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积极开展水稻灾后“双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7-22 22:41:56

农户整理新育成的晚稻秧苗。

受前段时间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平江县共有约41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成灾面积约11.5万亩,绝收面积达3.15万亩。全县各地迅速推进早稻抢收、晚稻抢种等生产自救行动,全力恢复农业生产。

早稻抢收 争分夺秒

7月15日下午,笔者来到伍市镇颜家村种粮户赵寿光承包的农田,只见几辆收割机在其中来回穿梭,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泥尘。机器轰鸣声中,一株株受损的稻穗纷纷脱落进仓,残留的水稻茎秆上裹满了厚重的黄泥。

“原本收割一亩田所需成本是70元左右,如今收割一亩田要150元。”复耕补种几乎是赵寿光近段时间以来全部的工作,他向笔者表示,收割受损农田不仅容易损坏机器,而且操作难度较大,导致花钱都难请到人力。

一场洪涝灾害,让赵寿光承包的1450亩水稻被淹,其中662亩完全绝收,还有他自己种的870亩棉花也需要补种、改种。他仍清晰记得洪水刚退去时,农田里的淤泥有6厘米高,眼看着早稻即将开镰收割,收成却没了着落。

“县农业农村局给我们发放了水稻种子,我们自己也采购了大豆、玉米种子1900多公斤。地淹了可以再补种,只要人没事就好。”赵寿光说,收完这些水稻,他们将抓紧时间补种晚稻,再过两天,绝收的棉花地也都会改种大豆、玉米,月底就能全面完工。

令赵寿光有底气的是,受灾期间,农业专家们积极下沉一线,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协助恢复生产工作。同时,保险理赔也给他弥补了部分损失。

奋力自救 补种晚稻

7月16日上午,笔者在天岳街道密岩寨村看到,农田里的水稻因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出现了较严重的死苗、缺苗现象。趁着天气晴好,农户们纷纷积极开展抢种、补种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走进水稻种植基地,现场机声隆隆,工作人员正熟练地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块块稻田被重新翻耕,一丛丛秧苗整齐地插在水田中,犁田、补苗等工作有序开展中。

据当地种粮大户唐发根介绍,他今年承包了3100多亩地,在此次洪水中受损的面积超过了1200亩,其中有380多亩农田绝收。洪水退去后,他通过水泵抽水、开沟排水等方式清理田间沟渠,及时用清水清洗秧苗,做好肥水管理及洪涝灾后害虫防治。

“经过测产,今年没有受洪灾影响的水稻亩产有600多公斤,而受损的水稻亩产不到300公斤;洪水还冲走了18000多盘晚稻秧。幸好县农业农村局及时给我们发放了2500多公斤种子,替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截至发稿时,唐发根已经完成补种工作,补种面积近500亩。

据统计,截至目前,平江县共调拨种子20万公斤,灾后病虫害防治62万亩,抢收早稻23.8万亩,抢插抢播晚稻4.7万亩,改种玉米、蔬菜、红薯2.768万亩。同时,修复损毁农田8万亩、田间排灌渠道1.25万米、机耕道0.5万米、田间道2.3万米。(方璐 谢鸿 涂兆兴)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