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诗学的本土化建构——评魏颖《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19 19:17:50

文丨陆道夫

中国是否有自己的性别诗学?我们对性别诗学了解多少?这样的疑问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学术场所。魏颖副教授的学术专著《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将研究基点落实在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上,在与女性人物形象的潜对话处闪现女性主义的发现和感悟,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建构中国特色的、具有原创性的性别诗学话语体系。纵览全书,该著作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特色。

一是通观性。《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中国性别诗学做一个“通”的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其一,中国古代叙事文本与现当代叙事文本的有机联通。全书研究对象从唐宋传奇的女性形象及生命意识,到明清叙事文学的女性形象与命运悲歌,从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在现代性进程中的身份认同,到当代审美镜像中的女性形象及现代性体验,对中国叙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做了一个从古至今的观照,通过分析文本的语义内涵与审美意蕴,挖掘性别意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其二,微观的文本细读与宏阔的历史文化视野的互融相通。作者一方面强调文本细读,深入文本的内在理路,向内把握文本体验、叙事手法、艺术结构的特色;另一方面将阐释对象置于文本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通过文本与语境的互融关系揭示女性形象性别意识生成的现实意义。其三,跨学科理论资源的融会贯通。以西方性别诗学为参照,整合社会学、主题学、修辞学、叙述学、心理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理论资源,这些跨学科的理论资源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相互补充与渗透,熔铸性别诗学本土化的整体性理论场域。

二是原创性。该著作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运用绝非生搬硬套,而是有着自觉的本土建构意识。作者强调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和中国诗学传统的有机结合,不仅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放置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通过文化过滤和文化移植,沉淀为本土的文化精神,而且发挥中国古典诗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诗学传统,直接面对中国的文学艺术文本进行感悟体验与个案分析,以中西女性在个体身份探索中所呈现的差异为立脚点,来建构中国特色的、具有原创性的性别诗学话语体系。

三是实践性。关于性别意识与男女平等的话题是永远的,这也是文艺学应当去拓展的一个领域。作者坚持理论的务实品格,立足于中国社会性别发展的客观情势,以细腻的文笔将艰涩、枯燥的文论问题写得生动而有趣;以精致的语言对中国叙事文学作品中有关女性生活、思想、情感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整理;以女性学者的人文情怀在历史文化语境与文学艺术本体的紧密相连处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在关注人生、贴近审美实践中为建设和谐性别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作出积极贡献。

魏颖新世纪初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此时她已开始怀着浓厚的兴趣关注女性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批评,《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语境》是她多年探索、耕耘的成果。专著的大部分章节已形成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既有通达的文学史观,又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既有直面现实的女性人文情怀,又有对具体文本的诗性观照和探析,文风清新、体验独到、深入浅出,是一部实至名归的中国性别诗学的佳作。

作者简介:陆道夫,博士,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廖慧文

一审:廖慧文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