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云,一路情怀一路歌

  怀化日报   2024-07-19 11:20:07

[人物档案]

傅小云,1972年出生,苗族,麻阳高村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全国委员、贵州省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1990年9月至1995年7月,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针灸学专业本科学习;1995年7月至2002年9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8研究所职工医院工作;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南华大学附二院麻醉科工作;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2009年7月至2019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19年1月至今,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央文明办“中国好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系中共贵州省十三届党代会党代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医疗卫生界)。

傅小云,一路情怀一路歌

从麻阳高村求学到省会长沙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针灸学专业本科学习,从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8研究所职工医院工作到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从南华大学附二院麻醉科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傅小云跳跃式发展,每一次华丽转身,实现了他自己梦寐以求的境界。

可以说,傅小云的跳跃式发展,每一次的华丽转身,都与他的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情怀并存,在当今时代绽放出蓬勃生机、谱写出一首首感人的歌谣……

德艺双馨,成为“医大”首批博士生导师

遵义医科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傅小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论文荣获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论文大赛全国一等奖。

——题记

“在遵义医科大附属医院整整工作了20年,兢兢业业,刻苦自励,能够在临床过程中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让广大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傅小云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曾经说服一名患者家属,采用自己指定的治疗方案,用一个中午时间,近两个小时耐心讲解的治疗方法,采用分步式策略进行治疗,直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20余万元,使患者最终痊愈出院,获得满意的疗效。”傅小云一切为患者着想的情怀,让记者为之感动。

“作为一名重症医师,自己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敢于创新。2017年创建的‘贵州省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中心’,(省卫健委授牌),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率先运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技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首次提出重症急性胰腺炎‘去重症化’的治疗理念,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傅小云告诉记者,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病例不计其数,已在国家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北图核心论文8篇。

据了解,作为之前的科室主任,傅小云善于管理,敢于担当,其学科建设取得不俗成绩。2021年中国医院重症医学科技量值(STEM)5年总排名全国69名(贵州第一)。2021年1月重症医学科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1年7月重症医学科党支部获“遵义医科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其科室1人荣获2020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抗疫英雄”,4人荣获2021年“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荣获2021年“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2年,傅小云所在科室均获得遵义医科大学优势学科二层次建设资助,同时荣获贵州省卫健委重点学科建设立项。

难能可贵的是,傅小云的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参与翻译英文著作《重症医学的秘密》一部,参与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镇痛治疗中国专家2022版》,已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发表。科室现共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带队援鄂,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医生”

在战“疫”第一线,傳小云无惧感染风险,率先在鄂州开创首例气管插管、首例气管切开术、首例血液净化、首例ECMO(体外膜肺)技术,共收治46名危重型患者,用决心和勇气打开了鄂州抗疫救治的崭新局面。

——题记

“2020年,湖北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主动向院党委申请奔赴湖北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第一时间(大年初三)奔赴湖北鄂州,带领24名医护人员接管鄂州市中心医院的RICU,参与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并担任贵州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谈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援鄂,傅小云记忆犹新。

傅小云回忆,那个时候在病情未明的情况下,作为共产党员,一直冲锋在前,无惧风险,既实施鄂州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气管插管,又带领团队,采用体外膜肺(ECMO)抢救新冠肺炎患者,同时也开创了鄂州市第一例ECMO技术。因此,2020年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式好医生、中央文明办“中国好医生”、遵义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医疗卫生界)。

“2021年11月德尔塔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我带领整个科室团队在贵州省将军上医院参与5名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治疗,同时管理两台实施ECMO治疗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每天进入“红区”参与查房,与同事并肩战斗,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傅小云挥之不去的往事让记者感动。

“2022年12月,在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主动担任自己所在的红星社区的家庭医生,在小区的微信群里,时时回答社区群众的疑难问题,用自己丰富的学识服务群众,成为社区群众当时的“主心骨”,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11点,通过及时回答群众问题,阅读CT影像,及时进行症状评估,并提出治疗建议,确保小区群众未发生1例危重型病例,获得社区群众的衷心好评。”傅小云碎片式的回忆,充满了对社区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

帮扶“三医”,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

傅小云以加强医疗资源沉底,建立村寨—县人民医院转诊绿色通道为手段。帮扶工作初见成效,复杂疾病的救治能力明显提升。贵州省委组织部阶段性帮扶成效评估位居省内第一名。

——题记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组部、中央编办等部门印发的《“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要求,2022年6月至今,我一直帮扶担任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傅小云告诉记者。

“在三都医院工作,我尽心尽力做好帮扶工作,一是认真调研,查找问题短板。通过到各科室走访,与个别同志谈话,充分了解医院实际情况;二是针对问题,分析原因,逐步解决了管理效能改善、人才培养不到位、平台建设滞后、医疗资源沉底等问题。尤其在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方面,提出“四个一”的科主任目标考核机制,真正做到每年保持1%的正增长;每年开展一项新技术;每年送1名医师外出进修半年;每年开展1项服务群众的新举措……”回顾两年帮扶点滴,傅小云记忆犹新。

据医院负责人介绍,为帮助医院培养人才,傅小云拟定了《“导师制”医疗人才帮带培养的工作方案》,从帮扶科室遴选政治思想合格,基本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16名业务骨干作为“导师制”培养对象,共招收重症医学科6名医师作为培养学员,以两年的传帮带,让其尽快成长为能胜任基层重症临床的优秀重症医师;为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傅小云为全院科主任作了《科主任如何做好学科建设》的讲座,为提升全院临床医技人员的学习能力,傅小云为全院职工作了《如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的报告,为加快推进创伤中心建设,傅小云想方设法促使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签约授牌,为建立村寨-县人民医院转诊绿色通道,傅小云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走村串寨,服务基层水族群众……

“每一次接诊或者进村入户,傅教授都会跟当地群众、医护人员仔细交流,聆听他们的实际用药情况以及面对的具体困难。”帮扶队队员如是说。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傅小云归纳出了一条结合当地实际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之道:采取内部培养和医生、护士外出进修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帮扶专家利用实战病例手把手教,在临床实战中提高基层医疗人才临床经验。”业内同行赞扬傅小云。

“基层医疗服务改善的关键,不是缺药、缺设备、缺硬件,而是缺人、缺观念的转变提升。”“通过两年帮扶,帮扶团队工作初见成效,三都医院复杂疾病的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我感到一丝丝欣慰,做了应该做的工作;现在我已经结束了两年的帮扶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重症医学专家,我觉得不辱使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傅小云表示。 文/图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甘乐

责编:周紫云

一审:周紫云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怀化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