莫回来害自家人。”陈齐峰在外头说:“爸爸,我没有死,我真是你的峰儿。不信,我把手指从窗格子伸进来,你摸摸是不是热的。”这个情节的原型,就是王楚伟被捕“牺牲”、“死而复生”的真实故事。
《家山》中的开明乡绅佑德公并不知道自己儿子陈劭夫、女婿郭书坤也是地下党员,他们潜伏在国民党军队里,长年在外征战。佑德公见沙湾四边山里都有手扛刀刀枪枪的“强人”,只道世道乱了。有一伙“强人”占据了佑德公家六十里外的凉水界田庄,他听长工老伍说那里面有个当头的是沙湾人。佑德公猜到这个沙湾人就是陈齐峰,他嘱咐老伍守口如瓶。红军在沙湾村驻扎三天,带走了十一个年轻人。红军走后,国民党县政府叫嚣“逢赤必诛,斩草除根”,残酷迫害红军家属。佑德公同陈齐峰秘密商量,把红军家属五十多口星夜送往凉水界躲难。这个故事也是有史料依据的。
我这次再上井冈山,很想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找到两个人的名字:邓乾元、翟根甲。邓乾元的名字我找到了,烈士纪念墙上有他的照片和简介。
邓乾元简介中没有提及两个重要的历史细节:一是1930年,邓乾元认为敌强我弱的局面没有改变,不赞成武装攻打长沙,提出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以积聚革命力量的主张。他的意见受到上级批评,被撤销红八军政委职务;二是1945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沉痛地说:“邓乾元是个好同志,死得冤枉,太可惜了!”这一年,他被彻底平反,并追认为革命烈士。1949年4月,邓乾元的老战友王楚伟在他老家漫水村拉起革命武装加入湖南人民解放部队湘西纵队,几个月后,他率领队伍迎接解放大军开进溆浦县城。王楚伟并不知道邓乾元早已不在人世了,他同解放军首长挥手告别时,一定还在队伍里寻找当年上井冈山的老战友的影子吧。
翟根甲的名字我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没有找到,我先前写《家山》时在溆浦县党史资料里找到了。他是小说里地下党员蔡耿甲的原型。翟根甲出生于1895年8月,溆浦县两丫坪镇凉水井村人。一生为了革命斗争而奔波忙碌。1941年8月14日,翟根甲被国民党特务刺杀于两丫坪水打田,时年46岁。1956年1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翟根甲为革命烈士。
这个夏天,我第四次瞻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满墙烈士功业,观之心潮起伏。《家山》叙事明暗交织,明线正面实写沙湾烟火日常,暗线侧面虚写时代风云际会。王楚伟、翟根甲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故事,因小说叙事艺术考虑,被设置在暗线侧面虚写人物身上,或伏笔千里,或草蛇灰线,但依据这些真实人物所虚构出来的陈齐峰等形象,最后蛟龙出海,长虹横绝。我想,众多未能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英烈墙上出现的无名烈士,他们并没有被历史叙事艺术地忽略,他们用鲜血共同谱就了中华民族雄浑激昂的历史壮歌。
井冈逶迤五百里,无尽翠竹万年青。
责编:龙文泱
一审:曾衡林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