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湘韵丨送别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2 08:46:33

文丨江月卫

我前前后后到了十多个单位工作。每从一个单位离开都要照一张合影,称之为送别照。

看到照片上的人便想起一些事,于是,发个微信或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老同事。由于通讯变化太快,好些人都换了电话号码联系不上。通过这个那个拐来弯角地去找,终于联系上了。对方先是惊诧,寒暄几句后便问:有事吗?我赶忙说,没什么事,今天偶然得到你的电话号码,给你打打电话聊聊天,今后多联系!还莫说朋友,就是亲戚也要经常走动才亲,多年不联系了感情也就淡了。有的升迁了,怕我添麻烦。其实我只是想和他们聊聊天、扯扯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照片中至今仍保持密切联系的不多,比如小峰。记得我在乡政府做招聘干部那阵,我们一帮子年轻人每天就是读书学习,争取早一点转为正式干部。小峰住我隔壁,他每天都要做几道数学题。我每次考试就是卡在这门课程上,挺羡慕他的。但我底子浅,没办法补,每天写点小文章打发日子。没想到,第二年的招干考试只考语文政治两门课。这下可惨了小峰。虽然在一起工作时挺开心的,但时过境迁,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这么多年来,送别照中联系得最多的有三个人。一个是老吴,那是我刚参加工作就认识的,他当过村子里的民兵营长,处理过一些老百姓的纠纷,我俩配合默契地共事了一年多。他看我到省城读大学后也想去,可他那时已结婚且有两个小孩,何况去读书后就没了工资,最终只能放弃。他先后在三个乡镇当了二十多年的林业站长,去年在县林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任上退的休。

去年退休的老黄是镇政府的文化辅导员,和他共事时我在镇里当党委书记,他毛笔楷书写得和字帖上的一样,我常跟他学写字。他儿子很争气,本科学的是农学,研究生学的是金融。老黄很希望儿子考县里的公务员,有个稳定的单位,离他近,还在县城给儿子买了房。可儿子不肯回来,应聘到北京一家证券公司上班。老黄两口子不得不一起到北京去带孙子。

我在县文化局当过老杨的领导,但老杨却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现在每次回县里我都要找老杨聊天扯谈。他羡慕我的经历,说你不用编造只要真实地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小说。我佩服他读过很多书,他看书很快且过目不忘,感觉只要谈到文学,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代的,他都了如指掌。后来,老杨搞起了剧本创作,有舞台剧也有影视剧,写了几个后他不再写。他又搞起了侗族文化研究,写了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但没有看到他出版。

如今曾经的朋友同事大都天各一方,随着年岁的增长,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有的移居到了大城市,有的回到乡下“守老业”,很难见一次面。但看看送别照,那些往事就浮现在眼前,像昨天一样。

责编:廖慧文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