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一池盛夏景

  湖南日报   2024-07-19 09:48:41

文|王婧

广袤荷塘,荷之根茎深扎于淤泥。蓓蕾向上,无畏地穿越污浊,刺破平静的水面。盛开的芙蕖,花瓣灿烂夺目,如锥挺立,蓬勃出夏日的热烈与奔放。笔线直如刀痕,折似山棱,凌厉而有力,每一笔、每一划,诉说着花茎的风骨。

这幅创作于1981年的《盛夏图》,画作面积突破花鸟画传统,接近22平方米,是画家李苦禅平生篇幅最大的作品,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史上首件大幅巨作。2024年,正值李苦禅诞辰125周年。盛夏再读《盛夏图》,与苦禅大师真情“对话”,看一池热忱与气节。

作此画时,时维深冬,李苦禅已至耄耋。晚年的李苦禅完全不需要线稿构图,笔墨气象了然于胸。他随手拿起海绵蘸墨,涂擦,硕大荷叶一气呵成。下笔花梗,果断有力,毛笔仿若刚劲的刻刀,宣纸也变作青铜或碣石,碰撞出的线条铿锵声阵阵!

《盛夏图》。通讯员 摄

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壮观的画面。他把忍辱负重的岁月诉诸笔墨,化作池塘下的泥淖,幻成傲然绽放的荷景,笔墨有形,画意无尽。

1923年秋,年轻的李苦禅还在拉黄包车过活,腰里的七节鞭是他的习武之物,他的另一个身份则是齐白石的弟子。1937年,近代中国多屈辱的岁月,李苦禅把自己的画室作联络点支持地下抗战,交通员、爱国学生、外国友人就在此藏身。他却不慎被日本宪兵队关押,28天里受尽拷打、灌辣椒水等酷刑,可他宁死不屈,不肯透露半分信息。“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不仅是李苦禅的座右铭,更是其一生的写照。

“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祖国古称华夏,想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盛夏图》画面上方,款识题写出李苦禅的心声。盛为新生、崛起、强盛之意,夏为华夏之意,“盛夏”二字,是李苦禅热切盼望华夏复兴、崛起强盛的心愿。

画中,金之轩昂,石之骨骼,金石味永在,烙出独特的中国美学。画外,煅出一幅书写时代的扛鼎之作,腾出一位老人对盛世华夏的向往,震出慷慨一句:必先有人格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画家王森然感叹:“他笑研朱墨,那砚中殷红一片,哪里是墨,分明是一腔子热辣辣的壮士之血!”李苦禅说:“我就画一张大的,就让全世界看看,让后代们都看看,只有我大中华文化里才能出这种高级的高等的大写意。”

责编:刘涛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