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七位湘潭山长

何银坤     2024-07-22 17:18:15

资料图(来源:岳麓书院)

文/何银坤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各代,弦歌不绝,被誉为“千年学府”。公元1167年,朱熹到访书院,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书院由此更加声名远播。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十九湖湘”,岳麓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其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培养人才之众多,既得益于中华教育之优秀传统,也得益于各个时期书院山长的励精图治、开拓创新。

山长,是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主持书院事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岳麓书院历史上有据可考的山长有55位,他们大多是著名学者和优秀教育家,其中有七位湘潭籍的山长,他们为岳麓书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彪居正, 字德美,号敬斋,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任山长。彪氏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因逢唐末乱世,从山东迁居湘乡。居正随祖父彪约父彪虎臣迁居彪家冲(近碧泉书院,今属湘潭县射埠镇张公村)。居正师承胡安国、胡宏,在碧泉书院与张栻同窗,是湖湘学派的重要学者。胡宏逝世后,碧泉书院的学生纷纷转入岳麓书院,湖湘学派重心由碧泉书院北移岳麓书院。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时,朱熹因敬重居正的德学,称他为前辈并推荐其前往执教。张栻离任后,彪居正继任,后学称之为“彪夫子”。

郭金台(1609-1676),字幼隗,明末清初任山长。本姓陈,名湜,字子原。少年时遭遇家难,父子离散,依舅父遂改为郭氏,居住在射埠方上桥池子村。崇祯十二年、十五年(1642年)两次中乡试副榜,按照惯例授予官职,没有上任。南明时,乡试中举人,督师何腾蛟、巡抚堵胤锡推荐,授职方郎中、监司佥事,以母亲年老多病无人照料为由推辞。由于当时农民起义频繁,郭氏于是归隐乡间,著书立说。著作有《博物汇编》《毛诗辨》《石村文集》《石村诗集》。其子式谷,复改为陈姓,孙陈鹏年为一代廉吏。

易宗涒(1682-1771),字公申,号实庵,属大坪易氏,居湘乡潭市。侍奉祖父祖母极其孝顺,与父亲易贞言先后受政府表彰,人称“世孝”。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为监生。清雍正二年(1724年)始任山长,在任九年,整顿学风,严格督课,作《岳麓书院记》,申述为学的宗旨是“务求德隆茂业”“不徒以工文词、弋科名为能事”,大意是读书不以科举考试论英雄,而是要追求道德精进,学业有成。乾隆元年(1736年)与胞兄易宗瀛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未能入选。后来担任《甄嬛传》中爱好诗词歌赋的慎郡王府家庭教师7年。耄耋之年仍手不释卷,可谓皓首穷经,著作等身。主要作品有《五经辨疑》《四书译注》《实政录》《性理精义》等。

刘元燮(1701-1768),字孟调,号理斋,出自“两代四翰林五举人”的湘潭响塘碑头刘氏家族。清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山西道御史,为浙江、四川乡试考官,性格刚直,不容于众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岳麓书院山长。刘元燮博学多才,擅长吟咏。著有《寒香草堂集》《周易解谊》等。

张九镒,字权万,号桔洲,又号退谷,世居湘潭响塘。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授编修,任少詹事、河南汝光道、四川川东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岳麓书院山长。张氏世代诗家,祖孙数代享有诗名。其中张文炳、张九钧、张九镒、张九钺、张九键等张氏祖孙与岳麓书院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先后在此读书或任职,被传为佳话。《清史列传》《国朝先正事略》等书中有传。著有《桂香园诗集》《晚香草》《退谷诗抄》十八卷。

罗典(1719-1808),字徽五,号慎斋,湘潭易俗河古桑洲(今属株洲市天元区)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进士。授编修官,督学四川,后转任御史,官至鸿胪寺少卿,后以侍奉老母为由回籍。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六十三岁时始聘为山长。一连五任,执掌岳麓书院时间长达27年。年九十寿终于院长任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罗典学问广博,富有创见。著有《读诗管见》《读易管见》《读春秋管见》《读书管见》《罗鸿胪集》共50余卷,学术价值很高。罗品行兼优,老成宿望,教学上循循善诱,培养了大批人才,当时清廷规定岳麓书院每届(三年为期)学生为六十名,罗典掌教时,肄业人数三倍于朝廷规定的数目。罗典还注重环境育人,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改造建设,修岳麓书院八景,是岳麓书院历史上一位重量级山长。

龙瑛(1779-1852),字白华,一字云东,湘潭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次年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升任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十九年(1824年)以翰林院编修身份,主持山西乡试。龙瑛书法精美,高丽使者来京城,每次索求其作品带回国内。因病回乡,先后担任长沙城南书院、常德朗江、湘潭昭潭书院山长。1845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为湖湘学派培养了一批“岳麓巨子”,为推动中国近代史作出了历史贡献。著作有《白华诗草》《味无味斋试帖》《玉堂清课赋钞》。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考察,与湖南大学师生们亲切交流,勉励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并对大学教育寄予殷切期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习近平总书记对门口的楹联作出新解:“‘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这个‘斯’也是指的这个新时代。”

衷心祝愿在“这个时代”,湘潭承前启后,人文蔚起,经济腾飞。

摘自《湘潭日报》“湖湘源”公众号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