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飞:超大特大型城市中国式治理发展之路

  中新网   2024-07-15 15:30:33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国策。超大特大型城市因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发达,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在提升中国国家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等诸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以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等为代表的我国超特大城市,不仅实现了群体性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球特大型城市中的重要成员,更为重要的是逐步走出了一条超大特大型城市中国式治理发展之路,这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超大特大型城市中国式治理发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城市整体规模(空间尺度)和基层管理单元规模(宜居度)的适域化。近年来超大特大城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注重将人的感受度作为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加快形成宜业宜居政策制度体系,细化落实具体化、项目化配套措施,致力打造最佳人居体验。值得称道的是,超特大城市深刻把握人口规模增长、人口结构异质性和高流动性加剧、社会阶层结构利益结构和需求结构日趋分化等趋势,直面城市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治理技术迭代更新等诸多挑战,着力解决交通拥堵、教育医疗资源不够、房价高企、环境承载负担过重等大城市通病,驰而不息地建构有品质的民生服务供给体系,成绩成效有目共睹。超特大城市还不断优化社区治理居民参与机制,探索全过程基层治理效能评价,着力开创协同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形成基层治理合力的新局面。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典范。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经济和人口的主要承载空间、资源要素最为集聚、发展阶段更加先行的城市类型,通过产业加速集聚、科技蝶变创新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力推动发展把“蛋糕做大”。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的排头兵,超特大城市秉持公正、包容、普惠原则,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分享、转移支付、托底保障等方式,大力推动全体市民的共同富裕,将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在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方面,超特大城市已开始探索建设用地总量按规划期管控模式,以及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管控等实施路径,由此不断健全城乡空间布局优化机制。

三是厚植城市文明沃土,擦亮魅力之城底色。这些年来超大特大城市在硬实力建设的同时充分重视软实力建设,不断加强软硬实力的统筹、协同和集成,在涵养城市文化厚度上成效尤其显著。超大特大城市注重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塑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使城市越来越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和幸福生活的乐园。超大特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不仅为城市硬实力的进一步提升集聚要素、激发潜力、巩固优势,还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了城市核心功能的整体提升。作为超大城市典型代表的上海,这些年来持续光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牢牢坚守“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使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交相辉映中激发出创造活力,在世界文化交融激荡中绽放出独特光彩。

四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当下,自觉将人与自然视作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超大特大城市越来越注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宜商的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超特大城市致力于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推进城市发展的“绿色化”,并通过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端、生产生活方式低碳环保的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当前,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超特大城市积极探索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转变的有效路径,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力求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环境。

五是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鉴于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群)具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人口特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现实程度也都有差异,多年来超大特大城市在解决好外来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等问题同时,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尽力破除市区县行政区划壁垒,不断强化统筹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和资源共享机制,力求使超大城市经济社会效率的“局部最优”,变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整体最优”。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超特大城市持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扎实推动更加密切和自由的要素流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区域改革举措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持续放大区域协同发展综合效应。 (作者:徐 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

责编:张德会

一审:宁静

二审:肖秀芬

三审:张德会

来源:中新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