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翟非:山头斜照

翟非   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2 18:55:21

文/翟非

但凡论及人生逆境自渡,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应对坎坷跌宕的际遇而不改初衷终有所成,几乎没有人不想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

在国人的眼里,苏轼是天赋异禀的天才,是万世景仰的圣贤。林语堂曾评价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月下的漫步者……其实他也是一位随遇而安无怨无悔的实干家,是胸怀乾坤孜孜以求的奋斗者。

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应试做官,45岁被贬谪黄州,59岁贬往惠州,62岁再贬儋州,65岁时才遇赦北归;他经历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个皇朝,苏轼的一生不可谓不艰辛,不可谓不传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尽管苏轼 屡有感叹 人生如梦,但 从未 因此而 亵慢 人生,而是 正视困境 自我超脱,始终 秉持 顽强 旷达 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 心境淡薄得失泰然处之。

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在出游沙湖道中淋了一场大雨,不但不感到失意落魄,相反豪情满怀地写下了“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宏放翛然的诗篇。从“竹杖芒鞋”的境况里想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从“料峭春风”的冷酷中做到了“山头斜照却相迎”,从“向来萧瑟”的惨淡时悟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一阕《定风波》把苏轼豪迈乐观的人生气度推向了极致,最后才有了“问汝平生功业,杭州惠州儋州”的人生豪迈。

苏轼一生崎岖起伏饱受艰辛,但也不乏“山头斜照”的滋润。苏轼进京赶考前,是北宋书法家、雅州知州雷简夫把他连同他的父亲、兄弟推荐给益州知州张方平和文坛泰斗、翰林院学士兼史馆修纂欧阳修,他们的才华才被世人所惊,名震京师;苏轼谪居 黄州,是知州徐君猷缓解他燃眉之急,为他另辟一处居所“临皋亭”,拨给他一片坡地,营建“东坡雪堂”;苏轼贬至惠州,从正四品降到正八品,但仍得到知州詹范的邀请,入住驿馆合江楼,时不时得到生活照顾,有感而发“树暗草深人静处,卷帘欹枕卧看山”;权臣不满苏轼在惠州的闲情逸致,再次玩弄手段,把他贬到更偏远的儋州,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百姓不仅为苏东坡父子建房,还送来食物和粗布,供其饱肚御寒,海南成了他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苏轼不是时代的宠儿,却又很幸运,人生处处不缺少温暖的阳光,更可贵的是苏轼每逢窘境都是向阳而行,所以终成一番不朽功业,成为时代骄子,同时也无不显示一个时代的开明包容。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不拘细节不囿于世俗,能够坦然怡然地融入逆境,与朴实无华的寻常百姓、与厚德载物的自然融为一体;圣人之所以不同于凡人,就在于圣人总会在昏暗中看到一丝光亮,在无望中抓住一线希望,在无奈中蓄积一份力量。苏轼在一次次挫折和不幸中,无论悲苦无论幽怨无论自弃,总能够波澜不惊地融进陌生环境,轻松从容地化解意外危机,从而拥有一片新天地,迎来一个好收成。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他执信再幽暗的天气也会有“山头斜照”,这与大唐最豪放最乐观的“诗豪”刘禹锡诗云“道是无晴却有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历经磨难青史留名的人物眼界和灵魂大概是相通的,从来都是。

苏轼永远是浩瀚无垠星月交辉的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星辰,他是超凡脱俗的伟大孤独者,又是孤独者中与民同乐的乐天派。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既在诗里又在诗外,既有庙堂之思,又有东坡之趣。

兴许我们头顶的天空还是那片奥妙莫测的苍穹,但如今的世风世情早已情随事迁世殊时异了。我们已深陷世俗与妄想融化而成的漩涡之中不能自拔,似乎一切存在都围绕着金钱黑洞悬浮撕裂,时而爆发出瑰丽魔幻的光焰。

古人云:“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不理解不以为然的,心想为人总该有底线吧。可是当看到现今一些人为了赚钱竟然到了不择手段的寡廉鲜耻地步,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耻辱和无奈,人怎么会变得这样呢?倒是更惊讶更钦佩古人在社会文明程度并不高的时代却把人类的趋利心态和恶果看得那么透彻。人类无节制的趋利逐利正在模糊社会是非曲直,无情摧残大众道德良知。世人的嗜利就是吞噬人间阳光,制造蛮荒。

在万般无奈之下,在忐忑不安的焦虑里,在妄自菲薄的落寞里,在提心吊胆的惶惑里,在举目无助的绝望里,有不少人要么索性躺平摆烂,要么自怨自艾暴殄轻生,要么报复社会肆意妄为贻害无穷。从这些可叹可恨的现象背后可以看出,有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已被严重忽视:我们所依存的环境正在扭曲变形,已经变得出奇和过度的悭吝了,鄙吝到不愿空出多余的让更多人感受温暖获得生存的机会,鄙吝到以互害为代价来达到挤压社会共赢互惠的空间。很多不幸和悲剧就是在看不到光亮和机会中发酵成真。一个欠缺悲悯的社会必然缺少机会,一个稀缺机会的环境定会缺乏阳光,一个缺乏阳光的社会肯定缺少温度,一个缺少温度的社会必将匮缺希望。

文明社会是一个有温度的社会,是不是应该为众人制造更多的生存发展的可能,为需要的人提供雪中送炭的机会?人类的目的不该只活在如露如电的财富泡影中吧,人类的征途理当更远──在那浩乎无际的星辰大海。

有时候,真感到人就是被裹进大浪中的沙粒,完全是在波涛汹涌中向前,也全然不知会在哪个旮旯里搁浅沉留。然而只要抬头看看苍穹,总会看见闪亮的光点,总有一缕阳光会照到你的身上——这是天地之间常理。

责编:瞿文君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