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17:03: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7日讯(通讯员 何乐川 赵秀杰)他的“朋友圈”,内容不多,几乎都是与驻村工作相关的信息。
他的“朋友圈”,“圈子”很小,却涵盖了大山深处所驻村寨的所有乡亲父老。
他,就是会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金子岩侗族苗族乡白市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覃凌。
农货晒进“朋友圈”
“今晚8点直播,请关注抖音号‘小覃助农’,驻村第一书记助农销售,需要大家的关注、分享、点赞、互动支持,谢谢!”7月15日下午6点59分,覃凌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工作预告”,同时发布的还有白市村的红辣椒、萝卜干、玉兰片、菜籽油、金樱子等土特农产样品照片。
白市村位于会同县境东北角,属雪峰山西南麓腹地,距县城50公里,是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高高的马头墙诉说古村悠悠岁月,郁郁葱葱的古樟掩映村落更显生机。然而,由于地处偏远,村里的土特产品久在深闺,自产自销模式影响了群众增收和产业发展。
“农货”要出村,思维要“破圈”。
(上图:白市村驻村第一书记覃凌助农直播带货)
“我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发微信朋友圈,宣传带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购买村里的农特产品,助农销售。”2021年5月,会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退役军人覃凌到白市村驻村后,“自带”市场意识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为村里农产品找市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尝到农产品线上销售甜头的覃凌心想:白市村生态优良,山里绿色农特产品受到欢迎,为什么不开一家电商试试?
咨询政策,购书自学电商运营知识。经过一番筹划准备,在覃凌指导张罗下,白市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创办的乡村电商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间,覃凌就来到直播间带货,会同县第一个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助农销售直播间由此诞生。
(上图:覃凌帮助村民梁明转擦拭刚制作的扁担)
“经覃书记在电商平台牵线搭桥,我用竹子制作的道具用小扁担,销售了大概一千把根,农闲时间就多挣了三四千块钱!”69岁村民梁明转兴奋地盘算着,打算重拾老手艺,制作竹制品销售增加收入。
“有了覃书记的帮助,我们村山上长的山胡椒,水边生的水蕨菜,还有粽叶、鱼腥草以及家里的优质大米、红薯淀粉、白菜干、土鸡蛋等蛮多东西都通过网络卖到山外去了,让我们这里的山货土货一下子变成了俏货,村民们发展种养产业更有信心了。”白市村村民、电商法人覃盈盈乐呵呵地说。
(上图:覃凌帮助村民销售粽叶)
由于覃凌线上助农销售讲信誉,重质量,深得村民群众、网购消费者信赖。“网络一头是我的村民新朋友,另一头是我的网民新朋友。”为了“新朋友”,覃凌还特地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嘀嘀!”随着喇叭声响,覃凌周末载着一车农货进城了。
真情温暖“朋友圈”
“食堂不仅饭菜好吃,到这儿还可以天天跟老姊妹们唠唠家常,相比孤单地守在家里,日子过得更有滋味。”7月15日,85岁高龄的白市村村民沈莲娥到“长者食堂”吃过午饭,和另两名老人坐到树荫下乘凉聊起天来。
白市村人口数量不多,刚好1000出头,可青壮年大多外出,留守村寨的多为老弱妇孺,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200余人,80岁以上老人50余人。“村寨人口老龄化,家人们不在身边,有的老人可能一日三餐都不正常,不注重营养搭配,生了病别人都不一定知道。”覃凌说,村里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不仅是在外游子的担心,也一直是他心头的牵挂。
(上图:白市村“长者食堂”成立)
村里办个老年人食堂!一来可以让留守和独居老人不用自己操心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营养搭配也更均匀;二来老人就餐时可以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三来可以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丰富精神生活;更重要的一点,根据老人就餐情况,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在外的村民群众安心学习、工作,少些担心、牵挂!覃凌把自己的想法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和同村支两委沟通后,获得一致认可。
(上图:白市村长者们正在就餐)
说干就干!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保持军人雷厉风行本色的覃凌带着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努力,一个星期就把闲置的原村小校舍改造整理干净,于2023年重阳节之际挂牌成立白市村“长者食堂”。按照“党建引领、集体支撑、社会参与”原则,食堂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对70岁以上老人实行半价优惠。
“食堂做的土豆炖五花肉软糯,好吃!”“我最喜欢吃食堂做的西红柿炒蛋,新鲜!”午饭时分,覃凌听到大家表示满意的声音是他最开心的事情。为增加老年人休闲娱乐项目,覃凌还和村支两委一道,精心组织举办白市村首届“打三棋”暨“划拳”比赛,老年朋友们参与其中,在不大的棋盘上“大杀四方”,在“以茶代酒、以拳会友”划拳比赛的其乐融融中体会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魅力。
(上图:白市村首届“打三棋”活动现场)
“村里的留守老人都是我的‘老朋友’,帮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些,让在外青年游子放手拼搏,希望他们早日回到故乡,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覃凌说,村里正在创建老年群体活动室,并将进一步探索“长者食堂”运作模式,对于因身体不适、不能到用餐点就餐的老人,通过发动志愿者分区配送,提供送餐、送医上门服务等更多更实举措服务老年群体。
产业融入“朋友圈”
覃凌与村民梁源聃本不熟悉,是洋荷“牵线搭桥”使他们成为朋友。
“洋荷又叫野姜,可以做菜和药用。”覃凌介绍,因洋荷大多为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所以市场比较少见,而价格却比较好。村民梁源聃想发展种植业,却拿不定主意,覃凌给了他“种洋荷试试看”的建议。
“覃书记帮忙买种子,指导种植,又帮忙销售,没想到去年洋荷卖了3千元!”梁源聃说,今年扩大种植规模,一口气种了七八亩,预计可以收入两三万元。
(上图:覃凌察看洋荷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目前,白市村有茯苓100多亩,黄精、洋荷、红薯等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村里计划着冷库、烤房等新建事宜,准备进行农产品初加工。“覃书记不是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过几天就调整走的人,他沉得下心,能办实事。”村民们一个个跟覃凌处得像知心朋友。
“白市村是红军长征途经地,这里有古民居群落和神牛恋塘等各种传说。看,就是这栋房子,萧克将军率领红六军团长征时在这住过两天两晚……”为使村里资源特别是文旅资源得到充分发掘、保护、利用,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只要有客人来到白市村,覃凌必带客人游览村寨,推介白市村的各种资源。时间一久,村民们受到感染,自发加入推介白市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朋友圈”、“宣传队”。
(上图:白市古村一隅)
覃凌介绍,白市古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相传,居住于此的梁氏先祖迁居此地之前,养的一头大水牛每次犁完田后一解轭,就要跑到几里远的白市村老湾里静卧。民间有“皇家用龙脉,民间用牛地”的说法,所以“卧牛地”、“牛滚水地”都是风水宝地,梁氏先祖于是便迁徙于老湾。果然,定居于此后,梁氏家族便迅速发达起来,在明清年间就陆续修建了一栋栋窨子屋,形成如今密集的古民居群落,现仍保留窨子屋22栋。白市过去确实是个热闹的市场,这里桐油、杉木、南竹、茶叶等“山货”特别多。白市有一条溪河直通巫水,春天涨水时,商贩便利用水流将木材等丰盛的物产放排至洪江,再运往常德、江苏等地,其往昔辉煌可见一斑。
“初次进村,面对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我当时也感到迷茫。通过这些年的驻村工作,我已融为这里的一份子,我也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老黄牛’,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把白市村打造成为会同主要传统村落体验地和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再挥旗、再冲锋。”覃凌说。
责编:刘海
一审:毛羽
二审:黄会军
三审:何乐川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