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老师作文课的实战性

邝海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0 09:34:18

好几位书友问我,怎么最近都是发《诗经》读书笔记,以前脍炙人口的书评少了。确实,老邝我最近在忙个事情,暑假教自己孩子和朋友的孩子写作文。

邝老师又不是正经语文老师,作文课教些什么呢?请看我第一季的课表——

有些人可能会笑,又不刷题,这样怎么提分啊?哈哈,邝老师培养的是孩子真正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修辞之美——以汪曾祺的散文为例》这节课来说。我先让孩子们边吃葡萄边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然后分析品读汪曾祺《端午节的鸭蛋》。最后,我花了半小时,用几十个文学经典里比喻句给孩子们梳理了“比喻学”框架,包含:定义(本域和靶域)、要求(心理情感对等)、层级(不及格,及格,合格,良好,优秀),以及创造比喻的若干“要诀”(情感匹配,文化意味等),孩子们的课堂氛围很不错。尤其当我问“他满脸惆怅,眉头皱得像青花纹饰”这个比喻好不好时,两个女生敏锐指出:“不好!青花瓷很唯美,皱纹很丑,情感不搭。”这让我顿生西晋文坛领袖张华对东吴陆机兄弟之赞美:“伐吴之役,利获二俊!”西晋伐吴,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陆氏兄弟二人啊!

这样教有什么用?用处可大了。比如,我近日推荐一个学生读英国作家吉辛的《四季随笔》,他问我买哪个版本,我说不妨多买几个版本,对照读读,有利于文本细读。于是,他买了李霁野的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还有马永波、张云海的版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年版)。

哪个版本好呢?我让他自己去推敲。随手指了春季卷第三篇。

李先生的译文是——

“今天我走得很远,走完路时我发现了小小的白花车叶草。它生在年轻的梣树丛中。看了很久的花之后,我拿周围细长的树的美供自己享乐——树光滑平润,颜色像橄榄一样。紧靠根前有一丛山榆;它的生藓的皮,仿佛用一种不识的文字描出轮廓,使得年轻的梣树显得更为美丽了。”

马张二先生的译文是——

“今天,我走了很远,散步结束时,我发现了一株小小的开白花车叶草。它从一棵死亡的草的躯干上生发出来。我细细打量了一番这朵小花,它周围苗条细长的树丛给我带来了愉悦—— 它们闪闪发亮的光滑的皮肤,它们橄榄绿的颜色。旁边还坚强地站立着一丛榆树,树皮粗糙,好像得了皮疹,大自然在上面雕刻的曲线看上去就像陌生的语言文字,把那株衰败的草的躯干衬托得格外美丽。”

谁的翻译好?学生说,感觉都有点乱,位置关系不甚清楚。“李先生文字雅一些,却拗口。”“马张清楚明白一些。”

我赞同他的感觉,接下来引导说,“看最后的那个比喻,用老师教的方法评判。”

很快,学生就找到了网上英国榆树的图片——

然后说,“不管怎样,山榆是用来表现美的,说那些斑块像皮疹,感情不匹配,这点马张不如李先生”。

我给他点赞,继续引导:“李先生的译文就完美吗?这个比喻还可以提升不?怎么提升?”

学生支吾很久,似乎不敢动大师的文字。

我提醒说:“从文化意味角度看看能否提升?”

“仿佛用一种不识的文字描出轮廓?这什么意思啊?无非就是说,那板块像一种不认识的文字。这里注意啦!“不认识的文字”能增加美感吗?”

“不能!”

“什么文字才可以?”

“古老文明的文字?有神秘感!有文化意味。”

“对啦!你帮李先生改改看。可以综合马张的译文。”

一分钟后,他改好了——

“树皮粗糙,好像长了藓,大自然在上面雕刻的曲线看上去就像某种未破解的古老文明的文字,把那株衰败的草的躯干衬托得格外美丽。”

优秀!100分!有了这种眼力,何愁阅读理解,何愁作文啊?!这就是邝老师作文课的实战性。

下面附录一篇当堂的学生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栖风渡鱼粉

我喜欢的美食有很多,有香味四溢的煎饼果子,有香甜软糯的糖油糍粑,还有酸甜可口的酸梅汁,但我放在心尖尖上的美食还数栖风渡鱼粉。俗话说得好“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风渡”,对于离家在外的郴州人来说,总有一道美食承载着家乡的味道,这就是混合着鱼香和辛辣味的栖风渡鱼粉。鱼粉的前世,是郴州的山水,在水中游动的鱼,田间的稻谷,阳光下燃烧着的辣椒……栖风渡鱼粉就像基因中的味觉定位系统,一头指向远方,一头连着故乡,是所有郴州人不管走的多远,都走不出的味道。

栖风渡鱼粉的辣度跟郴州另一特色美食烧鸡公有一拼,它汤底渗出一碗发光的红油,一碗粉泡在气吞山河的红油里,不禁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关公单刀赴会,望着滚滚的长江水唱道:“这不是水,是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滚滚红油汤在碗里打转,像染红的长江水往下流淌。吃一口,辣味在口中爆开,直冲脑门,跟富士山的火山爆发一样。

现在还流传着“凤雏庞统吃栖风渡鱼粉”的传奇,寓意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耐得勤苦、耍得潇洒、爱得火辣。因此,栖风渡鱼粉是一门技艺,是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碗乡愁!

来源:快刀书评

责编:陈程

一审:陈程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