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论头条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总目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2 10:48:06

杜玉华

核心提示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绝非易事。只有锚定总目标不动摇,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党全国人民要锚定总目标,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总目标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希望通过努力达到的预期成果或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仅靠零敲碎打调整或碎片化修补不行,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也不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据此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对达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前一句,“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总目标的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方向、道路的根本问题,治理则是关乎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制度是治理的依据,制度的性质决定治理的方式;治理是制度的实践演进,制度的作用发挥需要通过治理来实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既要靠完善的制度,也要靠高超的国家治理。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总目标涉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立场和原则,对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改什么、怎么改等根本性问题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绝非易事。锚定总目标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正确道路推进的重要保证。只有锚定总目标不动摇,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偏轨、不折腾、不停顿,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

总目标统领下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体系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不仅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还在总目标统领下提出了分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价值目标,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新时代改革的重点,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六个领域改革的分目标。这六个领域的改革分目标统称为“六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紧紧围绕”分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不仅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还凸显了改革的全面性,确保了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即:第一阶段,从十九大召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第二阶段目标作了新的表述,即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还首次提出了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要完成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以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等改革任务的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目标表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发展的内在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向前,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未有穷期。

锚定总目标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坚持目标导向和坚持问题导向是内在统一的。相对来说,目标导向强调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行动战略、策略和步骤等进行有效安排,侧重于从未来倒推到现在;问题导向则强调对当前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和解决。实现目标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强化目标引领,是要避免陷入局部主义和事务主义陷阱,使一些事关长远、全局和根本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问题不被忽视;强化问题意识,则是要使目标导向更加准确地识别和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束缚改革最关键的堵点难点上。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征和重要经验。实质上,锚定总目标就是坚持目标引领,以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合理布局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同时,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40多年来,党中央在部署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无论是制定方针政策方案,还是督促落实,都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明确指向。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就是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继续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锚定总目标,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才能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为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开放的目标、重要任务及其方法论研究”(23ZDA018)、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WKCX022)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