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环境   2024-07-23 14:50:11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一个专门章节,还有一些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也散见于其他章节。

《决定》为下一步如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了改革方向。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

《决定》深入阐释和回答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于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决定》作出了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部署。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共提出36条具体要求,明确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要求。此外,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正在编纂的生态环境法典,为该制度强化法律支撑。

《决定》还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新污染物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需要多部门跨领域协同治理,实施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控。同时,要将新污染物治理融入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去年3月,《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施行,明确了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重要流域,《决定》提出,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这就要求,重要流域上下游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按上中下游功能定位统筹谋划、合理安排有关项目。

此外,《决定》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等等。

我国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截至目前,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如宁夏回族 自治区积极探索“矿山修复+”“防沙治沙+”“小流域综合治理+”“盐碱地治理+”等多维修复模式,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生态补偿机制也从同护绿水向共谋发展迈出一大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针对如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决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近年来,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前不久,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日前,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展望了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厚植绿色底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今年3月5日, 近平 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决定》给出答案: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等。

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喷水织造行业始于90年代初,由于喷水织机耗水高,近年来成为纺织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堵点。吴江区通过智能化改造、环保化提升、数字化转型,当地丝绸纺织产业推进绿色转型升级,经过两轮整治共淘汰低端低效喷水织机约18万台,减少日污水产生量约60万吨,传统产业实现“绿色重生”。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决定》提出,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十年里,京津冀三地健全了大气的联防联控、水的联保联治、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等十多项长效机制。2013年至2023年间,京津冀三省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

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的第5个年头,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绿色成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尤其是7月1日生态环境部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将解决示范区在推进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党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决定》提出,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今年5月启动的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聚焦长江经济带区域,共曝光28个典型案例。利剑高悬,动真碰硬,典型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将逐一得到解决。

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定》还强调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排污许可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制度,将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关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决定》提出,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绿色发展成果丰硕,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积极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促进与共建国家绿色环保产业和技术对接,支持共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实施更多“小而美”的绿色低碳发展合作项目。

如今,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决定》要求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这也意味着,绿色化趋势将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则。

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要推动各项措施真正落地见效,形成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环境

我要问