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时至半夏

  科教新报   2024-07-18 19:40:48

邓亚兰

流年暗换,日子总会在辗转中渐行渐远。六月的脚步匆匆划过,不觉已是半夏时节。

我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开时应到家。”半夏时节是很美的季节,盛夏伊始,花开半夏,万物生机盎然,湖水潺潺。树上的叶子也逐渐厚了,栀子花儿开了,花香也浓了。进入六月,太阳的光开始热辣,但雨水也开始繁忙。整个六月,这个城市似乎都泡在雨季里了,习惯了撑一支伞在雨中独走,习惯了在雨中仰起头,去感受那一份湿热,习惯了听着雨水滴答地拍打着窗棂,恰恰夏至之日却是晴天。晴了的午后,人们的脚步似乎更加匆忙,追赶着不甘人后的生活,忘了有时候也需要停下来看看四季转换的风景。办公楼后的院子也是有栀子花的,在浓浓的绿中开着洁白的花,风吹,鸟鸣,花香,生活的惬意和悠然在一处处平淡无奇的风景中。夏雨湿透开了的花瓣,清风吹落枯萎的花朵,花瓣很轻,风也很轻,芬芳的路上从容而安静。风雨过后的院子,有树木青翠的葱茏,有夏虫婉转的低鸣,有花儿悄悄的地绽放,每一处都是生命的阅读。院子里住着老人,不慌不忙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趁着太阳天,把家里的衣服都晒了出来,一排的杆子花花绿绿飘着,和院子的里的花草互相掩映着,夏日的暖阳透过绿叶的缝隙洒落细碎了一地的光阴。还有一户人家,种了许多的多肉,大到我都不敢相认,足足有碗口大。他家的多肉随意放在窗户下面,雨洗过之后的窗台仍还有薄薄的水印,且泛着黛青的颜色。多肉开得累累又可爱,如同一个个酣睡的小虫宝宝在懒懒地晒着太阳。夏的光阴悄无声息的涌动,荡漾着岁月清浅的痕迹,在这小小的角落,觅到这一处的欢喜,大概也是半夏最美的遇见。那一刻的愉悦弥补了整日的繁忙,内心也趋于平和,日子的声响也不再嘈杂。林清玄说过:“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人生的境遇不可捉摸,心智却可以扭转,心有正念,一切欢喜,生活不在别处,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自己亦是风景,世事维艰,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人活着,就是要爱着点什么,哪怕爱上一朵花儿,爱上人间烟火,都会心怀希望。

“合欢不远,半夏当归”每每念及此句,就让人能联想起一位俊秀的深闺女子,娥眉微蹙,凭窗支颊,若有所思,被相思浸染的时光,孤独地盼望和等待。“正当归时又不归”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积淀,也诠释了很多的无奈。千百年来,在中国文化中,当归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当归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为它的名字与“当归属”谐音,寓意着回归家庭、守护爱情。另一方面,当归也被视为游子思乡的情感寄托,寓意着远离故乡的游子应当回归故土。此时今日,相思之解已经变得很容易,无论身在何方,心中都要有一个归家的梦,连接着彼此的思念和期待。网上对台湾同胞的称呼就是“小当归”,这何尝不是全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国家和人民期盼,台湾当归,祖国当统一。

行走于光阴里,经过风雨,走过沧桑,散去繁华,时光已至夏半,人生亦已半夏。花开半夏里,念君当归时,当归即归,当安即安,听花开,看雨落,只为心中那份珍惜。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